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与提升策略
2024-03-13覃日庆
覃日庆
(蒙山县植物保护站,广西 梧州 54670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生产安全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玉米具有广泛的粮食与工业用途。玉米是我国未来需求增长最快、增产潜力最大的粮食品种。我国受耕地资源与气候条件等因素限制,使得种植面积增长缓慢,长期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导致农残超标,制约玉米生产发展。病虫害是阻碍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病虫害高效防控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证。玉米种植范围较广,传统栽培模式下很多农户仅注重产量、缺乏科学管理,导致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控受到高度重视,传统防控方法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效率低,在玉米规模化种植情况下难以推广。因此需要加快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玉米常见病虫害针对性防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 梧州市蒙山县玉米生产概况
近年来玉米产量年均增长水平不断提高,占全球粮食作物产量的1/3,是全球主要粮食之一。全球玉米70%作为饲料,部分玉米转化为畜禽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抓好玉米生产工作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梧州市蒙山县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以红壤土、赤红壤土为主,土壤结构好,为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是重要的玉米生产区之一。玉米为蒙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22 年玉米种植面积2 516.13 hm2,全年产量11 113.38 t,全年单产4 248 kg/hm2,玉米总产量占蒙山县粮食总产量的19.5%。农业经济效益与玉米生产形势息息相关,玉米生长发育期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分析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加强研究玉米病虫害防控的对策。
玉米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生长期内要求温暖多雨,降水不足会导致玉米减产绝收。玉米品种根据技术含量分为常规与特用玉米,其中特用玉米包括甜糯玉米与爆裂玉米;玉米颜色有黄、黑、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玉米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全球著名玉米种植黄金带位于中美地区,我国年产玉米居全球第2 位[2]。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用途广泛,可以作为口粮与饲料工业用粮,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措施、农业生产等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光照温度等;政策措施因素包括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农业生产因素包括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梧州市蒙山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当地开拓市场发展外向型产业提供基础条件,但玉米生产规模优势较小,有待扩大播种面积。梧州市蒙山县土壤肥沃、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生长,近年来玉米播种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
玉米种植受品种、农药施用、地势地貌、气候与基础设施机械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对温度要求较高,温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3]。随着气温升高,使玉米生育期缩短、产量增加。梧州市蒙山县玉米种植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较强的技术与较大的市场需求等优势,同时存在市场供给宽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薄弱等劣势。玉米产业发展存在抵御自然旱灾能力差、玉米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害严重频发、单产水平低、成本高、农业机械化能力较差等问题。玉米常见病害包括茎基腐病与丝黑穗病,玉米常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与其他地下害虫等。2022 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约0.319 万hm2,通过防控挽回玉米损失242.88 t。
2 玉米病虫害防控问题分析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玉米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农作物生长发育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病虫害发生[4]。由于玉米深加工使得消费量大幅增加,这也为玉米种植带来新的机遇。全面提升生产力水平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玉米病虫害趋势逐年加重,使玉米减产20%~40%,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农民需要深入研究玉米常见病虫害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保证玉米质量。
2.1 玉米常见病虫害
我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发生概率逐渐增加,高度重视玉米病虫害防控才能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5]。
目前玉米种植中常见病害包括大小斑病、锈病与干腐病等。玉米大斑病分布广泛,为害严重,发生严重年份产量可减少50%以上。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鞘与苞叶和叶片,严重时致使植株枯死。玉米锈病是常见真菌病害之一,西南地区是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地区,通常在抽雄时开始发病,导致玉米减产5%以上。玉米干腐病发生于生育期各个阶段,症状在果穗与茎秆上表现明显,严重时导致果穗小。
玉米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和螟虫。玉米螟虫主要聚集于玉米叶片上,对玉米穗与其他部位产生破坏,降低玉米产量与质量。玉米蚜虫发生数量多、繁殖速度快,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威胁。2022 年梧州市蒙山县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1 720 hm2,通过防控挽回损失63.82 t。
2.2 玉米病虫害成因
目前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原因包括施肥比例不均衡导致土壤养分缺失,磷、钾肥施用比例少导致玉米品种抗病性较差和抗逆性差。农民防控病虫害意识薄弱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6]。玉米病虫害防控措施包括农业、生物与化学防控措施,农业防控措施是通过轮作、除草、田间管理等方法治理;生物防控措施是利用Bt 乳剂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控措施是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喷施不同的农药防控病虫害。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玉米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药化肥施用过多会耗费人力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可通过应用农业防控措施与生态协调技术,减少生产成本。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无法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性等问题。因此防控玉米主要病虫害时要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量。
3 玉米科学种植技术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玉米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宜为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于华北与西南地区[7]。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玉米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每年因病虫害损失大量玉米,制约了玉米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土质选择适宜的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3.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传统玉米种植技术是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来提高玉米产量。不同地区玉米株距不同,玉米植距过大会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因此采用密植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密植技术可根据当地光照条件合理设置株距,采用现代化、机械化播种设备可提高播种精确度[8]。
近年来,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改进施肥、灌溉以及翻整耕地等技术。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发生的病虫害不同,发生病虫害受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抽雄前发生粗缩病、黑粉病、斑褐病等。玉米斑褐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兑水喷雾防控,或用井冈霉素水剂112.5 g/hm2兑水喷施玉米基部。玉米苗期以长根为主要特征,穗期营养器官发育较快,该时期玉米生长情况直接影响玉米产量。雄穗抽出后3 d 左右开花散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制订合理的施肥策略。氮、磷肥用于玉米种植前期,通过使用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其健康生长。
3.2 玉米田间管理措施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选择优良的品种、适宜的播种时间,精细整地确保土壤质量。要想确保玉米优质高产就要根据地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栽培品种,确保种植效益高。应配合区域栽种特点应用种子杂交技术,培育具有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水肥管理影响玉米栽培质量,栽培前期土壤处理不当会影响玉米单产,因此要深耕土壤,深度为20 cm,确保根系吸收充分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结合种子萌发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有利于提升种子萌发率,土壤深5~10 cm 处温度为10~12 ℃适宜播种,可用机械化栽种方式以提高播种效率。播种时要配制好营养土,施用复合肥75 kg/hm2有利于植株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用15%粉锈灵溶液浸种降低病虫害感染概率;注意保护种植地避免受到践踏。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有不同的长势特征,玉米出苗拔节期需要22 d,丰产长势特征为苗匀齐壮;玉米抽雄期需要25~28 d,丰产植株长势特征为整齐苗壮。
4 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提升策略
农业作为基础经济体系可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玉米因种植面积广、产业链长成为第一大粮食资源,玉米生产在国家粮油安全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病虫害问题,玉米病虫害种类多、为害严重。玉米各个生长阶段会发生病虫害,直接或间接为害玉米,病虫害为害方式多,严重威胁玉米产量、质量。因此需要研究科学、高效的防控技术,有效保障玉米质量、产量。
4.1 科学采用玉米病虫害防控方法
病虫害防控是玉米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导致玉米大量减产,在玉米高质高效生产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控工作,摒弃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保证营养物质充足供给,发现病虫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探索和推广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梧州市蒙山县建立了总面积为40 hm2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由龙头企业带头,采用“理化诱空+生物农药+飞防”的防控措施,示范区所种植的玉米没有暴发病虫害,总体防控效果在85%以上,整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示范区玉米单产4 356 kg/hm2,较其他区域单产提高2.54%。因此,要积极推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玉米抽穗期至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应注重结合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科学选择药物,可以施用玉米生长调节剂增强其抗病性。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生物与化学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外来入侵物种容易引发严重的病虫害,植物检疫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有效措施,可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要严格遵守植物检疫相关规定引进新品种,出现病虫害后要彻底治理。有些病虫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可以通过栽种抗病虫害品种达到防控病虫害的效果。同时,可以采用物理隔离方式切断病虫害的来源,利用各种物理方法防控病虫害,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农业、化学与生物防控措施,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制约玉米质量提高,农业防控措施是病虫害防控的基础性工作,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加强对病虫害动态监测,提升病虫害防控水平。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要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玉米出苗后会出现蛴螬等地下虫害,可以用10 kg 炒熟麦麸+90%晶体敌百虫100 g 制成毒饵,也可以用敌杀死800 倍液喷洒幼苗可获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防控大小斑病等病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高温天气用50%多菌灵500 倍液喷洒叶面。
为避免环境污染应采取有效的生物防控措施,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排出积水,控制湿度,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洒农药。利用化肥农药防控病虫害,要科学配比化肥农药,做到对症下药,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轮作、深耕等田间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5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医药、化工、经贸等行业中的主要原料。施肥方法不科学、栽培技术使用不合理、发生病虫害与土壤侵蚀严重等是影响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是促进玉米生长的有效措施,种植户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流程优化种植管理模式,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控要因地制宜,完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要加强对玉米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改变传统病虫害防控模式,推动玉米产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