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分析
2024-03-13徐吉东
徐吉东
(建湖县庆丰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721)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正确掌握栽培技术要点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例如,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农民可以通过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供适宜的养分,制订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2)推广农业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制订相应的水稻栽培技术推广计划,确保推广计划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讲解水稻栽培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时解决问题。
4)农业技术推广的持续性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持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同时,与农民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可以增强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信心,促使农业技术更广泛地应用[1]。
1 水稻生长环境调控
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1)光照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避免种植在树阴下或有其他物体遮挡的地方。同时,在不同生长阶段要确保水稻有充分的光照,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籽粒灌浆期要加强光照。一般而言,水稻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 ℃。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合理调控温度。例如,在幼苗期,可以选择散射光遮阳网来降低夏季高温对幼苗的影响;在生长期,可以采取保温技术提高环境温度。
2)要注意稳定夜间温度,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可以减少水稻发芽期和抽穗期矮化现象的发生。
3)适宜的湿度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保证养分吸收和转运。例如,在幼苗期,需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可以通过地面覆盖、喷灌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在生长期和成熟期要适当控制湿度,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避免环境过度湿润或干燥,防止土壤结块和根系缺氧。
4)种植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水稻适应性较强。保证土壤养分充足,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应根据土壤养分分布情况和水稻需求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综上,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合理调控生长环境,确保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符合水稻生长需求,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2]。
2 品种的选择
1)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关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类型以及病虫害种类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在气温较低的高寒山区,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以确保稻谷能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内成熟;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可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以实现更高的产量。
2)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有些品种对长时间的光照有较好的适应性,有些品种对短时间光照有较好的适应性,应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品种。
3)不同水稻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性不同,有些品种可能对特定病害具有较好的抗性,但有些品种的抗性较差。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种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能够减少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的投入成本,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4)种植不同水稻品种所得到的最终产量不同,有些品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量较高,但对耐性的要求较高,有些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产量稳定。
5)不同地区的市场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质量要求不同,有些地区对稻米的糯性、籽粒饱满度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地区对稻米外观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以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
综上,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水稻生长周期、抗病虫害能力、产量稳定性、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以提高水稻产量[3]。
3 施肥管理
1)水稻不同时期采取适当的施肥管理可以提升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施肥管理的关键是根据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肥,确保营养物质均衡供给。通过测试和分析土壤,可以了解土壤中的养分量及pH 值,从而确定施肥方式和种类。有机质较少、缺乏养分的土壤需要补充有机肥和无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注意土壤排水条件和pH 值,合理调整施肥方式,避免养分损耗和土壤板结。
2)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在生育初期,水稻对N 元素的需求较低,但对P 和K 元素的需求较高;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对N 元素的需求较大。因此,在施肥管理中要注意分阶段施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3)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和目标产量进行施肥管理。有些品种生长迅速、产量高、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有些品种对养分的需求较低,但可能对某些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
4)在施肥管理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肥措施,适应水稻生长特点和产量要求。要注意施肥时间和方式,施肥时间要与水稻生长周期相匹配,避免在生长关键期施肥过度或不足,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可以选择土壤施肥、叶面施肥、穴施等施肥方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和避免养分流失。
综上,合理采取施肥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此外,还要注意施肥时间和方式,均衡供给养分,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4 病虫害防治
1)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为害,因此要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重点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关注品种的耐逆性和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在物理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灌溉和排灌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施用农药防治。但要注意应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施药,以防止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4]。
3)定期巡查田间和监测病虫害,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田间巡查可及时发现病虫害,判断病虫害发生程度和趋势。同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调整施肥和灌溉措施、摘除病株、喷洒农药等,以控制病虫害。加大水稻群体的调控力度,避免水稻生长过盛和过密,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合理轮作、间作或种植抑制病虫害的作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综上,通过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维持良好的种植环境,以实现水稻健康栽培的目的,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5 田间管理
水稻作为水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因此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合理排水和灌溉,开展除草工作,有效促进水稻生长。
1)合理排水是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以逐渐提高水位,以促进水稻分蘖和颖花分化。同时,要注意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积水过深导致水稻死亡或生长不良。
2)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灌溉的及时性和适量性。灌溉是保持水分供应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干旱和高温天气下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水分不足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但是,要适量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板结和根系窒息。根据土壤保水能力、水稻生长阶段和降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灌水量,以保证水分合理供应。
3)采取适当的除草措施是田间管理的要点之一。杂草会与水稻抢夺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影响水稻生长。因此,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及时采取除草措施,保证水稻生长环境适宜。采用物理除草方法,如翻耕土壤、拔除杂草等;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或茎叶除草,但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化学除草剂,并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施药,以避免化学药剂对水稻产生伤害。
综上,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要合理排水和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水位,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要求,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要采取适当的除草措施,避免杂草与水稻竞争养分,采取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确保水稻生长。
6 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1)为了有效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可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推广计划。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农民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推广计划。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可以针对性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培训。
2)在农村地区选取适宜的地块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示范基地中可以展示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演示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方法,推广有机肥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农民可以亲身体验和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稻先进栽培技术。
3)加强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包括水稻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操作技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训方式包括理论讲解、实地示范和实际操作,让农民通过实践学习更好地掌握水稻栽培技术。
4)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设立农技热线或农业技术咨询中心为农民提供电话咨询、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在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与农民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综上,为了有效推广水稻栽培技术,需要制订针对性的推广计划,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可以提升农民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贡献。
7 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分析
1)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正确掌握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科学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以促使水稻生长健壮,以提高其产量。例如,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及时调节光照时间和温度,以促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其产量。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是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适应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其产量,减少肥料浪费和避免污染环境。
2)采取科学的措施及时防治水稻病虫害,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田间排水性良好、适时灌溉、合理控制水位可为水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合理采取施肥管理措施,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和农耕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量,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
综上,水稻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调控水稻生长环境、选择优质品种、科学施肥、合理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管理田间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避免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
8 结束语
合理应用水稻栽培技术可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了解程度,促进农业发展。推广农业技术需要政策支持和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业技术推广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策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技术培训和专业人员指导,向农民传授先进的栽培技术,并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资金支持和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技术推广,降低推广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与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农民、企业、加工厂和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完善的供应链和服务链,实现技术全程服务和管理。推广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推广策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提高农民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只有通过应用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