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施肥和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4-03-13张勇
张 勇
(东明县长兴集乡人民政府,山东 菏泽 274504)
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大部分养分来自于土壤,要想确保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必须结合不同生长阶段的棉花养分吸收规律不断优化施肥技术,满足棉花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注意防控病虫害,为棉花优质和高产奠定基础。
1 棉花的需肥特点及缺少养分的影响
1.1 棉花需肥特点
棉花生育周期长,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吸收率不同,其中花铃期是需氮量高峰时期,约占全生育期需氮量的60%左右。在前期和中期阶段,棉花对K 和P 元素的需求量大;在中后期阶段对P 元素的需求量大[1]。
1.2 缺少养分对棉花的影响
在棉花生长的过程中,对N、P、K 元素的需求量最多,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比例对保障棉花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如果土壤中缺N,直接影响棉花的生长速度,导致棉花植株矮小,叶片颜色浅,蕾铃出现早衰和脱落的现象,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如果土壤中缺P,会影响棉花根部生长,导致棉花成熟期延后,棉铃结籽小,造成棉花质量下降。
2 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是保证棉花产量、质量的关键。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结合棉花的需肥特点、土壤的质量和肥料能够产生的效应做好规划工作,合理把控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避免施肥过多造成肥料浪费或施肥较少而达不到增产的效果。
2.1 基肥
在棉花播种之前需要施入肥料,被称为基肥。基肥可以选择有机肥,并且搭配磷肥、钾肥和氮肥,基肥量约占整个施肥量的40%。将基肥施入到土壤中,深翻地块,让土壤和肥料充分接触,然后播种,满足种子出苗的养分需求。
2.2 追肥
在棉花出苗之后,应结合棉花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特点科学追肥。如果苗期出现弱苗,通过追肥能够使弱苗转壮。在中后期要控制好肥料用量,在棉花整个生育周期可以追肥2 次,分别约占总量的40%和20%,追肥可以选择尿素。
2.3 叶面肥料
发现棉花植株生长弱时,应喷施叶面肥料,可以选用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也可以选择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料。在棉花现蕾时期,可以选择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 500 g/hm2。在棉花开花时期,可以选择尿素12 kg/hm2、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兑水均匀喷施,搭配硼肥,可以提高铃重。在棉花结铃时期,可以选择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过磷酸钙浸出液750 kg/hm2喷雾,每间隔10 d 喷施1 次,连续喷洒2~3 次。
2.4 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技术
2.4.1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中的营养元素丰富,不仅富含N、P、K 等元素,同时含有有机酸和肽类,能够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养分需求。随着当前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棉花种植中可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量控制在6 000~9 000 kg/hm2,在还田的过程中应该搭配使用秸秆腐熟剂,让秸秆能够充分腐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起到改善土壤中水肥条件的作用。
2.4.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棉花施肥中,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分布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搭配施肥量,能够满足棉花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下,尿素用量为10~20 kg/hm2、过磷酸钙用量为15~30 kg/hm2、钾肥用量为8~15 kg/hm2、锌肥用量为1~2 kg/hm2。
2.4.3 不同生育期的施肥技术
在棉花整个生育周期内,要合理施肥,注意不同生长阶段的棉花生长特点,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1)轻施苗肥。在播种之前施入基肥,可以轻施苗肥,促进花芽更好地分化,保证棉花尽早现蕾和开花。通常情况下,在3 片真叶之后进行第1 次灌溉,结合灌溉追施碳酸氢铵,用量为45~90 kg/hm2,或者施入尿素,用量为22.5~45.0 kg/hm2。在出现7 片叶之后,可以进行第2 次灌溉,并且追施碳酸氢铵或者尿素,用量分别为75~150 kg/hm2和30~45 kg/hm2。
2)稳施蕾肥。为了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每次灌溉之后都要开展中耕,能够促进棉花根部生长发育,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棉花对养分的吸收效率,降低倒伏概率。在第1 次灌溉之后,每间隔7 d 灌溉1 次,并且搭配使用肥料,可以选择施入尿素,用量为30~45 kg/hm2。
3)重视花铃肥。花铃期施肥很关键,因为该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阶段,在施肥的同时还要控制棉花植株的生长高度,避免造成棉花徒长,可以喷施缩节胺。在该时期还要提高棉花田的通风性和透光性。既要合理施肥来满足棉花生长中的养分需求,也要避免因为施肥过多而造成棉花徒长,提高棉花结铃率,降低落铃率。棉花结铃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通常灌溉7~8 次。
4)喷施叶面肥料。为了提高棉花生产效益,可以喷施硼肥,应该把控好用药量,施入量为750 g/hm2左右,间隔15 d 之后进行第2 次叶面喷施硼肥,用量为1 200 g/hm2左右[2]。
2.5 施肥的注意事项
2.5.1 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在施肥中,应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施用原则,有机肥主要来自农家肥料和秸秆还田。如果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入量为30 t/hm2。秸秆还田也是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之一,秸秆中的营养元素丰富,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饼肥也是重要的有机肥料,在施用之前要做好发酵处理才能确保肥效。只有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使用才能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满足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
2.5.2 增加有机肥用量
在棉花施肥中,可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有机肥的来源很多,有动物粪便、秸秆还田和沼气池的残渣。施用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化肥运输成本,同时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5.3 灵活运用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
不同棉花种植地区的种植密度、土壤肥力和施肥方式等存在明显差异,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搭配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保证土壤中的养分满足棉花生长需求。通常情况下,氮肥的比例约占总施肥量的45%、磷肥占25%~35%、钾肥占20%~30%。
3 棉花的主要病虫害以及绿色防控技术
3.1 主要病虫害
3.1.1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直接影响叶片部位,发病之后叶片失去水分并且出现黄色病斑,扩散之后病斑逐渐变大。如果长期干旱,暴雨之后会造成叶片萎缩,甚至大量脱落。棉花黄萎病的病菌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当土壤中含水量为20%左右时会影响菌核的生长发育。一些残留在棉花田内的枯枝落叶会有大量病菌,直接向土壤中释放菌核,导致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增加,造成病害扩散和蔓延,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的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的环境。2)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棉花品种,加大对优良品种的研发力度。3)深翻土壤,加快病残体和病原菌的消解,减少耕作层的病菌数量,降低发病概率。4)药剂预防。在棉花现蕾期,可喷洒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或者定期喷洒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预防[3]。
3.1.2 棉铃疫病
棉铃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直接在土壤中或者种子上越冬,在棉花蕾铃期一旦遇到雨水天气会释放大量游动孢子,从而传播扩散。棉花染病之后,基部和缝隙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病斑,经过3~5 d后病斑逐渐变为黑褐色。一旦棉铃染病,会出现腐烂甚至脱落死亡,导致棉花严重减产,严重时会减产20%~30%,甚至更多。在日常棉田管理中,要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可适当增施农家肥或者磷肥、钾肥;合理灌溉和排水,禁止大水漫灌,在降水之后要及时排出棉田的积水;控制好种植密度,做好棉花枝干的修剪工作,可喷洒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避免棉花生长过于旺盛。发现受害烂铃要及时摘除,减少经济损失。在出现病害之后,选择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者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50 倍液防治,每间隔10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
3.1.3 棉叶螨
棉叶螨对叶片为害较大,会导致叶片出现黄色的斑块,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该害虫直接受到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如果环境条件适合,会加快繁殖速度,尤其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会导致害虫大面积扩散,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因此,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棉花田种植情况科学合理防治。在降温和降水之后,如果气温快速回升,会导致害虫快速蔓延,要重点关注该时期棉花田的虫害发生情况。针对连片发生的棉田,要保证药剂施用量充足,避免漏喷,并且合理轮换使用药剂,减轻害虫的为害[4]。
3.1.4 棉蚜虫
棉蚜虫对叶片为害较大,直接吸食嫩叶和嫩茎部位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甚至脱落。棉蚜虫还会分泌大量蜜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棉花出现其他病虫害的概率。在棉花受害之后,生长速度变慢,植株矮小,直接影响棉花现蕾,导致棉花产量下降。防治棉蚜虫,应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选择适合的棉花种植时间,不能种植太早。在种植之前深耕棉花田,并且做好土壤的消毒管理工作,减少土壤中病菌、虫卵的数量。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的肥力分布情况,调整种植密度。在春季要做好杂草清理工作,破坏棉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越冬害虫的基数。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棉花田周围种植苜蓿,为害虫天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棉蚜虫的防控效果。棉蚜虫有一定的趋黄性特点,可以在田间悬挂黄板进行诱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出现棉蚜虫后,可以选择4.5%高效氯氰聚酯乳剂,用量为750~1 200 mL/hm2,每间隔7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3.2 绿色生态防控技术
3.2.1 物理防控技术
在棉花病虫害防控中,利用物理防控技术,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化诱杀害虫的技术。1)在棉花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害虫成虫期的夜间开灯,能够灭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棉铃虫等害虫。2)性诱剂诱杀技术。针对一些害虫可以选择性诱剂诱杀,在害虫发生的高峰时期,可以在棉花填悬挂诱捕器15 个/hm2,悬挂高度为高出棉花约10 cm 左右。在诱捕器内部安装性诱剂诱芯,定期更换,提高防控效果。3)利用黄板诱杀棉蚜虫的效果显著,选择在田块悬挂黄板30~45 块/hm2,能够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
3.2.2 健身栽培措施
在棉花栽培管理中,要合理施用肥料,保证基肥充足,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控制好氮肥施用量,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棉花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湿矮壮素的方式来防止棉花徒长,增强棉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棉花收获季节,完成收获工作之后,及时清理棉花田,深耕土壤,能够将土壤中的一部分病菌和虫卵翻到地表,起到灭杀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为之后的棉花种植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田间地头种植适量玉米,目的是吸引大量棉铃虫产卵,然后通过人工捕捉的方式灭杀害虫,能够减少害虫的基数。
3.2.3 加强对天敌的保护,谨慎使用化学农药
应该利用天敌进行害虫防治,主要天敌包括瓢虫和草蛉等。选择药剂防治效果明显,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4 做好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应结合以往病虫害发生特点观察高发期,在高峰期前5~7 d,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工作,掌握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盲目用药[5]。
另外,加大对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精准了解棉花田内的病虫害情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轻病虫害的为害。
3.2.5 重视机械设备的应用
传统病虫害防控中使用的喷药机械设备效率低,会影响用药的效果。在棉花病虫害防控中推荐植保无人机技术。和传统的大型喷药机械设备相比,植保无人机劳动强度小、雾化效果好,并且药剂喷洒均匀,对棉花田造成的危害较小,防控效果显著。
4 结束语
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土壤环境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在棉花生长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中的养分情况,确定合理的施肥方式,满足棉花的生长需求。此外,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加大对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棉花的质量,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