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沿黄碱地水稻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2024-03-13王金泉王昞杰秦晓燕
王金泉,徐 静,吴 杰,王昞杰,秦晓燕,田 慧
(准格尔旗农牧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的耕地满足不了我国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对水稻质量和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率[1],应寻找更多适宜水稻种植的地区。沿黄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盐碱地,可利用水利工程、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等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关于盐碱地种植水稻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罗新正和孙广友[2]认为,多年连续种植水稻的盐碱地,地表含盐量下降效果显著。董起广等[3]认为,在沿黄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含量,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产品质量。
按照《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要求,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项重要抓手,落实“一控两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绿色、有机生产为示范,有序推进盐碱地水稻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现阶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产地环境优化,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耕地地力提升综合配套技术,始终保持化肥用量负增长,优先采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使用量,并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全产业链、全过程监管,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重点围绕沿黄碱地水稻区域性特色作物,加快完善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扩大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品质优良、品种优化,以全程质量管控为抓手,做到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追溯,推动沿黄碱地水稻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真正落实好“产好粮、富米袋”的重要举措。
如何栽培、生产优质的水稻仍是一项疑难问题[4],水稻种植还缺乏统一的产品品质规范和种植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规模效益难以体现,严重制约水稻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了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迫切需要水稻的标准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结合2021—2022 年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和相关文献,对水稻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准格尔旗沿黄碱地水稻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1 准格尔旗沿黄水稻发展概况
准格尔旗沿黄碱地地处北纬35°左右,当地水稻种植始于2008 年。盐碱地均属于生地,无杂质、无污染,种植水稻更加利于盐碱地的改良[5];同时利用临近黄河的地理优势,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开展沿黄碱地水稻种植示范[6],为盐碱地改良后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众多学者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的盐碱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多年试验效果显著。近年来,新型稻田养蟹模式将原本的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两个生态系统合二为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收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既有稻谷满仓、河鱼鲜美,又能饱览渔家风情、黄河文化,达到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7]。
目前,准格尔旗水稻种植面积1 000 hm2,有1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 家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年加工能力6 万t,联动合作社27 家,带动农户3 400 余户。多年来水稻种植产业影响逐步扩大,形成“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户、合作社、企业共赢,实现当地农民增效增收。准格尔旗碱地大米、稻谷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弱碱性大米黏稠可口、香味浓郁、齿间留香,食味品质较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pH 值为碱性,在色泽和气味上有独特的特色,并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卵磷脂等人体所需的各类元素,具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等功效,属于功能性大米、食用碱性大米,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改善人体酸性体质,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
2 产地环境质量控制
2.1 土壤
准格尔旗沿黄碱地水稻种植于改良好的盐碱地,需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安全状况和理化性状,确保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要求。
2.2 灌溉水
引黄河水灌溉,定期检测灌溉水质量安全状况,以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的要求。
2.3 种子、肥料、农药投入品
优先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高产优质耐盐碱粳稻品种,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的品种,有较好的丰产效果;株型紧凑、叶厚色浓而且挺立的品种有利于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也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准格尔旗目前选用14 叶松粳22 号水稻进行大面积种植与试验。农药选购具有质量安全监管标识的产品。肥料选购具有质量安全监管标识的有机肥、农用微生物产品、氮肥、复合肥(混)、缓控释肥等。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1 育秧
3.1.1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运用风选或泥沙选种,保证种子均匀一致。晒种1~2 d,通过晾晒杀灭水稻种子表面的虫卵和部分细菌,更利于出苗齐,提高种子的活力。
3.1.2 扣棚育苗
在4 月中旬采用基质(或苗床土)进行育苗,每盘干种量不超过125 g。育苗前7 d 扣膜升温,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根据土表发白、早晚吐水珠或高温卷叶等缺水状况适量浇水,浇水时选择傍晚或早晨,要一次性浇透。在播种前1 d 将苗床浇透底水,干种直播,播后覆土1 cm。秧苗2 叶1 心后,若秧苗出现发黄等缺肥症状,追施硫酸铵25 g/m2,施后用水冲洗,保证稻秧田呈弱酸性。
3.2 秧田管理
3.2.1 温度管理
出苗前应密封保温,确保棚内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待秧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秧苗1 叶1 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 ℃;2 叶1 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 ℃;3 叶1 心期,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插秧前7 d 降温炼苗。
3.2.2 水分管理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根据水分状况适量浇水,浇水时选择傍晚或早晨,一次性浇透。
3.2.3 苗床施肥
秧苗3 叶期后,若秧苗表现发黄,可以追施硫铵25 g/m2,施后用水冲洗,全程保证秧田弱酸性。
3.3 本田管理
3.3.1 泡田洗盐
盐碱地种稻要提早泡田,以水洗盐碱,以水压盐碱。在4 月下旬至5 月中旬结束,泡田1~2 次,特重盐碱地进行本田调酸,施用调酸增肥剂75 kg/hm2或滴灌浓硫酸200 mL/m3。
3.3.2 耙地插秧
5 月中上旬将本田整好耙平,开始插秧,秧龄在30~40 d 为插秧最佳时机,秧苗一般在10 d 内插完;耙地以旱耙为主,水耙找平,以寸水不漏土为标准;插秧行穴距为30 cm×(13~16)cm,要保证插秧质量,要做到浅插,深度控制在秧苗根系全部插入泥土即可。
3.3.3 节水灌溉
灌溉用水均来源于黄河水,利用水稻生长期蓄水特性,采用“用多少取多少”的方式,做到节约用水,插秧后,需要深水护苗2~3 d,水面高度以苗高的2/3 处为宜;返青期和分蘖期浅水(2~3 cm)浇灌;抽穗期进行深水(3~5 cm)灌溉,齐穗后干干湿湿,有利于灌浆成熟,待黄熟期后及时撤水。
3.3.4 科学施肥
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必须腐熟)为主,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基肥和追肥协调,中后期辅以叶面肥,以叶龄为指标追施,提高施肥效益。基肥:结合耕翻耙地一次性深施入土中(缓控释肥后期一般不建议追肥)。蘖肥:返青后第4 叶露尖期立即追施,使肥效反应在盛蘖6 叶位,调节肥不得晚于8 叶前追施。穗肥:在剑叶露尖期追施,叶色比茎色浓、过于繁茂、茎数过多时少施或不施。粒肥:在始穗期至齐穗期施入,剑叶比前1 片叶长时少施或不施。
3.3.5 常见草害及防治原则
防治草害以物理手段为主,化学手段为辅,在秧苗期间,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去除杂草。经过2 年深翻,芦草基本可以根除;其他禾本科杂草,可在泡田洗盐的同时进行1 次药物封闭,所选除草剂应符合相关规范。在生长后期,采用手工拔草,以免杂草侵染田间,还可采用养鱼、蟹等生物防治手段。
3.3.6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应遵照就近便利原则,可送至农药门店回收网点或乡镇回收点进行回收处理,以免污染环境,由相关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3.3.7 适时收获
适时收割可减少碎粒,生产出的大米光泽度好、品质佳。水稻黄熟95%以上时即可收割、晾晒、整理。
4 收获后质量控制
4.1 仓储
收获后,首先清除稻谷内的杂质,随后采取自然晾晒干燥或机械冷风干燥2 种方式脱水,使稻谷水分降至15%以下储存入库。建议优先采用就地割晒方式进行自然干燥;若采取其他方式晾晒,要早上出晒,傍晚收拢。采用机械冷风干燥,要严格控制干燥温度和风速,采用间歇运行或先低温后高温的干燥方法。
4.2 加工
由质检员对出库水稻的品种、质量、糙米率复检后,填检验报告单,方可进入生产车间;出库和加工前,做好仓库和车间、机器的清理、清扫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并按品种等级存放,全程质量控制,大米与普通大米分类分库保管,垫底通风,透气袋保管,按包装物不同,容量不同分类(或分库)储存,并定期检查。
推广现代精米加工技术,设备包括色选机、调质机、配混米装置、自动计量包装机、配送设备及集糠、集尘设备,确保加工出来的大米安全可口、品质优、营养高,以打造优质品牌大米,使准格尔旗碱地大米、稻谷品质达到《大米》(GB/T 1354—2018)、《优质稻谷》(GB/T 17891—2017)标准。对从事精米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期间必须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在工作前利用紫外光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工作车间。
4.3 包装及运输
4.3.1 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在不影响产品感官、特性的前提下,所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应符合环保要求,选用易降解、利于回收、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其材质的强度足以保护产品;内外包装材料应保持清洁卫生,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并分开放且下有垫板;使用前应对包装材料进行检查,同时记录相关使用情况。
4.3.2 运输工具(设备、容器)的卫生要求
运输粮食的车、船、容器在每次运输粮食前应彻底清洁,车船等应按洗车(舱)要求清洗干净;装用过其他物品特别是运载过活体牲畜的车、船、容器等,应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装运粮食;运输的容器、设备应专用,粮食不得与化学物品或有毒物品混装运输;为防止运输过程污染,要用密闭车辆运输;运输粮食的车厢(舱)等要上盖下垫,并有防尘、防蛹、防晒、防雨等设备,避免日晒雨淋;装卸粮食的货场应尽量专用,堆放过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品的场所要彻底清理干净,并垫高底部;货场周围无污染物质;粮食外包装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品名、等级、规格、毛质量、净质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等;粮食运输要随带装运清单,装运清单应填清所运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次、数量、目的地及接收单位(人)。
4.3.3 运输人员的卫生要求
粮食贮、运、包、转、运输的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且每年均需进行1 次定期体检,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应调离此岗位;所有进入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应穿戴全套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不得戴首饰、手表等,工作服应定期消毒;全程不可用脚踏粮食,不得将物品放在粮食上[8-9]。
5 结束语
将废弃的盐碱地变为稻田,将盐碱荒地、低产田变为万亩良田,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扩大了耕地面积,实现粮食增收,还大大利用了这一宝贵的国土资源,造福社会,沿黄碱地水稻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全程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