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策略研究

2024-03-12顾长伟

今日消防 2024年1期
关键词:灭火救援高层建筑

顾长伟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一旦出现火灾,往往表现出火势大、蔓延速度快、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等特点,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增加灭火救援工作难度。基于此,分析了引发高层建筑火灾的常见原因,详细总结了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原因;火灾特点;灭火救援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1-0033-03

相较于民房、多层建筑等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的功能更加丰富,但这也使其内部构造变得更加复杂,针对火灾的灭火救援工作也面临着较大难度。如何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对现有的灭火救援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成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各项先进的消防技术日益成熟,高层建筑中也增设了较多先进的消防设施,如疏散系统、防火楼梯等,为创新灭火救援策略提供了思路[1]。总之,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并采用高效的灭火方法,从而达到快速控制火情的目的。

1 引发高层建筑火灾的常见原因

1.1  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部分高层建筑的用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认为火灾与自身并无较大关联。“隐患险于明火”,如果思想上没有树立起居安思危的意识,就不能防患于未然,往往就会因疏忽大意而引发火灾。对此,消防部门应督促高层建筑的用户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掌握常见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以便火灾事故发生时,他们能够积极使用身边的灭火设备进行自救,从而将火灾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1.2  违规使用电气设备

高层建筑容纳的人员较多,对电气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十分庞大,但部分高层建筑的用户存在违规使用电气设备的问题。一方面,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大量的管线,但部分用户为了美观,会将管线铺设至室内墙体中,却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线路过载出现火情,用户难以及时发现,就会导致火势扩大。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存在不当使用电气设备的行为。如使用超大功率的电器、私自增设电线等,这样的行为极易造成电线短路、断路等问题,也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2]。

1.3  用火不当

用火不当也是引发高层建筑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天然气泄漏造成火灾。现阶段天然气已基本实现城乡区域的全覆盖,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天然气,但部分用户使用不规范,或是长时间没有对天然气管道进行检查,以致天然气泄漏,留滞在空气中的天然气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引发火灾。二是吸烟引发火灾。部分高层建筑用户在电梯间吸烟、随意抛掷燃烧的烟头等,极易因烟火未熄引燃可燃物并引发火灾事故。三是违规作业造成火灾事故。电焊、爆破等工作都涉及明火作业,部分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作业时疏忽大意,引发火灾事故。

1.4  物业工作存在疏漏

物业工作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能有效促进业主及用户增强防火意识,并改善火灾防范效果。但现阶段部分物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存在疏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一是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在日常工作中,物业单位会将防火工作的各项事宜交由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就会降低防火工作效能。二是消防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比如一些商业用途的高层建筑,其物业管理存在重经营、轻消防的倾向,使得火灾防范的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三是监督功能缺失。大部分高层建筑都设立了消防安全监控室,但部分工作人员对火灾隐患排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工作存在随意性,而相应的监督机制也未发挥本质作用,使得内部督查工作流于形式。

2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2.1  火势呈快速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的结构十分复杂,一是建筑内部往往设置有数量较多的通道和井道,一旦出现火情,这些通道、井道内部会产生“烟囱效应”,使大火呈立体燃烧,并快速向四周蔓延。所以,高层建筑火灾往往呈过火面积大的特点。二是楼层越高,周围空间存在的障碍物越少,气流流动的速度越快,而火势发展会受风速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一旦出现火情,在风力的助推下,会出现敞开燃烧的现象。三是高层建筑的外墙装饰材料具有特殊性。为提高高层建筑的保温性能,在修筑外墙时往往会用到各种保温材料,这些保温材料内部含有较多易燃的成分,当建筑内部出现火灾时,会迅速引发外墙燃烧,出现火势迅猛、难以控制的现象[3]。

2.2  燃烧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

高层建筑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可燃材料,如各类有机材质、化纤材质等,这些材料被引燃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对人体造成较大损害。一是烟气中蕴含较多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物质会造成人缺氧窒息、昏迷。二是高温气体。火场内部的温度通常较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除此之外,火灾发生时,大量烟气会沿高层建筑内部的竖直空间上升,并从内外墙的各种缝隙中排出,使得建筑内部的压强减小,此时外部空气会不断渗入,对火场形成补充,从而使火势发展更加迅猛。

2.3  灭火工作面临较大难度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消防人员需要借助相应的消防设备才能控制火势。例如,在高层建筑外部进行灭火时需要用到高压水枪,现阶段大部分消防单位配备的高压水枪的有效射程是85m,但部分高层建筑的高度会高于高压水枪的射程,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很难从建筑外部控制大火蔓延。另外,部分高层建筑配套的消防车道存在道路狭窄、违规占用等问题[4],发生火灾事故后,消防车辆难以快速驶入火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灭火工作进度。

2.4  建筑内部人员的撤离容易受阻

为了方便人员出入,高层建筑中往往配置有多部电梯,电梯也是人们上下楼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普通电梯由双路电源供电,一旦出现火灾事故,随时有可能断电,将电梯卡在电梯井中。而且,普通电梯并没有进行良好的防烟处理,所以也容易造成电梯空间“积烟”,例如,2020年5月,上海某小区一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数名人员被困于电梯间,直到消防人员赶到后,才利用破拆工具将电梯门拆开,并疏散出被困人员[5]。由上可知,高层建筑在人员的疏散、撤离上存在较大难度,加之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会加剧被困人员的心理恐慌,进而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严重影响灭火救援工作成效。

3 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策略

3.1  做好信息收集与分析

要提升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成效,就应提前收集、整理与建筑相关的数据信息,才能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现阶段,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配置了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全天候对高层建筑内部进行监控。所以,消防部门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将获取的信息加以分类,并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做好预案,从而为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另外,部分物业单位日常管理存在疏漏,使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出现缺失、损毁等问题,这也导致消防管理部门难以第一时间、准确获取信息。所以,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检查、巡查力度,并督促物业单位完善火灾报警系统,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综上,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消防部门做出判断,并科學制定灭火救援方案。

3.2  快速到达火场开展扑救工作

火灾发生后,火势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初期往往蔓延速度较慢,当燃烧充分以后,大火就会沿多个方向立体式蔓延。所以出现火情后,越早实施灭火救援,火灾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因此,消防部门应认识到时间对于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案、强化训练,一旦接到火灾警报,即应快速到达火场。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合理规划路线。消防部门应熟悉管辖区域内各建筑的位置、各时段的交通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路线,以有效缩短出警时间。二是督促物业单位完善火灾报警系统的配置。火灾发生后,报警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并发出警报。消防部门应督促物业配置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如配置高灵敏度的感烟探测器、在建筑内的偏僻空间加装监控摄像头等,从而缩短预警到出警的反应时间。

3.3  合理利用已有的消防设施

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而在进行灭火救援时,应优先运用高层建筑内部已配置的各种消防设施,从而提高扑救工作效率。首先,当消防人员接到火灾警报后,指挥人员应详细了解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并快速制定好灭火救援预案。其次,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时,一般处于火灾发展的初期阶段,此时燃烧并不猛烈,火势也相对较小,该阶段是灭火救援最为关键的时期,消防人员可充分运用建筑内部配置的消火栓、灭火器等,快速控制火情。再次,确保排烟系统运行畅通,从而将火场中产生的烟气快速排出,避免烟气过大造成可见度降低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最后,引导受困人员通过疏散通道撤离,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3.4  强化火场内外的通信联系

要顺利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势必要强化火场内外的通信联系,以帮助消防人员随时了解燃烧覆盖面及火场的实际情况。首先,消防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加大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还应健全通信配置。比如,消防单位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智慧消防平台,以便能更科学、系统地指挥灭火救援。其次,指挥人员应统筹全局,正确判断火情,并运用先进的通信设备及时向火场的消防人员发布指令,以提高人员调配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效能。最后,应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确保其能够覆盖整个火场,进而实时监控火势,并做出科学预判,以消除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3.5  组织受困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火灾发生后,可燃物燃烧会释放出有毒物质,会对建筑内部的人员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消防人员一方面应尽快控制火情,另一方面应安排受困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并快速撤离建筑。首先,燃烧会产生大量烟气、粉尘,使得火灾现场的能见度下降,降低受困人员的判断能力,消防人员应对其进行安抚,避免过度恐慌带来的次生事故。其次,消防人员应组织受困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撤离的路线应尽量简洁并易于辨识。同时,还应清除路线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物,确保撤离有序进行。最后,撤离过程中容易出现拥堵、踩踏等意外事故,消防人员应充分运用建筑内部的播音设备、疏散标记等,对撤离人员进行有效引导,从而避免在撤离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

3.6  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

为了使灭火救援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内部的复杂性,又要尽可能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无疑增加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因此,消防单位应注重改进、创新技术,并运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对灭火救援工作进行有效辅助。例如,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消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配备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进入现场,便能对建筑内部的情况、受困人员的位置等进行有效探测,从而最大限度躲避危险区域并开展救援工作。除此之外,三维模型、无人机等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消防单位应注重引进该类设备,并将其改进后融入消防救援工作中,让消防人员在无人机和模型帮助下,全面、准确掌握火场内部的情况,从而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准确性。

4 结语

高层建筑拥有较多的楼层和功能,但其通常具有体量大、内置管线多等特点,而且高层建筑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易燃材料,从而导致其着火点的分布非常分散,难于第一时间察觉。所以高层建筑出现火灾事故后,火势的发展往往十分复杂,其灭火救援工作涉及十分广泛的内容。消防部门应注重收集信息,合理规划出警路线,强化火场内外的通信联系,并引进、运用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技术,从而切实提高灭火救援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关于加强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行动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21,6(2):63-64.

[2]吴猛.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与方法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8):135-137.

[3]李良威.高层建筑疏散逃生与灭火救援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6):135-137.

[4]陈一白.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95-96.

[5]上海市消防协会.上海高层火灾,6人为什么被困电梯?[DB/OL].http://www.sh70119.com/news/general/view.php?id=8393&page=1

猜你喜欢

灭火救援高层建筑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危化品火灾主要特点及灭火救援应对策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及土建施工技术应用的分析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对高层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相关问题分析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浅谈全面强化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浅谈强化基层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