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探析

2024-03-12

活力 2024年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监督

崔 军

(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泰分中心,泰安 271200)

引 言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防范运营风险、规范管理活动,还能推动财务会计职能的拓展和升级。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立足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加强单位内控建设,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安全、平稳地运行,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合理配置和优化内部资源,实现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内部各项资金运作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预算等工作内容和流程,确保财务内控合法合规,有效防止恶意篡改、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问题发生,更好地维护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1]。同时,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助于事业单位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号召,帮助事业单位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内部运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制定准确的管理决策方案,推动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管控意识薄弱,内控工作环境不佳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主要原因是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大多数内部员工依然抱着“铁饭碗”的思想观念,仅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处理内部管理工作,没有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性和重要性。这导致员工无法从全局角度构建内部控制思维框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得内控管理存在漏洞,无法全面发挥制度管理效果。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和实质。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明确掌握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概念,尚未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树立风险预防与管控意识。这使得后续内控管理工作难以高效运行,无法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部门协调性不足

其次,各部门内部控制活动的协同性不强。在某些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的全员参与性不强。这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内控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因此,内控活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与风险管理脱节。

(三)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

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建立内控监督与评价机制,以便准确定位活动过程中的风险点,并制定更好的优化解决措施。然而,根据实际调查,事业单位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与考评机制。具体来说,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缺乏与之相应的内控监督体系来巩固内审监督执行效力,难以在实际业务运行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监管,致使内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准确控制各个环节的运营风险[2]。同时,监督管理方式单一,没有结合外部监督机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综合质效和整体功能进行进一步核查与监管,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不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考评机制,尚未构建规范、统一的内控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内控考核主体和范围,无法全方位核实和评价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专业技术,使得监督考评质量下降,难以使内控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四)内控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影响内控管理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和事业单位都需要迎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以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专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其内控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单位尚未定期更新和升级内控管理系统,各板块之间也未能有效衔接,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此外,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构建功能完备、全面覆盖的内部控制系统,难以对日常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开展全面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动态追踪和内控监督。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地辨识各类风险问题,影响了整体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完成质量。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行建议

(一)树立风险管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工作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负责人需要发挥引领作用,不仅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原则和标准,还要从长远眼光出发,充分掌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严格规范内部控制环境[3]。同时,各职能部门员工需要不断了解和学习新的政策法规和风险防范准则,形成以风险管控为战略导向的内控管理工作形式,统一员工内部控制思想意识,增强内控执行工作效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文化宣传,通过举办内控知识讲座、风险防范宣传大会等活动,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活动。同时,各有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促使员工以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目标为基础,积极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这样,在事业单位内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各部门内控行为

为了有效地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此,单位应以经营管理目标为导向,设立和调整内控组织结构,并规范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同时,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性质,细分内部控制目标,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要求和行为标准,以促使内控机制与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此外,落实岗位分离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有效避免一人多职、不相容岗位兼任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具体的内控责任得到落实,增强员工的内控责任感,从而规避相互推诿、责任不清、内部管理不善等风险,为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4]。同时,全员共同参与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核心。应引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相互监督的良好关系,以推动内控制度体系的良性循环。这将为单位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内控环境,从而更好地推动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需要设立专业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确保内审监督相对独立的前提下,配置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并根据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状况,制定详细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和风险管理程序。明确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目标和方法,定期对事业单位各项经营业务活动进行立体化、全面化、系统化的监督。这将确保内审工作覆盖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分析、资金资产管理以及风险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准确反映现阶段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为事业单位的优化改革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积极引进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与外部专业监管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将有助于从全局客观角度出发开展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内控监管工作,促进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监管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和疏忽的风险,发挥查缺补漏的巩固作用,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将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监督绩效考核指标,掌握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情况。检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积极构建系统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全面优化整体绩效与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结构。利用大数据技术量化绩效考评结果,落实激励奖惩机制,合理奖赏考评结果优秀的部门机构以及员工,公示批评考评结果不合格的部门,督促其审查自身不足之处,自觉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同时搭建绩效管理公示平台,透明公开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对绩效管理的监督,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内控水平。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必须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积极引进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优化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这要求事业单位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和升级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系统。通过创新互联网高新技术的应用方式,拓展内控系统板块,深入开发各板块功能,促进内控系统、ERP 系统及其他办公系统的有效衔接。这可以简化内部控制工作流程,提高内部治理工作效率[5]。其次,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整合内控信息数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内控信息数据传递和输送的时效性、快捷性,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加快业财融合。最后,构建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内控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全过程动态化追踪各项工作的实战状况,快速定位内控执行的风险安全问题,实现由人为风险防控转变为智能机器监控。例如,在搭建内控系统时,以财务预算为主导、资金管理为核心,深度融合各板块内控管理功能。通过自动应用和程序操作等方法,把控管理活动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推动内部控制转型升级。

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

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专业能力水平对整体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和风险防范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内部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内控能力培训。通过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活动,采用网络学习教育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员工不断学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知识。这有助于管理人员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员工适应新时代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要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邀请信息技术专家或者信息化管理素养高的从业人员,开展信息化操作培训,让员工转变传统的内控管理工作形式,加快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完善专业人才选拔聘用机制。选派专业技术突出、扎实肯干的内控工作人员到有丰富经验的单位交流与学习,拓展员工的内控思维框架,多元化增强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实力。这有助于促使事业单位加快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会面临风险问题,因此必须重视风险防范,以更好地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不断向前[6]。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事业单位应立足于内部运营的实际状况,以财务预算、财政收支、内部资产、政府采购以及项目建设等业务为中心,构建内控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该体系应全面覆盖事业单位日常运行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风险数据库,识别现阶段各个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类型、等级和影响程度,编制风险数据清单,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增强风险预警能力,从根源处有效解决问题。

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内控风险评估体系。为此,可以配置专业的内控风险管理小组,定期针对各项重大项目业务开展全面化风险分析与评估。事前,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收集和归纳内外部环境信息资料,为后续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事中,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制定可行性应对措施,使风险可控化;事后,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总结风险应对和防范经验,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确保灵活运用单位内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事业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结 语

总的来说,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整体经营管理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搭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既是适应国家政策法规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内部综合治理水平的关键方式。因此,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视现阶段内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自身在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增强现代化内控意识、优化内控环境、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构、加快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效能,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监督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