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03-11崔宏宇郭黎霞吕爱国张志宏路平张新杨艳萍季红英曹志刚
崔宏宇 郭黎霞 吕爱国 张志宏 路平 张新 杨艳萍 季红英 曹志刚
王立芳 胡建华 范肃洁
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常见类型,指无其他眼部疾病存在,但因瞳孔阻滞或虹膜根部肥厚等造成前房角关闭,房水无法正常流出,眼压升高,主要症状为视野变窄、视力减退,并可伴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全身症状[1]。PACG滤过术是经典治疗方法,目的是为房水创造永久性的引流通道,由前房引流至Tenons囊,降低眼压,提升或挽救残存视力[2]。但滤过术后失败率较高,滤过通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失控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是再次开展滤过性手术,但仍有较高的失败率[3]。我院近年对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emusification ,Phaco)+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获得了较佳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31~80 岁;PACG 患者;PACG滤过术后高眼压,采用降眼压药物治疗仍>21 mmHg,视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且合并白内障[4];房角粘连性关闭(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e,PAS)范围180°至全周PAS;晶状体核EmeryⅠ~Ⅳ级。排除标准:合并高度近视、眼外伤、眼底疾病等;合并严重的全身疾病;随访依从性差;资料不全。
二、一般资料
回顾性病例研究。本研究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4例(25只眼)PACG滤过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14例(15只眼);年龄(54.93±4.12)岁(31~73 岁);首次手术后时间(26.18±4.83)个月(3~46 个月);术前眼压(25.63±4.02)mmHg(21~35 mmHg)(1 mmHg=0.133 kPa)。
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haco+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前1 h 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滴眼1 次,每5 min,共4 次,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Alcon)进行眼球表面麻醉,在11:00位做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长度约3.0 mm,2:00位做辅助切口长度约1.2 mm,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若瞳孔后粘连则给予钝性分离,环形撕囊,水分离及水分层,甲基纤维素注入前房进行角膜内皮保护,劈核钩行拦截劈核(Phaco 采用博士伦超声乳化玻切一体机Stellaris PC),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采用高负压低能量,残存皮质吸出后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囊袋内小心植入爱博诺德IOL,囊袋内黏弹剂吸出后采用卡巴胆碱注射液缩瞳,从主切口、辅助切口依次向前房角进行360°透明质酸钠注入,分离小梁网、虹膜根部粘连,房角镜检查房角分开范围,分开标准为镜下可见清晰的小梁网及巩膜脊结构,Schlemm 管明显充血。若仍然粘连者可在前房角镜直视下采用劈核沟进行钝性分离,透明质酸钠吸除后水密处理切口。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每天滴眼4 次,术后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四、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检查眼压情况以及PAS 范围,眼压采用TA01 型手持iCare 回弹式眼压计(芬兰Icare 公司生产)测量。PAS 范围采用前房角镜检查;术前及6 个月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力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天津正大医疗护理设备厂生产)检查;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PAS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21例(22只眼)BCVA提高,3例(3只眼)BCVA无变化;术中10只眼发生前房出血,术后6只眼发生短暂性前房出血,15只眼发生前房渗出,8只眼发生角膜水肿,并发症采用止血、激素滴眼液等针对性治疗后均在术后1周内消退。
表1 手术前后眼压、PAS范围比较(xˉ±s)
讨 论
PACG发病机制主要为周边虹膜堵塞或生永久性粘连小梁网,造成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从而损害视神经以及视野[5]。对于应用降眼压药物仍无法控制眼压或已发生视神经损害的 PACG,PACG 滤过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Chew 等[6]提出手术治疗能进一步降低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的风险,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滤过通道瘢痕化眼压失控。PACG 滤过性手术理想区域为上方,若手术失败,因术区结膜以及结膜下组织发生瘢痕化,上方机械能滤过性手术已不适用;再者鼻上方、颞上方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区域的选择明显局限;且这类患者术后容易增殖旺盛、瘢痕化,再次滤过性手术效果多不理想。因此,对于PACG 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治疗方式选择仍具有一定的争议[8,9]。针对这些情况,我院采用Phaco+IOL 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既能减少滤过性手术相关并发症,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势,并且一旦手术效果不理想,可再考虑滤过手术[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 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术后6 个月视力较术前21例(22只眼)BCVA提高,说明Phaco+IOL 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 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能有效降低眼压,提升视力。Phaco 去除了原本较厚的晶状体,植入薄的IOL,能够有效提升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宽度,以缓解眼前节结构拥挤的情况。房角分离术不仅能够充分暴露小梁网,还能够明显增加房水流畅系数[11]。超声振荡以及眼内灌注液的流冲击效能够增大小梁网孔,提升其通透性,并且该手术也能再次疏通原滤过手术通道,进一步起到降低眼压,改善视力的作用[12]。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PAS范围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PAS 范围明显缩小,房角分离术效果显著。关于是否房角分离术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但考虑到本研究术前 PAS 范围均较大,且具有较长的粘连时间,故有必要联合房角分离术[13]。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术中房角分离要在晶状体Phaco后进行,提供房角分离足够的操作空间;房角分离前使用卡巴胆碱缩瞳,增加虹膜根部牵张力;尽量进行全周房角分离[15]。并发症方面,术中前房出血,术后短暂性前房出血、前房渗出、角膜水肿等症状均较为轻微,经过针对性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操作相对安全[16]。
综上所述,Phaco+IOL 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 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