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3-11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产业链

◎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丁华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2023 年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强调了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球竞争加剧、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等诸多挑战,传统产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表现为四大困难:(一)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之间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二)创新资源不足,缺乏全链条创新;(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标准;(四)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实现突破和补齐短板。因此建议:

(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即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集成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国企、民企多部门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导向作用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塑造大中小科技企业梯度布局的创新格局。大型龙头公司作为领军企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发挥战略引领带头突破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创新灵活性优势,增强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打破技术和产业之间的鸿沟,推动全链条创新

搭建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在成果的中试阶段、在实验室科技成果与产业化技术之间建立强大的中间平台即技术加工基地,对实验室拿出的尚不完全成熟的成果进行加工,从而破除实验室与厂房之间的隔阂。强化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和协同发展,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创新和升级。鼓励企业加大对整个产业链条技术的投入,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立产业链条共享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和灵活性。促成产业内企业建立联盟和平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和优化。

(三)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点,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增长引擎、增强新产业全球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加快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外部风险提供重要保障。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高效融合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让生产方式向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等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持续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打造全方位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加强数字技能基础教育。中小学阶段设置数字信息课程,将计算机科学、AI 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纳入中高考范围。二是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当前的专业设置限制,打通专业培养的壁垒,打破文管理工等学科限制,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将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理工科专业通识教育予以推进,设置更为自由灵活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三是联合多部门、多行业、多高校,从顶层架构重新构建新质型人才体系的知识、技能要求。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新质型人才培育方案,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核心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实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技术研发合作、委托订单培养、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新质型人才培养。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科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新生态,推动课程体系与专业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和支撑能力。四是加强职业培训。举办更多的数字技能普及和培训活动。鼓励引导更多职业培训机构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相关培训课程,推动社会人力资源的“数智化”升级。

本刊记者周烨/摄影

(五)完善全方位人才保障体系

推进教材、教具、课程、师资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推进新质型人才评价,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等新职业,引导相关行业企业积极构建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创建多层次的技能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推动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聚焦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相关单位,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服务。聚焦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平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事业单位人才特殊调配机制,会同编制部门建立科技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打破政府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企业人员之间的人才壁垒,推动新质型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配置。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和成果类型,以激励更多数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赋予“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产业链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产业链春之奏鸣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