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品系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2024-03-11刘宾照王宝琼齐万清郗春英
刘宾照,王宝琼,齐万清*,郗春英
(1.曲靖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曲靖 655000;2.曲靖市农业科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曲靖市素有“滇东粮仓”之称。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居全省第一,水稻为曲靖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8万hm2,产量38.6万t,为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亟需更新水稻品种,创新栽培模式。云南大学成功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出多年生稻品种[1-2],种植后可连续收获多年(季),具有第2季开始不需买种、育秧、犁田耙田、栽秧,减少劳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扰动)等优点[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师宗县五龙乡狗街村委会上鲁木村低热河谷槽区,东经104.27°、北纬24.60°,海拔1 032 m。年平均气温16.5 ℃,最热月25~33.5℃,最冷月10.5~12.5 ℃,年无霜期350 d,≥10 ℃积温4 650~5 540 ℃。年日照时数1 600 h,年均降雨量1 350 mm。试验地前茬为马铃薯,土壤为冲积壤土,肥力中等偏上。
1.2 参试品种
多年生粳稻品系云大26、云大27,对照品种为云大25。多年生籼稻品系云大109,对照品种为云大107。
1.3 试验设计
采用同田对照试验,间比法设计,每个品种(系)种植面积333.35 m2。按每亩1.97万丛,株行距13 cm×26 cm单苗移栽。每季收获后保留稻桩35 cm。试验不防病、不使用植物调节剂,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为害,栽培技术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同一生产措施当天完成。
1.3.1 第1季管理
(1)肥料管理。亩施纯氮10~13 kg、复合肥(N∶P2O5∶K2O = 2∶1∶2)40 kg。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保根肥 = 2∶4∶2∶2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按基肥∶穗肥∶保根肥 =4∶4∶2施用,保根促芽肥为齐穗后15 d施用。
(2)水分管理。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拔节长穗期有水、干湿交替壮籽。
(3)杂草防控。移栽后5~7 d施用常规除草剂苄嘧磺隆,收获后放水时施用常规除草剂。
(4)留稻桩高度25~30 cm。
1.3.2 多年生季管理
(1)杂草防控。收获后和稻桩整理后7 d,用五氟磺草胺(稻杰)茎叶喷雾24 h后灌水,7 d左右连续田间保持水层2~3 cm。
(2)水肥管理。氮肥按促芽肥∶分蘖肥∶穗肥∶保根肥 = 2∶3∶3∶2施用。双季稻区早稻收获后7 d灌水(再生苗3叶1心期,浅水1~2 cm),灌水后1 d施用基肥+分蘖肥。越冬后灌水7 d左右施用基肥+分蘖肥,越冬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
(3)留稻桩高度25~30 cm。
1.4 试验过程
2022年4月14日播种,播种前晒种、消毒、催芽,4月20日出苗,5月5日每亩撒施尿素4 kg,用2%阿维菌素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5月28日,移栽前亩施牛粪1 500 kg、尿素5 kg、45%复合肥40 kg作基肥;移栽7 d后亩施尿素5 kg作定根肥;移栽15 d后亩施45%复合肥20 kg作分蘖肥;拔节孕穗期亩施钾肥10 kg。6月上旬至7月上旬防治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9月上旬收割并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5个多年生稻品种(系)出穗整齐,生育期适中。其中云大26一季稻全生育期135 d相对较短,分蘖少;其他品系生育期均为143 d,生育期适中,有效分蘖中等(见表1)。
表1 多年生稻第1季生育期比较(月/日)
2.2 特征特性
云大26比云大25(CK1)株型紧凑,穗长、结实率、千粒重适中,每穴分蘖数较少,有效穗数较少,穗小粒多,结实率低,产量增加不明显。云大27与云大25相比株高适中,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丰产性、稳产性好。云大109比云大107(CK2)植株表型高大,穗大粒多,成穗率、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较高,千粒重适中,产量高,但有效穗不足影响了增产效果(见表2)。
2.3 表现及抗性
综合平常田间观察记录,多年生稻在师宗县表现出较好适应性,苗穗整齐,杂株率较低,株型紧凑,抗病性较强(见表3)。
表3 多年生稻第1季表现和抗性比较
3 结 论
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多年生稻云大25(CK1)、云大27、云大107(CK2)和云大109一季稻生育期适中,长势繁茂,分蘖较强,抽穗整齐,株型紧束,抗病性好,熟期转色好,有效穗较高,结实率好,千粒重较高,丰产性好,建议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扩大示范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