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03-11张贤铭陈小平李建刚
张贤铭,陈小平,李建刚,张 斌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罗平 655800)
现代农业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代替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模式,成为助推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地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1]。罗平县通过多年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生产经营活跃,带动农民增收能力逐步增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0万户,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22年年底,罗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 541户。其中:农业龙头企业7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79户、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789户。2022年,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收入40亿元,从业人员3 200多人,劳动报酬达1.2亿元。
一、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标准化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环节,是带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重要抓手。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自己的生产规范及管理技术,特别是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等新技术与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及规范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劳动力、土地、资金、农业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效用最大化,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养殖环节结合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建立养殖档案、检疫申报、引种审批、隔离观察、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在种植环节开展高产创建、良种、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播种收割等科技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2022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2.26万hm2,种植养殖基地的投资达3 000万元。譬如: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是集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公司建有现代化的玉米分子育种实验设施设备,在云南罗平、贵州六枝、海南三亚、湖北恩施、重庆、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及老挝等国建立了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及种子育繁基地。其在云南罗平和海南三亚建立的高标准科研试验基地实现了春夏季在云南试验研发与秋冬季在海南加代南繁科研相结合,公司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在统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委托农户订单生产与土地流转自营生产结合,当地生产与省外补充、国外拓展生产结合的生产模式,年良繁生产面积超4 000 hm2,年生产量最高可达1.5万t,2022年被列入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目前,公司自主研发选育的“飞燕”牌杂交玉米良种,已成为西南地区玉米主栽品种。
二、政策引导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在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农村土地,发展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近年来,罗平县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充分运用推广农业科技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新增3.33 hm2以上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达785 hm2,累计流转面积1.59万hm2,占耕地总面积7.41万hm2的21.45%。譬如:罗平县恒鑫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云岭牛养殖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通过租赁集体草山867 hm2从事肉牛养殖,流转土地200 hm2自建青贮玉米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当地600户农户种植青贮玉米,为罗平县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广应用青贮饲料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市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双方利益联结主要通过订立农产品收购协议或订单合同来维持。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方面的优势,采取 “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扶贫方式,使产业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让脱贫户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增收致富的产业扶贫带贫效果明显提升。譬如:阿岗镇恒鑫农牧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带动脱贫户种植青贮饲料玉米、吸纳用工、肉牛寄养分成等模式,让80多户农户走上脱贫增收之路。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与种植大户联营,对种植大户每亩给予适当补贴,并优先使用贫困户季节性务工,按照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要求,先后建立罗平小黄姜试验示范基地106 hm2,每年带动7 000余户农户种植罗平小黄姜2 333 hm2,户均增收6万余元。同时,公司还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增收4万余元。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大户种植、示范带动、群众跟进、企业收购、农户增收”的产业脱贫发展路子,实现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政府满意。
四、建基地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在稳定市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种业、油料、果蔬、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生产者,往往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原料基地,并带动区域内农户规模化发展产业,为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种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芯片”作用,云南大天种业作为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多年来通过育种技术攻关,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75个,为西南地区玉米播种提供了优质种子。油菜产业是罗平县的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云南省第一,农业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加工的原料近9万t,占罗平油菜籽总产量的60%,辐射带动油菜产业规模化种植,为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发挥了支撑作用,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6万hm2以上,企业加工生产的3.4万t菜籽油进入市场,有力提高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2020年以来,生猪产能有序恢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规避了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年出栏达27万头,占年度出栏总数的22%。云南益民养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在建的标准化生产线,设计年出栏量超100万头,投产后将大幅提升生猪市场供给能力。
五、创新模式提高农产品市场开拓力
农业龙头企业拥有专业的市场销售人员及产品营销平台,销售渠道稳定,销售网络健全。在大市场、大流通的带动下,通过省内外农业展会、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销售渠道,使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稳步提升。罗平县13个乡(镇、街道)农村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企业自营的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快速发展,规模企业线下销售网点已超过1 600个,线上电商平台主要分布在阿里巴巴、京东、天猫、淘宝、“扶贫832”平台、微店及微信公众号等,产品品类主要为菜籽油、姜系列、蜂蜜系列、布依花米饭等。譬如:罗平县姜来无忧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罗平小黄姜的种植及加工产品销售,在2019年通过调整营运模式,吸纳专业人才组建电商团队,依托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产品线上销售,公司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又合资组建新公司,扩大罗平小黄姜的生产加工规模,产品从干姜片(块)、姜粒等升级到生产姜精油、姜固体饮品、姜香辛调料等高端产品,开启了“一块姜一个产业,一块姜一个梦想,一块姜一个希望,一块小黄姜成就大健康”的产业发展新篇章。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玉米种子营销推行以县级经销商为龙头、乡(镇)批发为纽带、村销售点为基础的“三位一体”销售模式,在国内有一级代理商112家、营销网点1 000余个,基本覆盖了云南所有适宜玉米种植的地区及贵州、四川、广西、湖北等多个省外市场,形成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在全省种子行业中位居前列。
六、塑造品牌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罗平拥有“罗平小黄姜”“罗平菜籽油”“罗平蜂蜜”“罗平黄山羊”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时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以品牌创建为重点,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积极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先后有9户龙头企业获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涌现出“罗姜缘”“云姜”“姜安康”“姜大福”“姜多宝”等姜系列产品商标;“依鲁”“醇自然”“菜之韵”等菜籽油系列商标;“腊峰”“云岭”“甜园蜜坊”等蜂产品系列商标。通过品牌创建,“罗平小黄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于2020年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2021年,罗平县姜来无忧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罗姜缘”牌小黄姜系列产品、罗平县糯桠布依土特产品工贸有限公司“布依农夫”牌米饭、罗平县腊峰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腊峰”牌蜂蜜、罗平县甜园蜜语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甜园蜜坊”牌蜂蜜等企业及产品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名录。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大、品牌优势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增强了品牌农产品及企业核心竞争力。
罗平油菜花(念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