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先立后破”对国企经营的指导意义

2024-03-11雒海军

军工文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经营制度企业

雒海军

面对机遇机会与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必须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以进促稳, 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党中央部署的2024 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既明确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也对企业经营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其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是多年来一贯强调的指导方针,而“先立后破”则是结合当前经济实际状况、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新提法和新要求,也是更好保证“稳中求进”的新思路、新举措。

经济工作中的“破”与“立”, 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与相对激进的“先破后立”相比,“先立后破”更强调“稳”字当头,要求工作中首先创造新机制,而后打破旧规章,在没有确立新的运行机制时, 尽量不要破除固有的政策和制度, 防止经济运行失秩,大起大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充满变数、异常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经济运行处于换档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处于攻坚期,无论宏观经济大局还是企业微观经营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机遇机会与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必须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 积极掌控经济发展的变量,主动作为,以进促稳,科学的选择就是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反思“破”与“立”的关系, 以往不少管理者更多强调“先破后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企业带来变化,但也因相对激进的操作导致企业运营出现种种乱象。经营形势向好时,一些管理者头脑发热, 贪大求全,盲目投资,导致项目运营不善,企业经营陷入泥潭;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时,不顾企业自身实际,邯郸学步,不仅经验没学来, 还破坏了固有的经营秩序;开展产品研制时,违背技术发展规律,为求进度而不注重技术验证和标准确立,导致产品量产中问题反复、事故频发;实施业绩考核中,不顾业务性质和KPI 差异,考核指标“一刀切”,往往使得业务顾此失彼,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时,不做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 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招致广泛非议,挫伤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凡此种种,都是因为运营决策中主观冒进,随意而行。说到底,是脱离了“实事求是”。

当前强调“先立后破”,是应对经济下行周期、保证经济稳定的重大方略,对国有企业改进经营决策、防范经营风险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 企业更新经营思路,推进产业升级、管理变革各项工作都应当着眼长远, 强化预期管理,谋定后动,先立后破, 增强企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证经济运行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先“立”新观念,后“破”旧习俗, 促进经营理念升华。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层思维模式决定着企业价值取向。企业的战略选择、运营决策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的企业尽管应时应势提出了“高大上”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 但往往只是停在口号、标语层面。特别是一些老国企,经营思路僵化, 市场意识淡薄,运营套路一年年重复。也有的企业立新不破旧,大量业务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员工观念纷杂、业务运行缺乏章法。根本原因是经营主体意识不强,未吃透经营管理的本质,没拿出具体有效的理念落地和战略落实举措。企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进行观念上的立新破旧,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勇担当善作为,坚持摒弃等靠思想, 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战略规划、科学的行动策略和系统的落实方案,并通过管理者的言传身教、运营计划的具体部署和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 成为各级干部、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在推动经营管理实践中“立” 新观念、“破”旧习俗,不断促进经营理念的进化和升华。

先“立”新产业,后“破”旧业务,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处于新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之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发展新动能,不仅是政府调结构、稳经济的政策方向,也是企业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创发展新模式、打造产业新业态成为基本战略取向。与民营企业相比,我们明显感觉很多国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步子小、速度慢,一些企业固守传统业务, 产品结构、生产模式长期不变,运营效率低下,经营十分艰难。这种情况固然与国企产业形态、管理体制有关,但企业对战略管理重视不够、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供应链响应不够灵敏等种种弊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必须紧盯形势变化,强化前瞻意识和预期管理,集中技术和人才资源,不断拓展新业务、开辟新赛道,防止科研生产青黄不接,努力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产业转型,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在稳住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科技创新,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把握市场需求、做强产品研发、建设精益工厂、培养领军人才等核心业务上。应持续强化市场观念, 有效利用市场资源,推动企业运营模式鼎新革故、产业生态开放共建, 不断优化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产业链稳定运行,实现新产品替代老产品、新业态迭代旧模式,持续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先“立”新规则,后“破”旧制度,推进运营管理变革。制度的优劣决定企业的运营质量,企业管理制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身发展需求,不断立新破旧,保证企业各项业务规范高效运行。一些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构林立、分工过细、制度僵化、流程冗繁,将大量人力、财力用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经营陷入困境,可能有市场、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但管理制度落后产生的内耗和浪费,则是损耗企业的癌细胞,久而久之累积成顽固的“大企业病”。提升国企管理质效,必须持续注重练内功、强肌体,应时应势修订或再造企业运营制度体系, 有效应对产业政策、用户和产品需求的变化。规范企业运营管理体系, 应科学处理“立”与“破”的关系, 当立则立,当破则破,立新则要破旧, 破旧必须立新,避免新旧制度不衔接或制度之间互相矛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制度有效运行,必须对制度体系规范管理,坚决杜绝管理者主观臆断,超越流程,随意拍板,保证各项业务运行“有法必依”。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立”与“废” 是十分严肃的工作,应当本着科学严谨、全面系统、可行适用、简洁高效、规范合理原则,把好调查研究、文本起草、交流研讨、审查批准全过程各关口。制度颁布实施后,要系统做好制度的培训和宣贯,保证新制度入脑人心、落地落实。此外, 应当定期开展制度运行情况评估, 及时修订不适宜条款,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保证各项业务高效顺畅、规范有序运行。

“立”與“破”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一体两面,无论“先立后破” 还是“先破后立”,都需要企业管理者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履责担当,积极进取, 以进促稳。当前强调“先立后破”, 是稳定经济发展、化解经济风险的必然选择。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 的国有企业,应深刻领会“先立后破” 的内涵和本质,在实际工作中细思之、深谋之、善从之。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西飞)

猜你喜欢

经营制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