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读会写”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4-03-10福建厦门市思北小学361000陈雪芹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统整写作方法习作

福建厦门市思北小学(361000) 陈雪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重新审视、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于是,单元统整教学应运而生。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进行逆向思考。因此,我们提出“能读会写”单元统整教学策略,并开展实践。“能读会写”单元统整教学采用逆向思考——以写定教,将单元的最后一个任务——写作作为终极目标,对单元的课文进行调配、重组、加工,紧紧围绕着写作这一核心目标开展教学,突破习作的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逐步习得单元习作所需要的方法和技能,顺利完成单元习作。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尤为特殊,所有教学板块都指向习作要素,目标在于指引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样的编排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五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能读会写”的单元统整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解读教材,制订教学目标

(一)解读编排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改变了以往以阅读为主线的编排体例,强调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发展。如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以观察为训练点,要求学生细致观察,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也是以观察为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运用写人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可见,教材的布局是有体系的,各个单元看似独立,实际上遵循写作能力这一主线,有计划、有意识地编排,让学生逐步习得写作知识,逐渐提升写作能力。

(二)解读编排结构

每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一个写作要素,精心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学生可从精读课文中学习、掌握单元习作所需的表达方法,这体现习作单元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通过“交流平台”的梳理,学生能再一次明确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同时在“初试身手”中进行练习、实践,初步体会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教材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习作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表达经验。在单元的最后,安排习作训练,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各板块内容环环相扣,具有整体性特点,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功能。

(三)制订单元目标

为达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一单元写作目标,在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师将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步达成以下习作子目标:

1.学习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确定介绍对象,搜集写作素材;

2.获取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初步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事物特征;

3.体会说明性语言的不同风格,进一步梳理、筛选写作素材;

4.选择介绍事物的主要方面和适合的说明方法,完成习作。

二、以写定教,统整教学内容

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要明确写作任务,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注重对写作方法的梳理和归纳、对单元的各个板块进行整合,调整教学顺序,使教学更好地为完成单元习作服务。本次习作单元统整设计,我们从课时安排、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方面制订单元统整规划,为实现“能读会写”单元统整教学打下基础。统整规划如表1所示。

表1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整规划

单元统整设计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习作这一顶层目标,因此,统整各个板块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写”为重,统整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围绕着写作这一终极目标展开,读和写协同发力,共同促进目标达成。本次习作单元的统整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知晓:哪些课文能够了解说明文及其特点?哪些具体内容能够获得说明文的知识与方法?哪些内容能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这些在单元教学中应进行归类统整,确保学生能掌握写作方法。

(二)以“法”为先,调整教学顺序

以“法”为先就是在单元教学中,对有同一种写作方法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可适当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一写作方法。本次习作单元统整设计,在第2~3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学习如何“说明白”。通过《太阳》一文,学生已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笔者把习作例文《鲸》一文提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通过对照、批注等方法,学生再次体会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对两篇课文的对比学习,学生提炼出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的写作方法:一是分段介绍事物不同方面的特征;二是确定每个部分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思考是否恰当。

这样的统整教学,能确保学生在最终的写作阶段,顺利、自如地使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清楚地介绍某一事物。

(三)随文练笔,巩固写作方法

随文练笔是一种融合读与写的教学活动,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为了顺利完成单元最后一个项目——习作,教师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统整,同时将本单元习作所需要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分解,让学生在不同课时中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借助课后小练笔或“初试身手”板块,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将写作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写作能力。在第2~3 课时教学中,学生通过《太阳》一文习得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掌握列数字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于是,教师立刻链接“初试身手”中的任务一:先观察图中电视塔的特点,思考教材的这段文字是怎么介绍的;再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在4~5课时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松鼠》和课后习题第3 题的语段,感受说明文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再列举说明书、食谱、百科全书等内容,丰富学生对说明文表达方式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完成“初试身手”第2题,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再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散文与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这样的随文练笔,既能及时巩固写作技巧,也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三、嵌入评价,维护教学系统

小学语文名师何捷在《“评价即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评”一体化》一文中对“教”“学”“评”三者的关系做了重新定位。何老师认为“教”“学”“评”三者应该是灵动、开放、循环的系统。此系统中,“评”应嵌于“教”与“学”之间,随时可能发生于“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嵌入式的评价能使教学行为成为目标达成的保障和依托。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能够保障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生动扎实,区分各个课时的学习重点,观照不同的学习成果,让学习更为系统,单元统整教学嵌入了两大评价系统。

(一)形成性量规评价

在习作单元统整教学实践中,各个课时是否能达成学习目标、目标达成情况如何,都需要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评价量规。因此,在单元统整规划时,我们针对各个课时的完成情况设计了“成果评价”量规表,兼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级,分层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表单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方面。我们以评价量表为支架,将评价嵌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评价有据可查、有标可依。课堂评价全程跟进,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

在习作教学环节中,为了达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一写作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价单(见表2),让学生用评价单对同桌的习作进行互评。

表2 习作评价单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条评价标准就是对应教和学的内容,是学生写作和评价习作的重要依据。

2.学评一体

为了让学生达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一学习目标,我们在随文练笔的评价单和最后习作的评价单中都反复提出“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这一要求。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推进,教师围绕着目标教,学生围绕着目标写,评价也围绕着目标展开,“教—学—评”达到高度一致,如此课堂教学高效又简单。

3.主体多元

语文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应该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比如,在第2~3 课时的“初试身手”任务一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评;在第6~7 课的试写片段中,我们设置了自评和小组互评等环节。自评成为学生自我监督的工具,互评不仅解决了教师无法给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的难题,还让学生更准确、更细致地理解评价标准。

“能读会写”单元统整教学是以写定教理念下,将教材单元内容进行科学统筹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统整写作方法习作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