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三位女性的三种表达
2024-03-10可达鸭
●文/可达鸭
剧版《繁花》的改编是一次盛举:从文本来源看,《繁花》原著被视为近年来影响广泛的通俗小说之一,从奖项、学界到市场都受到瞩目。
从王家卫的创作、角度观察,这不仅是他头一次导演电视剧,也是《一代宗师》之后暌违10 年的重逢。从接受层面,该剧为大篇幅使用上海方言对白的影视剧率先打开了口子。
剧中,上海阿宝的成功过于宏观,其中又存在太多抽象的方法和途径,捉摸不定,难于追随复制,于是观众的眼光移向了成功周围的事——“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当观众发觉电视剧和《繁花》原来的叙事大相径庭,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版本,并且热切地想了解新版本中的风尘是怎么一个风尘,人物们又有怎样一个性情,想了解不同性情的人各自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三位女性,三种表达。
若将剧中三位女性和乘着开放时机上升、实现阶级跃迁的剧作主题联系起来,玲子则代表保险的资产,汪小姐代表成功的合法性,而李李则代表机遇和信息。
玲子:“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有人要当里子”
阿宝成为宝总,总是流连在和平饭店和黄河路,难得回到进贤路。在玲子那里吃一碗泡饭,朱家角的酱瓜、崇明的定胜糕,都要靠玲子张罗回来。
串珠般的人物铺排里,玲子是最贴近阿宝的那个人。两个人相逢于微时,相帮相扶着走到如今,相打相骂着过日子。
阿宝在外面千算万算,回到夜东京餐厅,却把钱流水价地贴补给玲子。玲子对阿宝有百般的温情眷恋,又有些要求和念头说不出口,怕一讲明白就要遭到拒绝,就要划清界限,只好一再重申两个人只是合伙做生意,不敢捅破窗户纸。
玲子心里种种的不满足、不安全、不踏实,唯有通过从阿宝身上变本加厉刮钱才能填补。对刮钱过程中种种欠考虑可能给阿宝造成的损失,玲子并不以为意,她算的是感情账,不是经济账,是“我们两个这样的交情,你跟我这样说话?”是“我是为你挡过刀的女人!”
阿宝在夜东京上折耗得越多,玲子越验证了自己地位非同一般,从而有底气端出女主人的姿态,替他料理面子上的事务。面对给阿宝外贸事业上带来巨大助益的汪小姐,玲子并不觉得逊人一筹,倒是主动送上珍珠耳环答谢;面对一下子集中了全上海所有注意力的新饭馆老板李李,玲子也不相形见绌,反而还要从经营角度送出两句忠告。
让演员马伊琍出演玲子无疑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这次导演王家卫使用上海本地演员,就是自如地使用上海料子做上海衣裳——从《我的前半生》开始,马伊琍拾起了她的上海风格。起初只是在字头句尾带上方言中标志性的用字和叹词,到《爱情神话》,她能够更自如地演绎出本地气质。李小姐的内敛、沉静,到《繁花》中变成了连珠炮似的逼问、八面玲珑的应酬、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动作,一阵风地从店堂中穿梭而过,兼顾各桌,扬眉吐气间尽是得意。但角色内核始终是:精致却有计算,擅长以守为攻,恰当地矜持,确切地试探,看准时机进取。
汪小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汪小姐是阿宝外贸事业簿子上的第一笔: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贸公司,她的成长史和阿宝的发迹史是同步开始书写的——阿宝作为港商代表,守在外贸公司门前等候一个机会,汪小姐作为新手科员在办公室里做着最边缘的工作。
汪小姐受了阿宝的小恩惠,将他引荐给金科长,帮他做成了第一笔外贸生意。阿宝做“三羊牌”针织衫的大单,要汪小姐帮忙联系生产商,也要她帮忙申请“上海名牌”。
红大衣、长卷发、欢笑和快语,是阿宝生意“正名”最重要的关节,也浓缩了上升年代蓬勃的热力和希望。
传统的媒体行业发展选择方式相对单一,而且管理方式大多是涉及消息传播的途径等方面,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与移动网络的出现,这种信息传播成本低、覆盖面积广、信息传送快等是传统媒体所比不了的,因此,使用传统的媒体管理制度已经是非常不合适了,也很难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
比起其他人物安稳的上升路径,汪小姐在珍珠耳环事件后的浮沉起落,有更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公职人员被别人陷害收受贿赂,下放工厂,何尝不是爷叔隐藏的提篮桥故事的一个注脚?脱开阿宝的庇佑和关怀,放下大学生、吃国家饭的身段,白手起家,从头开始,又何尝不是男性故事主线之外的女性声音?
刚得知唐嫣将在《繁花》中出演重要角色,舆论场上有不同的声音。唐嫣能否诠释稍具复杂性格、有一定造化经历的人物,观众很担忧。
在电视剧上映之后,唐嫣意外出彩的表现却成了宣传讨论的热点——她因为过往角色的同质化、不接地气,经常被遗忘其上海身份。前半段汪小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既和她过往甜美天真的印象衔接,又因为方言加持,和既有印象稍稍脱开距离,显得格外鲜辣、活泼、亮丽;人物失落之后的沉淀、酝酿,又和演员本人寻求转型的愿望和努力相合,故而产生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效果。
李李:“过手如登天,一步一重山”
辛芷蕾几乎在所有过往出演的影视作品中都身负间离气质,不论是出道电影《长江图》中始终在求索修行的安陆,还是后来《如懿传》中的外来妃嫔、《绣春刀》里离群索居的丁白缨,哪怕是《庆余年》全局反套路的编剧方法之下,辛芷蕾也和其他角色保持着距离感。
辛芷蕾在表演上的“野心”和李李征服黄河路、闯荡上海滩的“野心”实现了共振。李李身段柔媚,却有侠气,辛芷蕾学了几年舞蹈,将柔媚的身段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作为闯入黄河路的外来经营者,李李面上做的是饭馆,实际怀着联通八方生意的雄心,因而显得高深莫测。某种程度上,她也是三位女性人物中最难说服人的那个:既要见万种风情,又要见凌厉决断。人物登场能不能立住,全倚赖选角的功力。
剧版《繁花》是群戏,也是独角戏。原著里的沪生、小毛都被擦除了,只剩下一个阿宝,活动的主要空间也从里弄、新村缩窄到一条黄河路。
阿宝的背后与其说是舞台,不如说是景片,画满霓虹和野望,其他人物便从霓虹深处伸来或匡助、帮扶、成全,或阻碍、拦截、阻挠的手。但这块景片为什么不使人感到厌倦和单调呢?
玲子、汪小姐、李李三位女性角色,在剧中分别担负了不同的定位,承载着不同的上海表达。这种拍法,是当今时代才有的表达。
※文化评析※
“繁花”开后,期待百花争艳
吕珍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电视剧《繁花》开播后备受关注,开播仅10 分钟收视率就突破2%,显示出精品剧的实力。《繁花》收官之后,有关的讨论和想象依然在社交平台广泛拓展,引发了许多观众对“老上海”的追忆。不仅如此,其影响力已经由线上的观看和讨论,延伸到线下的探索与追溯,汤泡饭、排骨年糕等上海传统小吃在美食平台上纷纷爆单,故事发生地黄河路也成为热门打卡地。
作为2024 年初最具热度的剧集,《繁花》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自2022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倡导影视剧发展减量提质、降本增效以来,剧集的粗放式创作、跟风扎堆式创作逐步减少,剧集创作逐渐走向理性成熟,质量驱动成为主流。《繁花》等高口碑的剧集可被视为政策调整产生的实效。同时,也应当看到,《繁花》的播出是电视剧领域在长期艺术积累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的表现,代表着剧集创作的一种新趋势。
《繁花》被普遍认为很“王家卫”,关于这部剧集的讨论,也多与导演王家卫的个人经历和艺术追求相关。其实,就剧集鲜明的个人风格而言,《繁花》不是孤例。回顾2023 年的剧集市场,《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欢颜》《装腔启示录》《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等一批剧集,在视听风格、叙事美学和价值传达上,都区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作品,带有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个人的独特风格。
这些作品的导演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电影领域转战剧集市场的。在他们的推动下,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剧集的叙事和语言具有了明显的电影化倾向,形成一个有别于网台剧的特殊品类,《繁花》代表了这类剧集在艺术上的新高度。
在叙事层面,相对于传统电视剧强调戏剧冲突的剧情建构,这类剧集更加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渲染,讲究人物内心的开掘和意识的流动。《繁花》当中,黄河路的霓虹和进贤路的暖色,无不洋溢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温情。大量来无影去无踪的片段式故事中,流淌着人物之间暧昧又微妙的情感。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打破线性叙事的常规,回忆、幻象等心理时空与日常生活的现实时空交织,用诗意化的视听语言呈现了女主人公从童年、少女再到青春期的心理冲突,青春情绪和成长疼痛取代情节成为表达的重点。在视听语言上,这类剧集更加注重打造电影的质感。《繁花》开头宝总遭遇车祸的场面,用夸张的快切镜头表现宝总被撞飞后天旋地转的感觉和众人的惊慌忙乱,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而《平原上的摩西》则用较多的长镜头来追踪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连续行动,呈现20 世纪90 年代北方城市的气息。在类型上,这类剧集也在尝试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欢颜》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了浪漫主义公路片和谍战片的元素,以黑色幽默的风格表现特定时代下小人物的热血和理想。《漫长的季节》避开案件细节和侦查的技术与过程,着力描绘东北温暖明丽的秋天和小人物的生活日常,传达“往前看,别回头”的勇气和希望。
以《繁花》为代表的这类剧集为国产剧带来了新的美学趣味,意味着电视剧不再是一种单纯提供消遣的娱乐品,而是成为作者自我表达的作品。它们提高了受众的审美心理阈值,拓宽了剧集表达的边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不可否认,这类剧集在表达上不设限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特征,也带来了一定的观剧门槛。将自带“小众”气息的这类剧集投放市场,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作者而言,都意味着一种冒险和尝试,也并不是都能像《繁花》一样掀起收视和讨论的热潮,但这样的探索同样值得尊重和鼓励。假以时日,或许会有更多的剧集在主创者的自我表达和观众的普遍审美趣味之间找到交汇点,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同。“繁花”开后,百花争艳,相信《繁花》不会成为“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