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机信息化现状与展望策略

2024-03-1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农机主体信息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承担着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要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并完善农业发展体系,应做好农机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让农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受传统农机发展意识等因素影响,中国农机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应更新各级主体的农机信息化建设意识,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技术保障,在农机信息化网络体系下,建设并推行农机信息化产业链,正确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与技术价值,提高中国农机发展速度,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1农机信息化概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要想推动农业发展,必须善用农业知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夯实技术基础、加强技术保障。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技术内容丰富,既包含着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也包含着遥感技术等。通过多项技术运用、融合,能增强中国农业生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速度,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当前,在中国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农业生产信息化非常关键,如自动化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预警等,能科学化、高效化管控农作物生产与畜禽类养殖。其中,要正确理解与推进农机信息化。农机信息化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立足于国内外农机发展情况,在中国农机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分享与利用农机技术、技术服务等信息,指导并推动农机生产、市场流通、应用与服务,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技术支持[1]。

2农机信息化的重要性

2.1农机信息化能提高农机化宣传效果

开展现代化农机宣传推广工作时,信息传递范围与效果有限,无法实现宣传推广目标。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拓展并优化信息获取渠道,如门户网站、微博、QQ等,能随时接收信息。基于此,提高了农机信息化宣传推广速度、增强了社会影响力。既可线下走访、举办技术活动,也可线上宣传、公众号推送等,让涉农主体及时掌握农机信息、技术等[2]。

随着中国科技发展与农业振兴,农村地区农机数量与类型不断增多。在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农机生产管理水平,建设农机生产管理平台,让生产者及时了解设备作业情况或利用智能手持设备操控。

3农机信息化现状

3.1国内农机信息化现状

近些年,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为农业机械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步晚,需要持续研究与探索。但是在各项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例如农机购置补贴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2020年,中国加大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并进行农机补贴试点。当前,中国农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3.1.1人机交互

在农机信息化领域中,人机交互是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成果之一,能提高农机操作者的应用体验,突破空间限制,进行远程操控。如今,中國农机科研机构深入研究,试图将人体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融入到农机研发中,简单化、舒适化农机操作,帮助操作者消除疲惫。在此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等能多领域、多层次搜集、分析信息数据,提高农机研发水平。同时,在人机交互系统中设置北斗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播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3.1.2机机交互

如今,在遥感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联合作用下,农机发展进入机机交互阶段。机机交互指的是通过设备通信,高效操作农业生产线。以无人农场为例,具备机机交互特征的物联网对无人农场建设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物联网体系下,农机能交互操控、监控,例如在设备中设置专业软件,能实时掌控与动态监控农机运行情况。例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禾丰种业无人农场集大数据技术、农业机器人及AI技术等为一体,能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管控,了解土壤墒情、温湿度等,根据当地地质地理、水文、天气等条件科学种植,有效提高出苗率。禾丰种业无人农场为中国机机交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先导,推动中国农业朝着无人农业方向发展[4]。

3.1.3人人交互

人人交互指的是中国农业经济产业链中的各主体高效交互,如政府、技术培训部门及天气预报部门等。如今,人人交互主要推进政府部门与农户交互,政府发布政策贴补,建设网页、组织各主体交流等,农户接受政策优惠、科学指导并实行。在农机信息化体系中,人人交互非常重要,既能推动各主体积极、有效地沟通交流,也能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及技术等。

3.2国外农机信息化现状

国际上,美国、日本等国家农业较为发达,农业现代化起步早于中国、发展速度超于中国,在农机信息化建设领域拥有先进知识与技术基础。当前,美国农机技术远超各国。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布并积极推行农业政策,美国是第一个利用先进机械取代人力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国家,此举奠定了美国在全球农业领域中的地位,成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领头者与农业机械技术的领先者。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农业机械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迈进。当前,美国农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20世纪90年代,凭借着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历经30年的探索与创新,美国建设并推行了在互联网体系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系统,农业机械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其超过19%与78%的农业耕地、大农场都引进了物联网技术,此类设备、技术主要集中于杂草自动识别技术、大型喷灌机精准控制喷灌等方面。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场,还能利用互联网平台传递或获取农业生产参数等信息,经过系统计算,制定农业生产方案。相较于中国,日本面积小,农业生产压力非常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农业资源供给矛盾。其积极推动农场机械化生产与信息技术融合,形成了适合本国农业的精细化生产模式。日本农业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等主要集中于田间土壤采集分析、粮食收获信息测定等方面[5]。

4不足之处

4.1不同主体对农机信息化存在不同认识

根据上文可知,中国农机信息化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部分主体将农机信息化误解为农业机械设备自动化,未能全面、综合认识农机信息化,忽视了上述提及人机交互等。同时,也容易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农机联合误解为农机信息化,将此工作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影响现代化农业建设。不同主体对农机信息化的不同认识,决定着其投入的精力、时间及金钱,形成了农机信息化平台化等现象。

4.2缺少农机信息化专业人才

农机信息化建设需要多类人才,如信息技术人才、平台维护人才等。人才数量不足、实力不强等,无法实现跨界发展。例如研发或创新农机时,研发人员应具备专业素养、信息实力,了解传感技术等,但是此类人才稀缺[6]。

4.3科研技术实力有待增强

一方面,相较于农业发达国家,中国在土壤分析、收获信息检测传感器等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智能农机设备覆盖范围有限,阻碍核心技术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受多方因素影响,中国科研力量、创新力量等有待增强。

5农机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5.1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意识

在农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及时、精准地传达人机交互、机机交互及人人交互的核心本质,强化各方主体的农机信息化建设意识,重视政策制度、技术等各项要素。要纠正偏见、创新理念,不仅要实现独立设备智能化、信息化,也要让某一地区或农场内的各个设备有效联结、相互运作,能实现实时交互。还应保证各类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利用,建设相应的农机信息化平台,让各涉农主体的农机能得到有效更新、运维,扩大管理范围,将普通农机纳入其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农机信息化建设进程下,将农机融入到农业生产监测、管理及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中[7]。

5.2推进教育培训发展专业人才

农机部门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培训工作,进行有效教育,扩大农机信息化推广范围。应在保留传统培训模式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农机化信息网、各类社交软件等,定时发布新农機技术、政策优惠、农机操作与养护等内容,结合文字、图片与视频等,举办线上农机信息发布会,提高农机信息化宣传与教育效果,促进农机科技发展[8]。

同时,农机部门应认识到人才培养与保障的重要性。建设高质、专业的农机人才队伍并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将人才培养纳入到部门工作体系中,通过与第三方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及岗位、技术培训等方法,培养出能承担农机信息化研发、管理、推广以及操作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可为具备资质条件的工作人员提供获证奖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会,经过审查并获得合格认可后,能享有财政补贴与奖励。也要为农户提供农机信息化培训机会,改变其农业生产意识与方法。

5.3推进农机信息化技术创新升级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农机是信息技术融合的物质载体之一,在农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建设,也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要想推进农机信息化技术创新升级,应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提供政策、资金保障,突破产学研限制,研发出一批功率低、耗能少、效率高的信息化农机产品。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技术及经验等,攻克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农机信息化难题,以关键装备技术为关键突破点,逐步推进、逐渐拓展,增强技术创新的持续动力。

5.4构建并运行农机信息化产业链

根据上文可知,农机信息化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努力,应构建并运行农机信息化产业链,将政府部门、技术研发机构及农机企业等置于产业链上游,将涉农主体置于中游,将农技站等置于下游[9]。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各方主体紧密联系、积极配合,搜集与开发大数据。例如,县域融媒体中心搜集影响本地农业生产的各类信息数据,如土壤结构等,将其传输到融媒体平台中,各级主体可根据需求自行下载。政府可借助融媒体平台中的各类信息数据、涉农主体意见反馈等,科学、精准制定政策。同时,农机研发结构、各类涉农主体之间应有效流通信息数据,为农机研发与创新提供参考,增强农机与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各类自然条件的适配性[10]。

当前,在中国农业生产领域中,农机信息化建设势不可挡。需要多主体努力、多技术支持、多领域融通。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农机信息化发展现状并掌握不足,从意识层面、人才培养层面、技术层面等改进,让农机信息数据在多主体中流通,建设完善的网络体系,发布指令、推广技术、提供服务,产出更多农机信息化成果,促进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航,黄振叠,陈康.浅谈农机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农机,2020(2):7-8.

[2]翟长远,杨硕,王秀,等.农机装备智能测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22,53(4):1-20.

[3]赵春江.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42(6):1-7.

[4]汪冰清,徐焕良,刘杨,等.江苏省"互联网+"农机信息化服务创新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1):251-253,270.

[5]杨天,赵武云,陈伯鸿,等.我国果园割草机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2022,12(1):5-14.

[6]张兵.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的现状、意义与展望[J].河北农机,2022(3):10-12.

[7]王韦韦,陈黎卿,杨洋,等.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21,52(8):1-15.

[8]张正中,谢方平,田立权,等.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1):20-29.

[9]郑龙.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机科技推广,2019(5):30-32.

[10]孙长平.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农机化,2019(21):36.

(山东省郓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李静)

猜你喜欢

农机主体信息化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不一样的农机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