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改善背景下林业种植管理方法分析

2024-03-1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林地物种林业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环境改善工作成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种植管理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有效的林业种植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需要采取适宜的树种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栽培管理措施,应用生态恢复技术,实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林业发展目标,并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1林业种植难点

通过改善环境,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并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改善不仅有利于人类健康,还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因此,需要采取积极行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环境改善。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林业种植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资源和人力限制,定期巡视和监测工作面临困难,导致部分员工森林健康状况了解不充分,难以及时应对病虫害等问题,给林业种植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林业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合理种植规划存在差异,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调整。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采伐和砍伐规模,确保林木合理生长和更新。

另外,应用生态恢复技术也是环境改善下林业种植条件的重要工作。生态恢复技术应用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阶段技术人才和专家相对匮乏,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和创新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资源。林业种植面临土地可用性、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挑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在政府、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可持续林业种植,确保林业种植管理顺利进行,改善林业环境。

2林业种植管理具体措施

2.1定期巡视和监测

通过对林地巡视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植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林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巡视过程中,可以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叶色、干燥程度等指标并记录,有助于评估植物健康状况和生长趋势,及时发现生长异常或潜在的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包括病斑、虫卵、害虫等,并鉴别和记录,判断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损害。在巡视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其他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如干旱、水浸、寒冷等。及时记录环境因素,判断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处理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或生物防治措施;适时灌溉,提供足够的水分满足植物需求;施加适量的肥料,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修剪和修整枝条,促进植物的分枝和生长等[1]。巡视和监测也需要有系统记录和数据分析。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植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规律,进一步优化管理策略和措施。此外,也有助于产生有关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决策依据。

2.2合理采伐和更新

根据林木生长周期和林木数量,合理进行采伐和更新,是确保林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帮助实现林地长期经营和生态保护平衡,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和林地的可持续性。

不同树种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每种树种制定采伐和更新计划。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确定不同树种的最佳采伐年限和更新间隔。在制定采伐和更新计划时,需根据林木密度和分布情况、土地可承载力及当地市场需求等因素,避免过度采伐和更新,防止林地资源过度利用,保证林木充分生长和林地稳定经营。对于采伐计划,应根据林地规模和特点合理确定采伐数量和时间。要结合不同树种生长特点和木材用途,选择合适的林木采伐,确保采伐木材能够有效利用。同时,应遵循良好的林木采伐原则,采用科学的采伐方法和工具,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林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更新计划则是指定期更新砍伐过的林地。根据采伐后的情况和预期目标,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重新种植或天然更新。确保新林地存在良好的竞争、生长环境和物种组成,维持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同时,应根据更新计划合理安排林地的轮作和休耕时间,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条件。采伐和更新计划需要与当地政府、林业管理机构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合作。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根据林地变化和需求加以修订,确保计划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3防火管理

应建立健全防火法规和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应明确防火责任、义务和标准,确保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其防火职责。加强对防火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火灾预防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火工作的基础,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林地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及时掌握火险等级和火灾潜在风险。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提前探查并定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巡逻林地,发现火源和灭火扑救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合理安排巡逻人員,加强巡逻路线的管控和防范,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火灾情况。建设多功能的消防设施和防火通道,确保火灾扑救和疏散的便利性。配备先进的消防器材和专业的灭火人员,提升灭火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建设森林防火路网和水源布设系统,保障灭火资源和物资的及时调配[2]。

建立有效的指挥调度机制,明确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提前做好火灾应对的准备工作。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灭火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加强与社区居民、农民和林业从业人员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全民参与的火灾防控合力。通过设立奖惩机制,激励和引导居民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防火规定,加强火灾防范意识普及。

加强对林地的防火工作、建立有效的防火措施,是确保林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健全的法规制度、监测预警系统、巡逻监控、设施建设、应急预案制定以及社区合作,有效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安全。

2.4水土保持措施

为有效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农田和其他土地上修建沟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沟渠有助于引导水流,减少水势冲刷力,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沟壑和水槽等工程,使水流缓慢流失,从而降低对土壤的损害。其次,做好植被覆盖工作,植物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被冲刷。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栽种在易受侵蚀和裸露的土地上,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风险。此外,适当的植被覆盖还可以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再次,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轮作和间作制度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轮作可以避免同种植物连续种植导致的土壤贫瘠和病虫害滋生。间作可以提供植物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保护,减少土壤裸露和侵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导致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并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最后,培养农民环保意识和技能,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土壤管理和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3]。

以某地水土保持措施为例,针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坡地和裸露地,实施了植树造林和林下草种植,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在河道、坡地和农田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沟、坎、梯田等工程建设,降低了坡面径流速度,保持土壤稳定性。通过制作水梯田、沟壑复育和地貌调整等措施,改变了该地区的地貌形态,减缓了坡面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保水能力。该地区采取了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制度和耕作措施,保持土壤覆盖率,减少了暴雨侵蚀和水土流失风险。

2.5自然灾害管理

自然灾害监测和管理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至关重要。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卫星遥感技术、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等手段,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需要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防灾管理计划,包括建设和维护防洪、防风、防旱等基础设施,如堤坝、防洪沟、防风林等,以减轻灾害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工作,提升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升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灾害知识的普及,培养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例如,教育群众如何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往往不受国界限制,跨国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共同研究灾害防治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强化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需要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制定科学的防灾管理计划,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综合采取部分措施,可以更好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6生态保护与恢复

第一,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等,为野生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在保护区域内,要加强巡护和监测工作,加强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和盗猎行为。第二,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濒危物种可通过建立保护圈和保护区、实施人工繁殖和放归计划等手段来保护。还需要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物种的栖息地,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源,以促进物种复苏和增加种群数量。第三,加强对非法贸易的打击。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跨部门合作。各国应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的非法贸易,加强边境监控和管控,加大检疫和起诉力度,防止野生物种被非法走私和交易。第四,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友好的种植方式,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林业和渔业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保护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区。第五,科学研究和监测。通过对野生物种的生态学、基因研究和种群监测,了解物种分布情况、数量变化和生态需求,精确制定保护措施和政策,及时调整保护策略,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性[4]。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恢复,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加强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打击非法贸易,推广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保护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合理的林业种植管理方法能够促进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选择适宜的树种和遗传资源,可以提升林木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合理进行造林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合理規划和密度控制等,可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如人工修复湿地、建立生态廊道等,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林业种植管理方法对于实现可持续林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康.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4):195-196.

[2]杜爱芳.林业种植及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价值[J].广东蚕业,2021,55(8):55-56.

[3]江海鸥.基于环境改善下的林业种植管理要点探究[J].农家参谋,2021(10):167-168.

[4]江海鸥.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意义分析[J].农家参谋,2021(8):171-172.

(山东省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董恩运)

猜你喜欢

林地物种林业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