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海洋装备“青岛品牌”
2024-03-10初志伟
初志伟
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链,青岛海洋装备产业要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共同驱动下突破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2024年青岛十项重点工作安排之首。其中提到,要推动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总规模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
海洋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主题,向海而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方向,新的一年,青岛海洋装备产业要取得新的突破离不开两个关键词: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这意味着,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链,青岛海洋装备产业要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共同驱动下突破发展。
海洋装备发展强劲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要地,海洋装备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支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两大部分。
对于青岛而言,西海岸新区的海西工业园,无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地区。该地区聚集了北船重工、中船柴、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海西重机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50余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发展,西海岸新区形成了以造船为龙头、船舶配套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
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另一大优势在于,青岛尤以造船见长,超大型矿砂船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全球最节能超大型矿砂船项目于去年12月落地北海造船,充分展现了青岛船舶工业在超大型矿砂船领域的雄厚实力。
作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的链主企业,北海造船制造的“国信1号”“国信2号”等海上“大国重器”不断突破,青岛海洋装备的优势越来越大。
2月5日,青島市海洋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青岛新签约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等项目153个,总投资1490亿元。2024年要加快推进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支持北海造船绿色动力先进船型量产,加快中船七一二所大型特种电机、徐工港机装备生产基地建设,争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技创新推动质变
现代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涉及80%以上的工业门类,产业链条长。
目前,青岛的船用设备配套能力仍低于船舶建造能力,船舶设计与开发创新能力、高端产品支撑力和集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日韩却已经转向高附加值船型的建造,如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围绕LNG燃料等新型绿色环保船舶的争夺愈加激烈。
面对新型竞争态势,青岛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转变发展模式,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向高端化迈进,青岛应发挥北海造船等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向智能化迈进,通过科技创新,海洋装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向绿色化迈进,积极向节能高效的新船型以及豪华邮轮、LNG船等高端产品和新兴产业转型,完善海洋绿色能源产业链。据悉,2023年,青岛在以往的主力散货船之外,主攻高附加值船型,不断推动氢、氨、甲醇、LNG等清洁能源动力的研究和应用。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离不开科研机构的支持,青岛从不缺涉海科研机构。
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国家级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行业内重大创新平台与大量高校、科研平台、院所汇聚于此。
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透露,今年青岛要实施海洋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开展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专项,举办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加快培育一批引领性、成长性、创新性强的海洋企业。
未来,青岛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沿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促进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的新动能。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将从青岛扬帆起航、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