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检查与诊断
2024-03-09姚伊
姚伊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肺心病由不同肺部疾病引起,病程早期与晚期对各种检查方法敏感性不一,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血气分析肺心病的病因很多,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机制不同,但基本原因是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分流。血气改变的程度和类型可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动脉血气分析可以通过氧气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等情况。同时还可辅助判断病情以及病因诊断,指导后续的氧疗方案。血气分析的目的包括以下两方面。
1.可了解肺心痛的严重程度 早期肺心病,Pa02轻度下降,一般>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轻度升高,一般为50毫米汞柱。吸空气时A-aD02稍增大,吸纯氧后A-aDO2为30毫米汞柱左,Qs/Qt约15%。肺心病代偿期,PaO2多在57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在48毫米汞柱上下;肺心病失代偿期,PaO2多在42毫米汞柱左右,二氧化碳在60毫米汞柱左右;肺心病无心力衰竭时,PaO2平均为53毫米汞柱,并发心力衰竭时PaO2平均为40毫米汞柱,并发肺性脑病时PaO2<5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50毫米汞柱。当PaO2<40毫米汞柱常出现心律失常、尿少或肝功能损害。血气分析能准确反应低氧血症的程度而不受血红蛋白多少的影响。如PaO2在51~60毫米汞柱时为轻度低氧血症,31~50毫米汞柱时为中度低氧血症,30毫米汞柱时为重度低氧血症。又可根据血气分析分清Ⅰ型呼吸衰竭(即PaO2< 60毫米汞柱)和Ⅱ型呼吸衰竭(即PaO2降低<6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二氧化碳>50毫米汞柱)。
2.根据血气改变判断发生机制和类型 PaO2和二氧化碳变化不同及运动后、吸纯氧后的改变可鉴别是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降低还是肺内分流所致。
血液检查可见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胞比容高达50%以上。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出现核左移现象。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也可出现高钾、低钠、低氯、低钙、低镁等改变。肺心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变化迅速,应及时测定血清电解质以指导治疗。
X线检查 可显示肺部原发病的特征及心脏形态、肺血管的改变。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引起,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扭曲、变形或有间质纤维化,肺气肿改变为肺透光度增强,膈肌下降,胸廓增大,侧位前后径增大,肺纹理减少或稀疏。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症: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毫米,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1.07;②肺动脉段突出或其高度≥3毫米;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④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度)或“锥高”≥7毫米;⑤右心室肥大征。心脏的大小与肺部原发病有关,如肺气肿患者心胸比值常< 0.4,而肺结核、肺纤维化心胸比值常> 0.5。以上5项标准,具有1项即可诊断肺心病。
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基础。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室肥厚,在早期或缓解期可表现正常。由于肺气肿普遍存在,又因成人左心室比右心室肥厚,轻微改变难以从心电图上显示,只有当右心室明显肥厚或右心室激动强度超过左心室,心电图上才有改变,故心电图在肺心病陽性率仅30%左右。主要表现为右心房、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度顺钟向转位(V5: R/S≤1),Rvl+Sv5≥1.05毫伏,aVR呈QR型(R/S或R/Q≥1)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可作为诊断慢性肺心病的参考条件。在Vl-V3呈QS、Qr或qr(酷似心肌梗死)时,应注意鉴别。
心向量图检查诊断肺心病的阳性率为80%~95%,能准确记录心脏激动各阶段瞬时综合向量的方向、大小和运动程序,能反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质和量的改变,因而能了解左右心室电压和电位的改变,对早期发现右室肥大有一定价值。
心电向量图检查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的图形。随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由正常的左下前或后逐渐演变为向右、再向下、最后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QRS环自逆钟向运行或“8”字形发展至重度时之顺钟向运行。P环多狭窄,左侧与前额面P环振幅增大,最大向量向前下、左或右。右心房肥大越明显,则P环向量越向右。
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心病的早期病理改变是肺动脉扩张,右室流出道增大,临床症状不明显,心电图也不易显示。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探测右室流出道和右心室内径及右肺动脉内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率为60.6%~87.0%,阳性率较高。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毫米),右心室内径(≥20毫米),右心室前壁的厚度(≥5毫米)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0),右肺动脉内径≥18毫米或肺动脉干≥20毫米、右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内径比值> 1.4及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
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可以判断患者的肺部功能是否正常,也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有意义。
2.病原学检查 反复的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恶化和使之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及时做出病原学诊断又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可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用。痰菌培养方便易行,但易受口咽部细菌污染。近年来多推广应用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标本,或用环甲膜穿刺法取下呼吸道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利于及早控制感染。患者在缓解期多为上呼吸道常住菌,因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下呼吸道而致病,如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奈瑟菌属。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增多,如产碱杆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肺部感染急性加重期多能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
诊断标准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原发于肺血管的疾病如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可无相应病史)。
2.存在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3.体检发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如颈静脉怒张、P2> A2、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
4.心电图、X线胸片有提示肺心病的征象。
5.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
上述前4条中符合任一条,加上第5条,除外其他疾病所致右心改变(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即可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