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肺源性心脏病
2024-03-09王爱娟
王爱娟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由于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脏病。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乏力、咳嗽、咳痰、心悸等。在我国,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肺病会影响到心脏,主要是因为肺部疾病会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发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不全。肺病影响到心脏具体原因有如下3点。
1.缺氧肺病会导致氧气吸入减少,从而使人体各个器官缺氧。为了补充血氧量,心脏会加大工作力度,将更多血液送往全身,防止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右心的工作量增加。
2.血液黏稠度增加缺氧会引起血液中细胞增多,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这会使心脏更加费力地工作,进一步增加右心的工作量。
3.肺血管病变一些肺部病变(如慢支炎、肺气肿)会影响肺血管,特别是肺血管病变(如肺血管炎、肺动脉栓塞)会增加血管阻力。血管阻力增加会使右心工作量增大。
综上所述,肺病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和负担。为缓解这种情况,患者应积极治疗肺病,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心脏的负荷。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饮食调理,也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
肺源性心脏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其根据病因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源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从而引发心脏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
2.间质性肺疾病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特發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等,这些疾病导致肺功能受损,心脏负荷增加,引发肺源性心脏病。
3.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中毒等,这些情况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心脏病变。
4.肺血栓性疾病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肺栓塞、肺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等,这些疾病导致肺动脉狭窄,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5.胸腔占位性病变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肺癌、胸腺瘤等,这些疾病侵犯肺部组织,影响肺功能,从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
6.其他原因所致肺源性心脏病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进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需要注意的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在实际临床诊断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医生会综合判断患者是哪种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案因病因和病程而异,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肺心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肺切除术、肺动脉狭窄扩张术等。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1.主要病因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8个方面。(1)急性肺部感染:如肺炎、肺脓肿等,导致肺部炎症、肺组织损伤,进而影响心脏功能。(2)严重创伤:如车祸、跌落等事故,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呼吸困难,使心脏承受额外负担。(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特点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影响心脏功能。(4)急性左心衰竭: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可能引发急性肺源性心脏病。(5)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脏结构改变,诱发急性肺源性心脏病。(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在感染、劳累等因素诱发下,可能出现急性加重,导致肺源性心脏病。(7)淹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肺部积水、呼吸困难,进而影响心脏功能。(8)某些药物或中毒:如某些抗癌药物、有机磷农药等,可能对心脏和肺部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病因并非孤立存在,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在实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根据具体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2.肺栓塞、呼吸窘迫的治疗原则
①立即终止危险因素:戒烟、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长时间久坐等。②氧气治疗: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③镇痛:使用吗啡或芬太尼等镇痛药物,缓解呼吸疼痛。④抗凝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如肝素、华法林等。⑤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如无禁忌证,可考虑溶栓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尿激酶等。⑥机械通气: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⑦血管扩张剂:根据患者血压和心功能,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扩张剂。⑧调整体位: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⑨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肺部CT等,评估病情变化。⑩进一步检查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主要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②肺动脉高压: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③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如胸腔手术、外伤、炎症等导致肺动脉狭窄或闭塞。④右心肥厚、扩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脏会逐渐出现右心肥厚、扩大。⑤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2.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气急等;失代偿期主要以呼吸衰竭为主,可能伴有心力衰竭。
3.治疗原则
对不同的疾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
慢阻肺 治疗原则主要为戒烟、控制感染、止咳化痰、缓解喘息、增强免疫力等。戒烟是关键,同时调整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支气管扩张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止咳化痰、缓解喘息、增强免疫力等。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哮喘 治疗原则为控制症状、缓解喘息、预防发作、增强免疫力等。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人性皮质激素、抗白三烯类药物等。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间质性肺病 治疗原则为控制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延缓疾病进展、增强免疫力等。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采用药物治疗、氧疗、物理治疗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肺心病的预后
肺心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程阶段、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措施等。
1.病程階段 肺心病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一期为肺功能受损,但无心肺疾病临床表现;二期为肺功能受损,且有心肺疾病临床表现,但无右心衰竭;三期为肺功能受损,有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但无明显肺动脉高压;四期为肺功能受损,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病程越往后,预后越差。
2.病情严重程度 肺心病的严重程度可通过肺功能、肺动脉压、右心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3.并发 症肺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4.治疗措施 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改善肺心病的预后。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剂、抗凝剂等,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肺心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肺心病的日常养护
1.绝对卧床休息 对病情严重的肺心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把头垫高,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脏负担。最好取半坐(卧)位或前倾坐位。
2.注意排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以清除痰液,防止痰液积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
3.健康教育和疾病认识 患者应了解肺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适度锻炼 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5.防止呼吸道感染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
6.稳定期治疗 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治疗目标是稳定病情,预防急性发作,以提高生活质量。
7.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肺心病的症状和预后。
9.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减轻病情恶化。
10.紧急救治 在病情恶化或出现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以上具体养护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