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基于“交互滋养”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3-08徐丽檬

教育·校长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徐丽檬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前的小学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正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的话,那在小学阶段形成敏锐的心理健康视角,从而对小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观照,不仅可以优化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的生态,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必要的心理调适意识与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当前出现在小学生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小学生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侵蚀着小学生的成长,这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而言形成了诸多阻力,因此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小学教育而言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生命健康的基石,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它包括建构学生心理健康的预警机制、监测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以及战略决策机制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急剧变化的。因此,要扩大心育主体,拓宽心育渠道,让家校牵手、家校“联姻”,充分发挥家校的交互、滋养等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家校共育: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場域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一种协同式的教学。过去,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障碍、困惑,甚至出现了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态化,就必须融入课程,以一种“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同时,教师要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发送到家校联系群,让学生家长知道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心理健康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修身,还有助于学生益智。在心理健康课程建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合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整合力量。深入细致地对学生展开心理按摩、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要架设班级和家庭心理健康共育的连心桥,积极打造家校“联姻”、合作牵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比如沟通机制、协同机制、共育机制等。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宗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跟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着的健康隐患、问题苗头、障碍萌芽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要关注那些具有孤独症、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教学中,教师要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而避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悖离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态、特质等进行把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与学生家长沟通,从而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提供更大的可能。要积极搭建并有效应用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比如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宣泄室、沙盘游戏室等。要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室的应用。可以这样说,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打造等,为家校“联姻”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了一个场域,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心理健康场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载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场,更要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场。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场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好护航工作。通过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场域,形成家校二位一体的共育格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优质运行。

实际上,基于家校共育的思路来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依据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学完全不同,后者在课堂范围内就可以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需要各个方面形成合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各个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学生所处的社会及生活环境中都有着复杂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其中,家庭与学校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成长在家庭、学习在学校,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空间,这个空间里的所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成长形成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有的是主动发生的,有的是被动发生的,这些因素的交织,形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诸多力量。这些力量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与学生的成长方向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家校共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让家庭与学校所形成的力量能够拥有共同的方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但实际情形中,总不能做到方向一致,因此“共育”才有了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为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个场域。

二、家校共育: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基于家校共育的视角,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打造家校共育的场域,同时要优化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优化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共育的功能,彰显共育的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没有问题(这里指心理健康所表现出的行为问题)就不用麻烦,有了问题再进行辅导”的错误观念,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个别访谈、团体辅导、专题讲座、情境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多种方法的融合应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例如,在“亲子活动”的家校共育活动中,笔者充分应用互联网,借助于相关的软件如微信、QQ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线文字陪伴活动”“在线心灵沟通活动”“在线父母寄语活动”“在线语音沟通活动”“21天在线日记撰写互动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家长和学生彼此倾诉内心,坦露真实的想法,消除一些误解,拉近心理的距离。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将家校沟通常态化,让学生与家长经常在线沟通,释放学生的心理情绪,疏导学生的堵塞、闭塞心灵。通过在线沟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觉,让学生不再沉迷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克服常见的骄纵、固执、自私、报复等心理、人格的缺点、障碍。通过家校沟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家长的支持。作为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通过学生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认同自己的家长。这样的互动,能打开学生内心的心结,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努力让家校沟通实现教育的一致性。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让基于家校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在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时空、权利,让学生学会自主沟通。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心语,要适度跟进学生的对话,主动介入学生的对话。在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共情,要学会倾听,从而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家长深度分享教育目标。而无论是与学生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等,对于某些信息,教师要严格保密,从而让基于家校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学、更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问题在于,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而言,他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这也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于家庭而言就是一个稀缺物,这也是家校共育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案例可以发现,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优化途径,就是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从家长所实施的家庭教育的实际思路与方法出发,努力在家庭已有的基础上去总结并优化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这样才能够为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家长也才能够在已有的实际基础上实现逐步的方法转化。如果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现实,只是让学生家长照搬教师所提供的思路,那很有可能让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画虎不成反类犬。实践表明,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去逐步引导,那家长所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发展虽然可能会慢一些,但一定是有正确方向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这就是家校共育以优化心理健康方法的精髓所在。

三、家校共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基于“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重积极的评价。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于评价,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借助于评价,让学生积极地肯定自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肯定自我。要赋予学生展示的权利、时空,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体验。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摸排一批重点学生,建立一份学生档案,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要通过家校共育,建立“父母课堂”,引导家长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情绪,树立信心。基于家校共育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家长深入学生的心灵。着力建构以学校心育为主体、家庭心育为基础的家校“联姻”一体化心理育人新格局。要对学生好的心理状况展开积极的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心理成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心理优点、心理特长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评价,不仅要求教师、家长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學习,而且要求教师、家长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评价,积极筛选问题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掌握学生可能会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注重陪伴学生,优化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让教师、学生与家长相互理解、支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不断优化、不断完善、不断促进家校“联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基于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不是对学生的心理、行为等进行简单的是非对错的评价,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心理和行为水平展开具体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价值观、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基于家校共育视野,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如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让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发掘学生的心理发展潜质。心理健康中的教育评价应当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面向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共育的必修课。同样,考虑到家庭教育的实际,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家庭中的评价都围绕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的评价本身就不科学,容易造成学生的兴趣单一、发展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影响是负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让家庭教育中的评价能够更多地面向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地基于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需要。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那家校共育也就真正实现了。需要强调的是,面向心理健康的评价确实不能采用判断性评价的思路。基于学生的实际并结合孩子的成长方向,通过引导、激励之类的方式来实施评价,才能确保评价所发挥的作用是正向的,才能让家校之间形成真正的合力,这也才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保证。

“家校共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促进家校的合作、互助,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在这种互助中获得心理健康的交互滋养。作为教师,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积极调整自身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作中的位置,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不断地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性目标。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心理健康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