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探索

2024-03-07程佳怡

科学导报 2024年1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程佳怡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强家国情怀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感受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让学生立足于家国情怀的视角去解读历史事物,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家国情怀能厚植于心,能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家国情怀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受到历史人物精神的熏陶,能形成担当的意识;家国情怀教育能让学生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学会运用正确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能深挖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一、更新观念,提升历史素养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育人内容。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带自己的观点、不带有个人的喜好,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教师要将学史崇德的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习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可以开展渗透家国情怀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的困惑,或通过典型的案例示范、课例研究、教学展示等活动,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积极参与学科实践活动过程,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优化方式,厚植家国情怀

教师要深入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分析部编版历史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家国情怀自然地渗透于教学内容中。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教师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并借助史料及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将历史知识学透,能将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教育联系起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学习“正面战场的抗战”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播放《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能感受到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雄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教师以多元化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为学生留有自由表达、自主展示的空间,让他们阐述观点、相互探讨,能吸纳同学的建议,让自己的认识得到丰盈。教师要借助历史剧表演、小组辩论、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学生围绕“曹操是英雄还是枭雄”这一话题开展辩论,让他们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曹操。在辩论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正方认为,曹操是胸怀大志、知人善用,是一位英雄,而反方认为,曹操权欲强,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诛灭异己,是一个逆贼奸臣。教师引领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三、丰富评价,提升渗透效果

为促进家国情怀的渗透,教师要以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分析、评价等活动,让家国情怀的理念根植于心。评价的方式要多元,教师要将自评、生评、师评有效融合起来,以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教师要运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搜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作品,包括考试成绩、撰写论文、调查报告以及有价值的发言稿,这样能真正体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教师可以采用“等级+评语”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能力、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支撑。

总之,初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育方式,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样、评价内容多样,以增加学生对历史观念的认同,让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得以真正落实。

(作者單位: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