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视域下“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探析

2024-03-07王岚

科学导报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基本原理中华

王岚

关键词:“两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明确“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主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两个结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可见,“两个结合”论断中可“结合”的对象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三个,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为主体,因此本文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两个结合”进行探析。

  二、探析“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微观主体间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两个结合”则可以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探究“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就要厘清“两个结合”的对象分别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关联。

首先,从结合对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一脉相承。根据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的二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同出一脉[2],彼此之间不可分割,各二级学科各不相同,又相互交叉。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统一性,价值功能方面均具有教育性,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教育内容。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史”和“论”[2],思想政治教育则在教育性基础上,对指导思想、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根据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通过自身解决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次,从结合对象中国具体实际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正是脱胎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中。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部落为了延续,以宗教活动进行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可以加强氏族信仰和团结的活动;到了奴隶社会,夏商周的统治者从安邦治国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教化道德、德育为先的思想,论证并巩固其封建统治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经济政治关系的变革,诸侯国“礼乐崩坏”,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出了丰富的德育思想,维护纲常伦理秩序。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基于巩固统治、维护专制的需要,对民众的言行进行严格的伦理道德教化。近代社会得益于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由历史向现代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密不可分、深切相融。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以在更多领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最后,从结合对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及“大思政课”的广泛发展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日益加强。文化的继承性决定了其在形成后会持续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人而言,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未远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国家向心力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而言,德育、智育、体育自古有之,不论是伦理纲常、公序良俗这类一脉相传的道德教育还是“六艺”这种包含德育与体育的综合教育,又或是“九章算术”这种开发智力的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德智体美劳相关的内容数不胜数。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充分吸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拓展“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路径

《论语·子罕》中说“唯仁者,不忘其所由来也毕模,守正则乱不生,创新则不易久也。”“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于“两个结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根基,守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根基,守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践根基,因此,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开拓了路径。“两个结合”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只要坚持守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思想前提,把稳立场,始终秉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历史根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不會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何时都将指引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路。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创新”是建立在“守正”的前提下。理论的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随时代变化而发展,与时俱进才能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拓展基础理论研究的视域,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基础理论[3]。“两个结合”打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据此不断优化,通过对“两个结合”的把握和运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9).

[3]孙雷,石峰.“两个结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价值意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8):40-47.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基本原理中华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