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337 的选育*

2024-03-06衣志刚刘宝权刘念析冯旭滨董志敏

大豆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主岭科学院区域试验

衣志刚,王 博,厉 志,刘 佳,刘宝权,刘念析,刘 浩,杨 乐,冯旭滨,董志敏**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长春 130033;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吉林 延吉 136200;3.白城市种子管理站,吉林 白城 13700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同时是优质植物蛋白重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吉林省作为传统大豆种植区,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该省大豆种植区多集中于延边、白山等早熟及中早熟区[3-4]。因此,选育早熟、中早熟大豆品种对发展吉林省大豆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5]。

本文对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337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吉育337 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1 年以公交05103-1 为母本,公交06124-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

2011 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基地以公交05103-1 为母本,公交06124-1 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F0代,代号为公交111121-4;2011 年冬季南繁加代;2012—2014 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基地决选F2~F4代优良单株;2015 年在公主岭决选F5代株行,定名为公交111121-4;2016—2017 年在公主岭、吉林、敦化、榆树进行中早熟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8 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比较试验;2019—2020 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021 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2022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04。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101.8 cm;圆叶、紫花、灰毛;主茎型品种,主茎节数17 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平均百粒重20.4 g。该品种为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平生育日数为125 d,较对照品种吉育303 晚2 d。

2.2 品质特性

2019—2020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39.77%,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9.67%。

2.3 抗逆性

2019—2020 年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及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 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 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病土盆栽鉴定:感大豆胞囊线虫病3 号生理小种(见表1)。

表1 吉育337 抗病鉴定结果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9—2020 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其中,2019 年平均产量为3 031.1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47 增产4.5%,7 个试验点中5 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次为71%;2020 年平均产量为3 375.9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 增产8.0%,5 个试验点中4 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次为80%(见表2)。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203.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6.3%。

表2 2019—2020 年吉育337 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2 生产试验

2021 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537.4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增产2.1%,7 个试验点中6 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次为86%(见表3)。

表3 2021 年吉育337 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生产试验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试验点出现了18.8%的大幅减产,这与该地当年受极端气温条件影响有关。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不宜密植

该品种播期为4 月下旬—5 月上旬。当10 cm土层土壤温度稳定达到8~10 ℃时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播后及时镇压,保水保墒。播种量为50~60 kg/hm2,保苗数为22 万株/hm2,不宜密植。

4.2 施肥

基肥一般施有机肥20 000 kg/hm2、大豆专用复合肥300 kg/hm2。

4.3 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封闭除草,大豆出苗后根据草情适时茎叶除草。此外,根据大豆生长情况作好中耕。生长期间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 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

5 种植区域

吉育337 感大豆胞囊线虫病3 号生理小种,不宜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种植,适宜在吉林省大豆中早熟东部地区种植。

猜你喜欢

公主岭科学院区域试验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苏联红军进驻公主岭
积极推广农机技术 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公主岭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种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