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豆产业发展特征与对策建议*
2024-03-06苗红萍田聪华
苗红萍,田聪华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024 万hm2,较上年增加183 万hm2,增幅为21.9%;大豆产量达2 028 万t,较上年增加388 万t,增产23.7%[1]。新疆作为我国特殊农业生态类型区和绿洲灌溉农业生产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人为有效调控适时灌溉、水肥一体化和全程机械化的生产环境与基础条件使得新疆具备大豆优质、高产、高效和规模化生产的生态区域优势及生产优势。
目前,对新疆地区大豆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品种[2-6]、栽培技术[7-11]、病虫害防治[12-13]等方面,对大豆产业经济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潜力、品种区划、种植效益分析、发展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等方面[14-17],对大豆生产、加工、消费、国际贸易等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历年统计数据及行业主管部门数据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新疆大豆生产、仓储与流通、加工和消费、国际贸易、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明确新疆大豆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提出促进新疆大豆产能持续提升对策建议,旨在为新疆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大豆生产情况
1.1 生产区域高度集中
新疆大豆种植区分布广泛,全域均可种植,且主要以复播夏大豆为主。按照行政区划分,新疆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4 个产区:伊犁州直、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其中伊犁州直(伊宁县、巩留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和新源县)和喀什地区(叶城县、泽普县和莎车县)大豆种植高度集中,2 区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区(地方)大豆总种植面积的95.0%;阿克苏和阿勒泰地区为少量集中种植,其余地区(州、市)均为零星种植。
春播大豆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和布尔津县,伊犁州直的伊宁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目前阿克苏地区的主推种植模式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其他地区则主要以麦后复播为主。2022 年,兵团大豆种植面积为1.4 万hm2,较上年增长288.1%,大豆种植面积在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中的占比由2021 年的1.4%上升至2022 年的4.1%[18]。据调查,春播大豆主要分布在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和第八师,约占春播总面积的75.0%;复播大豆主要分布在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七师和第八师,约占复播总面积的90.0%。
1.2 生产规模和产量呈恢复性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 年以来,新疆大豆种植面积最高为2004 年的8.0 万hm2,总产量最高为2005 年的23.2 万t(见图1)。2005 年以来,受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新疆大豆种植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2022 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受此影响,新疆大豆呈恢复性增长,2022 年新疆大豆种植面积为4.2 万hm2,产量为12.1 万t,分别达历史最高水平的50.0%和52.0%。
图1 2000—2022 年新疆大豆生产情况
1.3 高产优质优势显著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相对湿度低、昼夜温差大,具备适时灌溉条件,大豆生产优势明显。新疆具备大豆超高产现实条件和实践记录,2020 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利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吉育86 单产达6 802.5 kg/hm2,再次创造全国大豆单产最高纪录;2022 年南疆示范田种植的冀豆17 号单产首次突破6 000.0 kg/hm2,创造了南疆春播大豆单产新纪录;2023 年南疆综合实验站麦茬夏播大豆高产田实收单产达4 955.9 kg/hm2,再次刷新了新疆夏播大豆高产新纪录。
2010 年以来,新疆大豆平均单产从2 430.0kg/hm2增长至2 970.0 kg/hm2,年均增长1.8%。新疆大豆单产为全国平均单产的1.5 倍,其中2017 年新疆大豆单产达3 450.0 kg/hm2,创全国实际生产最高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单产的1.9 倍。与国际大豆主产国美国相较,新疆大豆单产年均增速高于美国,与美国单产差距日趋缩小,2021 年新疆大豆单产达2 970.0 kg/hm2,为美国平均单产水平的86.0%(见图2)。
图2 2010—2021 年新疆大豆单产对比
1.4 大豆品质优势突出
由表1 可知,新疆地区大豆平均完整粒率为93.4%(二等)。一等至三等比例分别为50.0%、16.7%和33.3%[19]。与其他大豆主产区相较,新疆大豆完整粒率略低于山东和辽宁,优于黑龙江和四川。新疆与内蒙古大豆均符合三等以内标准要求,但新疆一等大豆占比大于内蒙古。新疆大豆平均损伤粒率为2.4%,高于山东和内蒙古,与其他大豆主产区相较优势较大。粗蛋白和粗脂肪2 项指标暂未开展测报。但据相关研究显示,新疆的绿洲灌溉及昼夜温差大等因素确保了大豆高油高产性状的充分表达,东北大豆在新疆种植后脂肪含量增加1.7%,表明新疆作为高油大豆产区优势明显[20]。
表1 2022 年我国主要大豆生产省份大豆品质情况
2 大豆仓储与流通
2.1 大豆社会库存显著增加,以农民存粮为主
目前新疆大豆仓储以农户和各类经营主体为主。随着新疆大豆产能提升,大豆社会库存显著增加。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末,新疆大豆库存达10 万t,较2021 年增长57.0%,创近年来历史新高。其中各类经营主体库存占30.0%,农户存粮占70.0%。大豆库存消费比达17.2%,较2021 年提高10.0%,处于国际公认17%~18%粮食安全线水平。
2.2 大豆生产供不应求,以省外购入为主
随着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疆大豆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21—2022 年新疆大豆年均消费量均为60 万t 左右,约为2015 年的2.0 倍。
受国家政策影响,新疆大豆面积和产量呈恢复性增长,但大豆产量及品质均未满足当地加工企业和市场消费需求,大豆供应主要依赖国内(东北等大豆主产省份)购进和国外进口2 个渠道。新疆大豆对外依存度由2014 年的28.2%增长至2021 年的91.3%。2022 年,随着当地大豆产量增加,新疆大豆对外依存度下降至80.0%。结果表明,新疆当地大豆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但生产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3 大豆加工与消费情况
3.1 以作坊式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
大豆加工业主要包括3 大类:大豆种子加工、大豆食品加工(以豆制品为主)、大豆压榨与精炼油。新疆当地规模化豆制品加工企业较少,小规模作坊式加工企业较多。食用油加工消耗大豆最多,其次为大豆食品加工,大豆精深加工少。大豆加工企业地域分布表现为北疆多、南疆少。
3.2 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以饲料用粮为主
近年来,新疆城乡居民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15 年以来,新疆大豆消费量年均增长达10.0%以上。2022 年新疆大豆消费主要以饲料用粮为主,工业及种用为辅。其中饲料用粮占比为86.0%;工业用粮占比为15.0%;城乡居民口粮及种子用粮占比为9.0%。
3.3 居民大豆消费水平整体偏低
据新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1],新疆居民豆类消费水平基本稳定。其中,城镇居民为消费主体,年均消费量为5.00 kg;农村居民消费量较少,但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年均消费量由2015 年的0.64 kg 增长至2021 年的1.22 kg,年均增长11.4%。与全国豆类平均消费水平相较,新疆城乡居民豆类消费水平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左右。
4 大豆国际贸易情况
4.1 大豆国际贸易以进口为主,年际间波动较大
由表2 可知,新疆大豆进口数量大于出口数量,年际间波动较大。2017 年,新疆大豆进口量达16.87 万t,进口额为7 073.61 万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2020 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新疆大豆进口数量大幅下降。2022 年,新疆大豆进口量约为0.12 万t,进口额为54.63 万美元,分别为2017 年最高水平的0.71%和0.77%。
新疆地产大豆主要满足当地食品加工需求,出口量相对较少,价格较高。从进出口均价分析,新疆大豆出口均价高于进口均价。
4.2 大豆进口来源国由美巴阿三国转向哈萨克斯坦
由表3 可知,2017 年之前,新疆大豆进口来源国主要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占新疆大豆进口总量的50.0%以上。
表3 2015—2022 年新疆大豆进口情况
自2017 年起,受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影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对我国大豆出口潜力逐步凸显。2017 年,随着中哈相关质检协议的签订,哈萨克斯坦成为新疆大豆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5 大豆产业政策
在我国“扩大豆,提产能”的政策背景推动下,近年来新疆逐步加大大豆产业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标准生产基地、大豆育种家基地建设和大豆生产补贴方面。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新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疆0.33 万hm2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大豆优势产区提升生产水平[22]。新疆发展改革委[23]投资1 600 万元支持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喀什地区泽普县建设大豆育种家基地,有效提高大豆良种供给率、促进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新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出台《2022 年自治区大豆、花生专项补贴实施方案》(新农种植〔2022〕170 号)[24],按4 500 元/hm2标准对合法从事大豆生产的实际种植者进行补贴,释放政府支持大豆生产的有利信号,进一步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
6 促进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建议通过稳定伊犁州直、喀什地区2 大传统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在北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伊犁州新源等冷凉区及高海拔区引进、示范、推广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耐寒大豆品种,扩大大豆种植区域;在新疆次宜棉区推广棉豆轮作;稳步开发盐碱地,整治撂荒地种植大豆等措施扩大种植面积。
6.2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大豆单产水平
(1)加强高标准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优良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设大豆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2)引进和培育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宜机收大豆品种。大力推广粮豆复种、间作套种,加强麦后免耕复播大豆技术示范推广,增加作物复种指数。全面推广耕整地、精量播种、中耕、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6.3 加大大豆产销衔接,积极融入大豆国内国际双循环
(1)持续关注大豆市场形势和价格走势,建立大豆价格预警机制,探索建立大豆收储支持政策。(2)积极引导当地规模化大豆加工企业与疆内大豆主产区对接,发展订单生产,推动大豆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产品专用型转变,作到优质优价,提高大豆种植效益。(3)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大豆合作,促进大豆进口多元化。
6.4 优化大豆扶持政策
(1)在大豆主产区和优势区建立大豆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倾斜力度。(2)建议实行春播大豆、夏播大豆差异化生产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发挥效用。(3)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大豆加工企业,加大项目扶持,鼓励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支持企业完成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联农带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