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基于 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4-03-06吕婷婷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文献

吕婷婷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粮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和谐的基础性资源。 新中国成立之后就确定了“以粮为纲”的基本方针指导农业发展,以保障粮食自给自足和粮食储备。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1]。 可以说,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然而当下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粮食问题,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也仍然是确保粮食基本自给,这一点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粮食安全时刻关系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是现代农业重大的政治责任[2],粮食安全问题亦是新时代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3]。

从2013 年中央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来,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基于此,有必要对我国粮食安全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归纳与总结。 学界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涵盖了粮食安全要义、粮食生产要素、粮食物流体系、种业安全等内容。 传统的文献综述主要依靠人工阅读大量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评论,阅读的文献有限,且难免具有主观性。近年来,有学者基于CiteSpace 对粮食安全与中国耕地保护、粮食供应链质量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能—粮纽带主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可视化分析[4~7]。 但鲜有高质量文献对中国粮食安全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 本研究基于 CNKI 全文数据库,采用 CiteSpace 对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了解我国粮食安全主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并通过对我国粮食安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与反思,为粮食安全研究提供搜求既往的研究事实、解释研究的进程、推测未来研究趋势,以期粮食安全研究与实践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文献来源于CNKI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中国知网中,运用高级检索功能,选择学术期刊库,并选择 “CSSCI”作为来源类别,以“粮食安全”为主题,设置检索时间跨度为2013 ~2023 年,检索时间为2023 年9 月27 日,进行检索,最终获得 2 418 条数据。 对文献进行筛选,手动剔除书籍评价、新闻报道、会议通知等非学术型文献,并剔除不符合本研究分析主题的文献,最终确定 1 728 篇文献作为此次数据分析的样本文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文献计量分析为主,文献梳理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并结合Excel 图表和 CNKI 计量分析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CiteSpace 是一种能够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其主要功能是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8]。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节点进行分析,在得出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根据关键词突现图谱制成表格,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趋势

2013~2023 年间国内粮食安全领域年度发文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 所示。

图1 我国粮食安全研究发文数量年度分布

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粮食安全文献发文数量呈现增长态势。 2021 年,文献数量突增,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可视化分析显示2023 年发文量预测值达362 篇,由此表明,近两年来粮食安全问题仍旧处于热点研究领域。 进一步以2021 年为关键节点,可以将粮食安全研究发文数量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 ~2020 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在2013 年研究文献数量到达较高值后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2021 年至今)为粮食安全领域文献急剧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为重要转折点,仅一年CSSCI库发文量就达到219 篇,发文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究其背后原因,这与国家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2021 年以来,国家重要会议和文件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并对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科学部署,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将粮食安全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提升粮食安全发展能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规划与远景目标,这为学界开展粮食安全领域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从国际环境来看,2020 ~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等突发事件极大地冲击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于是在当年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要议题,相关发文量迅速增长。

2.2 核心作者与机构发文特征

根据CiteSpace计量分析结果,结合知网检索结果整理得出核心作者和机构发文量数据(表1)。

表1 粮食安全领域研究力量及代表学者

学者和机构的发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产出能力,也可从中窥得这一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 目前,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长期围绕粮食安全主题展开研究。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少发表论文数为 mp篇,计算公式为 mp=0.749 npmax,其中:mp为核心作者至少发表的论文数量,npmax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的发文量。 本研究样本文献中发文数量最多学者为钟钰,发文量为 32篇。 计算出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核心作者至少发表论文数mp=4.23,按照取整原则,这里认为发表量为5 篇及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粮食安全领域发文量5篇及以上为标准,对样本文献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钟钰、蒋和平、普蓂喆、武舜臣等研究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聚焦于粮食供求、粮食价格、粮食产销等关键问题。 以朱晶、李先德、赵霞、丁声俊、成升魁、周立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全球化、“双循环”与粮食安全新格局等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丰富参考。 同时,高鸣、王济民、郑风田、辛翔飞、曹宝明、武拉平等研究者则主要关注了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减损以及粮食扶持政策,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路径选择提供了丰富参考。

2.3 粮食安全研究热点

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该网络由194 个节点,288 条连线构成。 对关键词共现网络中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深入分析2013~2023 年间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 综合考虑各关键词的频次与中介中心性,进一步筛选、收敛,得出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粮食供应与产业链建设、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与战略发展、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4 方面研究热点(表2)。

表2 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热点

图2 粮食安全关键词共现图谱

2.3.1 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

资源安全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缓解资源和环境约束对粮食生产的威胁,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9]。 耕地是根本,水利是命脉,生态环境是屏障,这些资源环境共同形成了粮食生产的硬约束。 “粮食—耕地”矛盾与“粮食—生态”矛盾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耕地资源是构筑大国粮食安全的根基[10]。 我国耕地资源安全性仍然存在问题,其一,部分地区耕地资源赤字现象较为突出[11],耕地数量的保护值得重视;其二,耕地质量保护任务仍然艰巨,占补耕地之间存在的质量差异、耕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质量恶化问题凸显[12]。 面对耕地质和量问题,为了缓解耕地压力,应采取并落实“经济激励—政策规制—生态治理”的三维复合体系顶层设计,耕地休耕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成为热点[13~15]。 与此同时,空间格局演化、粮食主产区、城镇化与耕地相关话题亦是研究重点。 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16],2008 ~2020 年我国耕地盈余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沿海等发达地区耕地资源较为稀缺的现实难题没能扭转[17]。近20 年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迁移,会导致耕地适宜性下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势在必行[18]。 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环境资源的重要主体尤为关键,研究集中于主产区的农业韧性,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以及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等方面[19~21]。 城镇化加速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影响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核心要素转向土地与劳动力资源[22],而耕地成为了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粮食安全的受关注度最高的因素[23],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优良耕地资源削减,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互竞关系愈加明显[24]。

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土壤毒化、地下水超采、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继续恶化导致生态压力增大,影响粮食可持续安全[25]。 我国粮食主产区整体表现为“粮食盈余、生态赤字”的粮食安全发展格局,长期处于粮食安全的生态不可持续状态[26]。 在水资源方面,就粮食生产区水资源特征而言,全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量空间匹配状态不断恶化,会对粮食数量安全形成更为明显的约束和瓶颈作用[27];就粮食生产水资源保护而言,应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技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的匹配[2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加剧,气候资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方面,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三省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9];在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30]。 气候灾害导致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有较强的削弱作用,降低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31]。 总而观之,保障生态安全的主要任务是用可持续且更有效的粮食生产技术替代不可持续的低成本的粮食生产技术[32]。

2.3.2 粮食供应与产业链建设

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生产端,从动力要素成本角度,应积极促进机械动力对人力和畜力的替代[33],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效应[34],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种植结构角度,必须保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的自给能力[35],警惕耕地“非粮化”问题[36],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粮食储备在粮食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粮食产量持续向好的形式下,也应提升粮食储备能力,改善区域布局问题[37]、主体结构优化问题[38],以及储备规模优化问题[39]。 粮食流通供给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在流通端,一方面,通过加快铁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粮食物流方式变革和健全粮食物流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40],另一方面,可从生产者对接市场环节的组织创新、粮食批发组织创新、粮食零售组织创新及政府型流通组织创新着手实现粮食流通链创新[41]。 在消费端,应推进中国粮食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耦合协调发展[42],推动主产区和主销区协调利益补偿关系[43],根据消费结构变化调整粮食进口策略等[44]。 粮食贸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粮食贸易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国际形式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粮食贸易战略,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贸易安全,提升“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提升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5]。

2.3.3 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与战略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政府对国家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放在突出战略地位,众多学者从国家政策角度对粮食安全进行解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首次将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并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46]。”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粮食安全观念的战略性转变和历史性演进的体现,它拓展了传统的粮食边界,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优化食物结构,有利于满足国民对丰富多样、美味营养、健康品位食物消费的新需求[47]。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 同时,粮食安全亦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等密切相关,与众多国家战略决策相耦合。 粮食安全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航器”,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48],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亦是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49]。 国家实行的粮食安全政策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包括市场方面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基础设施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的产粮大县奖励以及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补贴政策等粮食支持政策。

2.3.4 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将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50]。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国际重大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了中国及全球粮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中美经贸摩擦视阈下的粮食安全危机受到广泛重视,其干扰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加剧了政治不稳定和冲突[51]。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深切关系着国家安全。 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粮食安全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52]。 中国粮食安全如何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成为焦点,要保障国内粮食稳产保供、构建外部粮源供应体系、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以及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53],确保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高质量供需平衡、高水平对外开放[54]。

2.4 粮食安全研究趋势与前沿

在粮食安全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突现性检测(表3),分析2013 ~2023 年粮食安全领域文献研究趋势,第一阶段(2013 ~2019 年)研究主要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指引,围绕“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核心展开,重视粮食产量、粮食贸易、粮食供需、粮食消费等粮食产业链问题,也重视技术效率、土地保障等粮食生产要素助力粮食生产问题,确保粮食自给。 此外,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也受到了重点关注。 第二阶段(2020 年至今)研究在粮食安全基本内涵和推进路径日益明确的基础上,接力关注粮食产能、土地相关问题,同时重点关注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种植结构问题,此外研究更关注阐述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多重发展目标间的联系,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在自给的基础上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未来粮食安全研究将集中在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目标统筹与视角延伸3 个方面。

表3 2013~2023 年粮食安全领域文献突现词

2.4.1 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耕地作为土地之精华、粮食生产之根基,未来粮食安全研究将持续关注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人地矛盾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 加之持续城镇化以及环境污染对耕地数量质量和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机,耕地“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等耕地矛盾分析、耕地保护政策、耕地和粮食产能提质等话题将持续受到学者关注。 耕地“非农化”逆转难度较高,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伴随着的问题带来耕地面积大规模减少的趋势仍在发展,“占补平衡”政策中质和量的搭配却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耕地“非粮化”不断发展,而土地流转是影响最大的驱动因子之一,土地流转规模越大,耕地“非粮化”发展相应越快。 在中国粮食刚性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生产硬性条件约束长期并存的状态下,中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 全面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土地整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提高粮食产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寻求构建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长效保护机制至关重要。

2.4.2 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

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主要包括粮食产销空间格局以及粮食生产结构布局两方面的内容。 粮食产销空间格局方面主要是粮食生产、供求的空间不均衡,形成“北粮南运”局面,与此同时耕地压力南北分化趋势严重,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需要优化。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日趋向两区集中,沿海等发达地区耕地资源较为稀缺,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在未来值得深入探讨。 具体在地域上,基于区域、省域、市域、县域等方面的研究在未来都值得继续追踪。 关注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探明其关键驱动因素, 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区划分和调整,是实现区域间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国家粮食长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粮食生产结构布局方面,主要是农作物或粮食种植结构布局的问题,“高产、优质、高效”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为种植结构调整确立了目标。 必须根据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需求,因地制宜、因区施策,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总量供给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需求,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粮食结构与效益匹配发展将是一个长期不衰的话题。

2.4.3 目标统筹与视角延伸

目标统筹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是未来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粮食安全领域研究近年来与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等发展目标联系日趋紧密,未来研究视角将更为注重相关发展目标间的耦合与联系的梳理,统筹发展目标导向。 如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和农业发展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 在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同时,更重视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粮食安全内涵和推进路径日益明确,以关键指标定量分析粮食安全与相关发展目标联系也将成为研究的重要视角,在研究方法层面,粮食安全研究将进一步与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结合,期待采用Simpson 指数、ESDA 空间分析技术、耦合协调度模型、ESV 损益计算等更多的先进分析方法应用到研究当中,为粮食安全水平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方法支撑,寻找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主要着力点。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借助 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梳理分析方法,根据 2013 ~2023 年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文献,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领域的发文特征、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主要结论如下:

从发文特征来看,总体趋势上我国粮食安全文献发文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以2021 年中央首次把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为关键节点分为缓慢发展阶段(2013~2020 年)和急剧发展阶段(2021 年至今);研究领域内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等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为核心代表,现已形成以钟钰、蒋和平、普蓂喆等学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热点包括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粮食供应与产业链建设、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与战略发展、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4 个方面。 具体来说,在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方面,“粮食—耕地”矛盾与“粮食—生态”矛盾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在粮食供应与产业链建设方面,生产端的技术支撑与种植结构相关问题备受关注,流通端的基础设施优化、物流方式变革和流通链创新是热点话题,消费端的粮食消费与生产能力、主产区与主销区、消费结构与粮食进口协调发展为重点话题;在粮食安全政策目标与战略发展方面,政府将粮食安全放在战略地位,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等众多国家战略决策相耦合,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的重要目标,粮食支持政策亦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在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方面,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成为焦点话题。

未来粮食安全发展领域研究将集中在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目标统筹与视角延伸3 个方面。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之根基,既是传统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将在未来受到持续关注,主要集中于耕地矛盾分析、耕地保护政策、耕地和粮食产能提质等话题。 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演化将继续被跟踪关注,完善粮食生产区划分和调整,促进粮食结构与效益匹配发展是保证国家粮食长期安全、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未来需要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等发展目标进行梳理与统筹,需要将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融合,粮食安全研究多视角、多学科交融推进态势将持续,综合采用先进分析方法与模型等,为粮食安全水平评价探讨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方法支撑,寻找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主要着力点。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文献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保护耕地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