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探究
2024-03-06朱联博
朱联博
【摘要】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辅助工具,教师借助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可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更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建立更为客观的评价体系等,从而使学生走向更为丰富开放、积极自主的深层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获取网络资源、进行有效评价,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学习;地方党史;历史解释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也不断修订,新课程更加突出育人功能,注重核心素养内涵,越来越强调学习的深度和质量。而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培养的学习方式,意在训练学习者的知识综合能力、迁移运用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方式和手段等,去适应这种新形势。作为一线教师,要努力学习新理念、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领和指导。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深度学习辅助
信息技术平台越来越丰富多样,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为教师的教学和检测提供有力抓手,也为学生深度学习做好辅助。如利用问卷星和成绩分析平台等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数据和质量分析,教师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对,去发现问题,从而对教和学进行及时适当地调控,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必要先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情况做了解,这就需要做前期的调研准备。制作调查问卷就是必要的一环。若按照传统的调查问卷模式,先拟定好问题,然后印刷发放,再回收统计,其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但借助问卷星工具进行网络调查,就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获取相应的数据。例如笔者在进行运用地方党史提升历史解释素养教学研究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认知情况,就设置了以问卷星为平台的调查问卷。调查在两所中学的高一学生中进行,利用网络平台填写,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填写,笔者很快就获得了相应的数据。
通过获取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的认知理解情况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了解。这些数据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目标导向,如要怎樣培养学生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对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如何调控,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操作等。此外,也可以将这些数据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思考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良好途径。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资源,拓宽深度学习路径
笔者在研究课《中外史纲要(上)》中国现代史部分的讲述过程中将海南地方党史资料融合进历史教学内容中,通过网络资源整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得出相应解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案例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中外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在讲述第二子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内容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展示材料(从人民网搜索获取):
1926年2月初,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由罗汉、王文明等主持,在海口市中山路关帝庙召开会议,成立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琼崖特别支部),罗汉任特别支部书记,委员有王文明、冯平、李爱春、何毅、符向一、柯嘉予、陈公仁等,隶属广东区委。
中共琼崖特别支部成立后,认真贯彻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诀议,在广泛组织民族革命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的斗争中,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极其重视党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深入海府地区和各县城乡、机关、学校、团体,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培养、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入团。从中共琼崖特别支部成立开始,全琼相继建立起一批党、团基层组织……至此,全琼除感恩县和昌江县以外,12个市、县都建立了党团的基层组织。
设问引领学生思考: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考“海南早期的党组织的建立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案例二:人民解放战争。
在《中外历史纲要》“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中,根据新的课标要求,本课的重点目标在于通过了解相关史实,着重分析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及其覆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具体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对这一因果问题进行解释,巩固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解放战争的“解放”内涵。
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超时空性,提前下载适合本节课课堂教学需要的音频和图像,而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超链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布置课后作业:通过海南省历史学科教研公众号学习观看关于解放海南岛的图文和视频材料,思考如下问题:海南岛的解放过程有什么特点?海南岛能顺利解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由此你获得哪些深刻的认识?
此外,针对国民党失去民心,兵力减少,战场上节节败退,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制作成动态画面,更为直观地理解人民大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和国民党败局的基本锁定。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历史事件中主要的概念、文献、人物等关键信息,深化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还可以通过网上展厅资源进行远程参观学习,如网上党史展馆、学习强国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等。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不能到学校进行上课,或者因故不能外出学习就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不间断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评价体系,优化深度学习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可以进行跟踪式评价,对学习效果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采用信息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数字式量化分析,一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采取月考和段考成绩进行数据质量分析,二是研究阶段的分期效果检验,采取同卷不同阶段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将甲中学和乙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相似学情的平行班A、B作为实验班,A班使用党史融合课例学习方式进行课堂试验教学,B班常规化教学。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利用问卷星等工具,设置和历史解释素养相关的问题若干,在课题研究开始前、研究中期、研究末期三个阶段分别对A、B班进行调查测试,对调查测试数据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看两个班在研究的三个阶段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提升的程度变化。这样就能比较客观地观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变化情况。实验时间约为一个整体学年,即两个学期。结合月考和段考成绩,对比A、B两个实验班,以及实验班和其他学情类似班进行对比,主要了解学生在融合课堂方式下对历史解释素养学习的认知、态度等情况。
纵向对比:将数据指标A1、A2、A3进行对比;将B1、B2、B3进行对比。横向对比:将数据指标A1、B1对比;A2、B2对比;A3、B3对比。通过对比,了解A、B两个班在实验研究中的过程性、阶段性变化差异,并制作统计表,如表2。
笔者设计了高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提升实验量表(表3),用以记录各阶段的变化。
这样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变化数字化直观呈现出来,既便于老师对学生评价,也便于學生自我评价。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我查找原因,深入反思并修正改进,从而把深度学习落到实处。
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多元交互,激发深度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或者课外拓展活动,把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习活动得以深入化、持续化。如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研学活动等。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录制和编辑技巧,也可以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电子相册或者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以供保存记忆和大众交流互动。
通过视频编辑,提升学生的媒体制作能力,通过社交平台大众留言评论等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动手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潜能。如学生在地方党史学习探究活动中把访谈视频编辑放到网络平台上,获得众多关注,有很多点赞,也有热心受众提出有益建议,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形成良性交互,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意义的,是大家认可的(当然也可能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这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这对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潜能极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紧紧围绕新课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优化深度学习评价、激发深度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走向更为丰富开放、积极自主的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助推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朋绪.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22(16).
[2]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彭婉,田良臣.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基于语文课程的研究[J].汉字文化,2022(15).
[5]黄牧航.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重要概念辨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运用地方党史提升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Z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