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2024-03-06李亚萍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西昌61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凉山助力民族

李亚萍(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西昌 615000)

前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该地区分布有彝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纳西族、布依族、壮族、白族、满族、土家族等众多民族。受到悠久历史和民族多元文化的影响,凉山地区逐步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历年来,凉山借助民族资源优势,以彝族火把节这一节庆活动为载体,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吸引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人士参与其中,释放着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各种民族体育资源为依托、一定体育设施为条件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总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发布,民族体育旅游作为发展热点被不断提及,“民族+体育+旅游”也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在对凉山地区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围绕凉山乡村振兴、旅游资源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等基本概况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确定后深入分析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优势、意义与价值;最后根据该地区的发展现状,结合旅游、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等特点,为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策略。

1、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1.1、凉山乡村振兴现状

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地理面积6.04 万km2,下辖2 个县级市,14 个县,1 个自治县,截至2022 年末全州总人口489.1 万。从2017 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凉山地区紧跟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地区乡村振兴发展。2018 年,时刻关注凉山发展的习总书记亲自前往凉山展开调研,与当地政府共商发展之策。2020 年凉山11 个贫困县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凉山的整个脱贫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2023 年,凉山州委特别提出,要着力构建提升“一核一区一流域”新发展格局,在11 个脱贫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其中明确指出“要抓好脱贫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功能化发展之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凉山积极有效推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发展态势良好。

1.2、凉山旅游资源现状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以及彝族漆器传统技艺、彝族赛马习俗和彝族摔跤“格”技艺等众多国家级、省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凉山州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动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了当地人口就业问题,创造了经济效益,间接地加速了凉山“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1.3、凉山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现状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境内居住着彝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傈僳族等14 个世居民族。受历史因素和民族多元文化的影响,凉山地区逐步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其中主要包含摔跤、射箭、射弩、赛马、斗牛、斗羊和陀螺等兼具健身和娱乐功能的民族体育项目。通常在火把节、婚嫁、丧葬、闲暇时间、宗教祭祀、彝族年以及其他节日庆典期间都会相继展开系列民族体育活动和民族体育项目竞赛、展示,开展状况良好并且独具特色。

2、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境与优势

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整体现状分析来看,在凉山地区借助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备优势的同时仍旧存在一些阻碍,其中存在的发展困境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困境

(1)基础建设欠缺,发展体系有待完善。

凉山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民族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良好,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围绕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建立起相应的配套设置,基础设施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活动的开展。此外,凉山体育与旅游方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或体育单个方面,与体育旅游特别是民族体育旅游相关的政策和规划较少,民族体育旅游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和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体系。

(2)资源开发不充分,民族特色未充分彰显。

在凉山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旧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一方面,在旅游开发布局中,统一规划的缺乏导致许多民族体育活动目前还处在自然发展的状态,民族体育项目开发有限,民族体育资源并未得到真正的开发利用,这使得地区开发与资源利用不能与当地独特丰富的资源状况相匹配。另一方面,由于开发不足,开发力度和深度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地区特色没有得到凸显,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当地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导致当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下且缺乏民族特色。

(3)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品牌效应。

在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借助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广,推广范围主要集中在省内,国内其他省市宣传较少,国外的宣传更是十分缺乏,这样的宣传推广方式最终导致传播形式单调、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等问题,整体上宣传力度严重不足。此外凉山州大量的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节日和盛大活动前后,一旦节日活动结束后相关的宣传工作将逐步减少,这样的宣传方式不具备持续性,很难达到品牌塑造的目的和扩大品牌效应的作用。

(4)产业关联度低,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在发展过程中,当地的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以及其他各个产业基本处于独立发展状态,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缺乏一定的关联度。即使是部分存在融合发展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与产业之间也仍处于相互脱离状态并没有真正实现有机结合,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导致各产业缺乏一定创新和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受限,很难发展壮大。

2.2、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优势

(1)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围绕体旅融合、民族体育旅游、体育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国家陆续发布了各项政策。从国家发布的政策来看,体育乡村振兴是当前重要关注点之一,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中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体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均占据重要地位。总体来看,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2)丰富多样的地区资源。

凉山境内资源丰富,有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等自然旅游资源,彝族赛马习俗和彝族摔跤“格”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行车赛、足球赛、马拉松、滑雪等现代体育资源和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射箭、朵洛荷等民族体育资源。整体来看,丰富的地区资源是进一步推动凉山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味的地方美食、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等不同资源之间的融合,将不断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

(3)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岁月积淀,凉山各个民族均形成了带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丰富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都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蕴涵了思想理念、传统道德、民族品格以及绘画、体育、舞蹈和音乐等艺术文化。一方面,作为民族传承发展不断延续的结果,各民族文化在精神品格、民族风情、传统习俗等方面得到展现。另一方面,作为本民族的重要财富,当地民族文化主要通过当地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节日、宗教、民俗、饮食、服饰,以及生产生活等形式进行展现。各类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不仅推动地区间、民族间的交流,同时能够带动经济繁荣、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4)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利用体育与旅游的各项资源促进体育旅游协调发展是整个凉山州、四川省乃至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方面,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能够丰富和拓宽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中与健康相关的各类消费,开拓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城市对外形象,提高城市吸引力。

3、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价值

在对凉山地区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民族体育作为切入点,将民族体育与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利用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体育资源进行民族体育旅游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当地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逐步提高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逐步树立起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推动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全面交流、广泛交往、深度交融,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当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带动凉山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借助民族体育旅游赋能,激发民族地区内在潜力,助力凉山乡村振兴发展。

4、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和途径来促进和推动呢?发展策略到底有哪些?关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加强政府引导参与,推动地区整体建设。

政府的支持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必备的基础,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因此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自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动地区旅游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全国各省市的经验,围绕民族体育旅游乡村振兴建立起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有利于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有针对性且全面的政策制度,发挥政府在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方面的引领、规范作用,引导凉山州的民族体育旅游向更好的趋势发展。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修改完善现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职能部门管理,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保证民族体育旅游协调有序发展。

(2)加大各项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给予经济支持,根据地区发展需要提供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形成专项资金、制度等政策体系,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逐渐扩大投入比例确保资金充足,保证民族体育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运营与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与使用得到细化。在经济投入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完善高速公路以及主要旅游景区公路等道路交通,专门开通设置旅游专列,解决交通出行困难。完善和丰富相关配套设施,确保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和旅游购物等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为景区发展提供保障。提升其他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比如景点附近的医疗救护以及加油站等,保证旅游景区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为民族体育旅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深入挖掘开发资源,拓宽体育旅游市场。

我们应在尊重历史、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和谐为前提,围绕自然旅游资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挖掘利用。联合开发周边景区、村寨,整合利用旅游资源,构建一个涵盖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体育旅游资源等主要内容的旅游体系。借助民族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民族体育旅游,不断拓宽体育旅游市场,从而逐步将凉山州打造成为极具民族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胜地,让凉山旅游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4)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民族体育。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地区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民族体育作为切入点、乡村振兴作为立足点,将民族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通过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等手段,利用民族节庆、体育赛事、文体表演等形式,进行民族体育旅游建设,打造特色民族体育,逐步将凉山州建设成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让特色民族体育旅游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驱力和持续力,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5)构建立体传播渠道,塑造民族旅游品牌。

借助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展示民族体育文化;采取多形式展现、多语言翻译的方式制作宣传片,提高海内外游客的认知度;借助AR、VR 等先进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借助书籍和报纸等纸媒,手机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广播、网络电视、高清电视以及手机网站等新兴传媒以及公众号、门户网站、省内外新闻媒体等数字平台进行对外宣传;根据发展需要,组建专业宣传团队,创建符合地区特色的自主品牌,塑造属于本民族的民族体育旅游品牌;立足资源优势和民族品牌,从全方位、多角度围绕民族体育旅游构建起适应地区发展的立体传播渠道。通过立体的传播渠道,针对民族体育旅游发展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推广,吸引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游客市民的关注,提升外来游客与当地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扩大凉山州民族体育旅游的知名度,提高综合影响力,让民族体育旅游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6)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借助民族体育赋能。

在凉山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民族体育作为切入点,将民族体育与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借助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体育资源进行民族体育旅游建设,坚持特色民族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加快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等综合建设,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借助民族体育旅游助力,激发民族地区内在潜力,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5、结语

研究表明,在凉山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民族体育旅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凉山地区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弘扬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凉山民族体育旅游向着特色化开发、品牌化塑造、规范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当地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逐步提高当地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逐步树立起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推动民族地区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全面交流、广泛交往、深度交融,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当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带动凉山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民族体育作为切入点,将民族体育与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利用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体育资源进行民族体育旅游建设,借助民族体育旅游赋能,激发民族地区内在潜力,助力凉山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凉山助力民族
助力成功七件事
我们的民族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