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与创意同行
—— 基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调研体系”的教学思考

2024-03-05马媛媛南京艺术学院高职成教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导师调研设计师

马媛媛(南京艺术学院 高职成教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周美汛(伦敦艺术大学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 伦敦)

没有一件作品是凭空存在的:作为艺术家或设计师,你所创作的一切都存在于艺术和设计的历史长河之中,同时也存在于作品创作时的世界大环境中。……要想使艺术和设计的实践过程变得有据可依、令人信服,建立一套深入浅出的研究体系至关重要。[1]

这是英国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图1)预科课程负责人露西·亚历山德拉(Lucy Alexander)和蒂莫西·米拉(Timothy Meara)在其著作《中央圣马丁的12 堂必修课》(Central Saint Martins Foundation)一书中对于调研的态度。

图1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为设计进程中的驱动性要素,设计调研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指导设计方向,提高用户体验;通过设计调研,设计师可以了解市场趋势,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设计调研的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灵感,推动设计和技术的进步。调研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一个加强认知的过程,认知是创意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意则是认知的延伸和拓展。

在设计教学中,调研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调研的思维与方法,学习综合研判和运用与设计任务相关的诸多条件,制定可能条件下的最佳设计方案。伦敦艺术大学的设计课程教学非常注重调研,在对所属学院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统一要求下,7 所学院①伦敦艺术大学由7 所学院组成,分别是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切尔西艺术学院、伦敦服装学院、伦敦传媒学院、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和创意计算机学院。根据各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制定多样化的方向和课题。然而,其设计调研却并非国内院校常规的单元课程,而是形成了贯穿始终的教学体系。学生经过一年预科和三年本科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最终能够以自身视角掌握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又不乏个性的调研路径和方法,对其今后的设计师生涯意义深远。本文选择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一课程的3 个课题进行案例研究,3 个课题分别来自“环境和体验”(Environment & Experience)、“信息和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策略和身份”(Strategy & Identity)3 个方向,课题从各自专业方向的角度切入,展现了不同案例的设计调研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认知导向的设计调研教学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预科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基础课程(Vorkurs)的传统,面向即将申请本科的学生开展全面、基础性的设计教学。英国大学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学中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同时,启发学生探索多元的主题方向,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用户研究、视觉风格和艺术理论。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设计项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课程表中并不存在一门独立的“设计调研”课程。但是,设计调研已然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成为设计教学进程的主导。从预科的初步课程起,调研就贯穿所有设计过程。随着课题项目的成熟化和复杂化程度的递增,课程对学生调研过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具体做法包括要求学生运用更丰富的调研方法应对不同的设计实践。

大部分课程由导师拟定并发布课程简报(Brief),简报一般包括课题名称、介绍/背景、课题简要说明、成果呈现方式和要求、每周课程安排表、工作过程日志、版式要求和记录内容等。导师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设计调研寻找答案。关注点涵盖如核心价值、动机、目的性、运作方式、表象之下的内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如何从文学、自然、旅行和文化中寻求灵感、最合适方案等。课堂上,学生和导师通常自由选择座位进行圆桌讨论。一个班级(英国用“组/Group”)由15-20 名学生组成。课堂讨论分为集体讨论与分组讨论,内容则围绕本周的工作进度、灵感分享、寻求建议、思路修正等。导师重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和视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判断力和批判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提绝对性的要求和加以干涉。集体讨论时,学生轮流讲演工作成果,由其余同学和导师就讲演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3-5 人分组讨论时,导师会随时加入进行互动。学生最深切的体会是:课堂上来自同学的建议远比来自导师的更多;设计课程课时的相对不足,需要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

以“环境与体验”专业方向的两位导师艾比·维克雷斯(Abbie Vickress)和贾兹敏·莫里斯(Jazmin Morris)为大一下学期设定的课程Designer as……(设计师是……)为例。为期5 周的课程,学生被要求创建一个作品的集合,以反映每位学生作为设计师的立场。在前3 周,学生对每周给定的关键词完成3 个从不同身份和视角给出的诠释。学生可以从导师启发的身份定位中选择,或者自行选择个性化的角度。列表如下:

Designer as...activist(设计师作为……活跃分子);

Designer as...archivist(设计师作为……档案员);

Designer as...author(设计师作为……撰稿人);

Designer as...collaborator(设计师作为……合作者);

Designer as...collector(设计师作为……收藏家);

Designer as...curator(设计师作为……博物馆长);

Designer as...educator(设计师作为……教育家);

Designer as...facilitator(设计师作为……促进者);

Designer as...investigator(设计师作为……调研员);

Designer as...narrator(设计师作为……解说员);

Designer as...performer(设计师作为……表演者);

Designer as...researcher(设计师作为……研究者);

Designer as...spectator(设计师作为……旁观者);

Designer as...strategist(设计师作为……战略家);

Designer as...storyteller(设计师作为……讲述者);

Designer as...technologist(设计师作为……技术员);

Designer as...translator(设计师作为……翻译者);

Designer as...writer(设计师作为……作家)。

第一周的关键词是“身份”(Identity)。第一节课在周一进行,课堂教学通常是针对课题任务的分析讲解和初步创作意向的交流讨论;周二到周四的时间,学生们可以私下自由开展讨论,并在教学辅助软件Padlet①Padlet 是一种在线协作工具,只需通过简单的拖拽式操作即可快速实现一个可共享的个人“故事墙”。该工具包含丰富的模板,支持多人实时协作,支持多种形式的展示。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周五在课堂上与同学、导师进行一周工作成果的分享、讨论、答疑。学生会通过展示成果(Presentation)并配合口述讲解。在此过程中,班级同学和导师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促进互相学习。第二周关键词“病毒”(Virus)和第三周的关键词“未来”(Future)采用与第一周相同的教学模式。第四周的周一学生准备初步的作业汇报,第五周最终提交作业。作业围绕课题任务呈现一份完整的过程日志(Process log)。

过程日志是英国大学设计课程提倡的工作记录形式。可使用活页夹、可画可写的速写本或日记本、档案盒以及博客(Blog)或网盘等任意形式。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和兴趣,对形式没有任何限制,最终形成电子文件在线提交。无论选择什么格式的过程日志,要保证清晰、明确地展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伦敦艺术大学为例,课程简报是这样提示的。过程日志的内容包括:(1)针对话题或主题的初级调研②初级调研:通过直接从事或发起的工作获得第一手的资料。(Primary research)+二级调研③二级调研:涉及到审视之前其他人已经完成的工作。(Secondary research),选择媒体+相关流程,受众+背景,相关理论+观点,相关从业者+实践案例;(2)与调研相关的分析、解释和见解;(3)课堂教学和活动;(4)创意草图;(5)原创设计与提案;(6)来自同学和导师的反馈信息;(7)反思(记录做出决定的原因与方式);(8)工作中的失误、错误和挑战;(9)工作中的反复与提升;(10)工序流程;(11)最终成果;(12)在小组中的角色与作用。

过程日志作为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和总结思考的过程。详细记录工作过程非常重要,包括每一个灵感和每一张草图。英国的大学要求学生,无论在哪个领域,做好工作记录是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要学会制作清晰的工作流程,显示思维框架,并借助工具进行表达。通过对过程中细节的关注,锻炼学生严密的逻辑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设计调研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觉参考、访谈、观察和文献评论,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自主探索多样的调研方法是关键。课程内容不规定具体的方法,而是鼓励学生体验不同的身份,尝试多样化的视角,并从文学、自然、旅游和不同文化中寻找灵感;自主建立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寻找或者创造合适的调研方法。导师的具体做法包括在Padlet 上分享相关阅读、案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行参考。事实上,在所有课题中,并不会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提供引导性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学习。

二、过程导向的设计调研教学

匈牙利裔美籍诺贝尔奖得主阿尔贝特·圣捷尔吉(Albert Szent-Gyorgyi,1893—1986)曾一语中的地表明:“研究就是看其他人都已经看过的,想其他人都没有想过的。”[2]6创意的产生往往源于对事物的独特观察和思考,而这背后离不开对事物的深入认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才能对事物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进而产生创新的想法和思路。另一方面,创意是认知的延伸和拓展,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灵感等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想法、观点和解决方案。创意还需结合实际需求和条件,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方案,这也是设计的意义,调研同样贯穿这一转化过程。

以“信息与系统设计”专业方向迭戈·乌尔里希(Diego Ulrich)和埃琳娜·埃特(Elena Etter)两位导师的课题“设计是/作为翻译”(Design is/as Translation)为例,该课程简报建立在基础的设计思维引导上,从“发现”(discover)→“定义”(define)→“开发”(develop)→“传达”(deliver)4 个环节生发,建议学生在每个环节展开调研,强化“调研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迈克尔·洛克①迈克尔·洛克:纽约传奇设计公司“2×4” 的发起人和创意总监,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科教授。(Michael Rock)在其个人博客(2×4 publication)《Designer As Author》一文中提出的追问:“每一个设计行为都反映了设计师的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以及历史背景吗?它在何处生产?这些因素如何告知和塑造我们的设计方式?我们将如何转译人造物、环境或体验?”

“设计是/作为翻译”课题提供一种视角:将设计师比作转译者,即设计行为在本质上是对形式的转化,设计是一种“转译”行为。假设收到一个设计任务,要将其转化为真实的、有形的、且可行的结果,可通过对包括受众、内容、上下文、排版、格式、媒介、互动、视觉语言和隐喻等诸多元素的分析研判,进行制作、测试、试错、反复、反思、分析和阐释,所有这些都构成“转译”的过程。本课题将从观念到形式深入研究转译什么(what)、在何地(where)、在何时(when)、为什么(why)以及如何(how)转译。

按照简报设置的模块,课程在4 周内按顺序每周进行一个环节来探索设计过程,在每个环节实践不同的调研方法来获得结论,以扩展或挑战所涵盖的想法和方法。课堂和作业形式与上文提到的基本一致。学生随着四周课程的进度,逐渐对“转译”产生自身理解,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出发点,完成一次“Translate”。第一周的“发现”环节,命题为“转译作为材料”(Translation as Material),导师要求学生围绕不同的材料探索翻译的各种方式,研究翻译如何作为指令存在;第二周的“定义”环节,导师要求学生就“转译作为方法”(Translation as Method)探索8 种转译方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实验包括出版物、编程、动态图像、行为表演等;第三周的“开发”环节,导师要求学生以“转译作为过程”(Translation as Process)回顾前期的所有工作,进一步讨论有价值的想法、方法和见解;第四周的“传达”环节为小组评论、分享和课程反馈,学生与导师一起讨论最终成果,每个学生将收到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

过程导向的设计调研实践,使得学生们在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尝试不同的调研方式获得新的理解或洞见。课程留给学生们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展开实践的时间。学校还另外设有可预约式的写作辅导课,指导学生用文字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学生常常自主开展实地调研和田野调查,在研究过程中,前往不同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一手资料,了解当地文化、环境和社会结构等因素对设计项目的影响。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进行研究和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与不同专业的学生或行业专家一起进行项目合作,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完成设计调研和实践。

对设计思维建立基本的了解后,学校鼓励学生探索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思维过程。以一位中国籍学生在“消失的附近”(Vanishing nearby)课题作业中寻找并尝试适合自己的设计过程为例,她的课题分为5 个环节,在每个环节尽可能实践不同的调研方法,研究尝试用跨学科设计解决城市化问题,其翔实的调研报告展示了良好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图2)。

图2 设计过程图

该同学以自己的家庭从生活了10 年的老城区搬迁至城市新区智能公寓的经历,表达城市空间的变化如何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城市社区消失背后的原因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图3)。随着调研和思考的不断深入,设计灵感开始闪现,后续的思路也逐渐清晰。

图3 城市变迁小史图表

此案例诠释了调研如何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这也是英国大学设计课程特点的体现。首先,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关于中国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研究课题——“消失的附近”(The Vanishing Nearby)产生灵感。所谓的“附近”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它是一个人的生活区的外围,比如人们经常去的餐馆、市场、公园,以及这些场景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些亲密关系。而“消失的附近”是项飙提出的概念,指在中国城市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产结构变化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场景或空间取代了以不同形式消失的原始自发社区。[3]学生在调研中了解并运用亨利·列斐伏尔①亨利·列斐伏尔:现代法国思想大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开创对日常生活的批判而著称,是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Henri Lefebvre,1901—1991)的城市空间理论“城市的权利”(The Right to the City)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4]并展开多次的实地调研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结合广泛的阅读资料,将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分为两个板块进行讨论:“传统空间的解构”和“原有文化体系的解体”,进一步分为“生活的结构”“心态与行为”“认知与意图”“社会关系与能力”这4 个方面寻找事实依据。调研的过程唤起了学生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其以实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灵感“手作豆腐工艺”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成。特别选择“豆腐店”作为调研对象,借助从手工豆腐到工业豆腐隐喻社会的变迁。先用装置艺术来解释城市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供人文关怀。经过了对受众的观后感调研,作者意识到这并不是最合适的方案,于是重新整理调研方向,设计了一本用实地调研成果作为内容展示城市化进程的档案书。结合对书籍材料、环境体验、印刷制作工艺的调研,最终采用手工豆腐渣纸作为媒介,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触觉和视觉体验(图4)。可以看出,英国设计课程秉持的“调研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这一理念在此项目中有良好的体现。

图4 豆腐渣纸做的档案书

三、结果导向的设计调研教学

结果导向的设计调研在专题设计项目中运用较为普遍,是指导设计的重要环节。如视觉传达设计课题中常见的包装设计,一个成功的设计能为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策略是设计任务的重中之重。

以“策略和身份”方向大卫·普雷斯顿(David Preston)、杰米·桑切斯·赫恩(Jamie Sanchez Hearn)与布伦丹·欧雷(Brendan Olley)为导师的“包装设计”为例,课程简报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包装即广告”(Packvertising)的设计理念开发一个独具特色的零售品牌,利用包装广告的魅力吸引消费者。超市是一个品牌之间激烈竞争的空间,一些精明的日杂品牌却能够在没有巨额媒体广告投入的情况下确立了市场地位。例如英国品牌多塞特谷物(Dorset Cereals)麦片(图5),其精心设计的产品包装起到了与传统纸媒广告相同的作用。多塞特谷物包装的设计师将这种方法称为“包装即广告”。

图5 英国品牌多塞特谷物麦片

包装广告本质上是利用产品的包装来吸引消费者,包装本身承载了广告的作用,因而产品无需再做广告。正如阿弗烈·诺思·怀特海②阿弗烈·诺思·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 的创始人。(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74)所言:“艺术就是将一种模式强加给一段体验,而审美愉悦就是对于这种模式的认可。”[2]52包装广告就是以产品包装为载体,设计一种审美模式,通过一段愉悦的消费体验帮助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开发一款自己的零售产品,产地可以是自己的家乡,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曾经去过的城市,或者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但是,应充分考虑所选产地的客观情况,以此为基础(直接/间接地)来推广产品。需要考虑包装设计是否对目标受众具有吸引力,并且适合特定的销售环境,以提升或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及如何将通过在线环境实施策略。学生的设计方案可以是独特包装广告设计,或成立一个快闪店或商铺的想法,须为至少3 个产品服务,运用3D 模型或效果图呈现。

为期5 周的单元课程在第一周的周一师生一同解读课程简报。照例每周三安排分组讨论。第二周周一每位学生上传一份6-10 页的图文汇报文件到Padlet,展示为所选产品提供的两套可行的设计方案与设计说明,并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每套方案的核心概念。如“方案1”可以专注于“社区”概念而“方案2”强调“好玩”。第三周周一围绕初步设计方案的实验与导师及同学一起探讨,包括对设计调研实践、对材料的实验等。第四周周一讨论、完善设计方案。第五周周一为最终评图,学生可以将全过程或选择5 张项目的代表性图片和100 字的设计说明上传至Padlet。根据课程简报列出的5 周课程的具体安排,在整个设计教学过程中,贯穿全过程的结果导向调研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讨论也需要以调研成果作为依据。课程评分系统建立在4 个基本要素上:知识(Knowledge)、探索(Enquiry)、过程(Process)和沟通(Communication)。学生应通过过程日志体现这4个要素,导师根据这4 个要素分别评分,最后计算出平均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而调研显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调研虽然不能直接产生设计结果,却是获得设计结果的必由之路。设计教学中由科学的调研方法引导的设计实践,是获得完美设计的先决条件。

四、结语

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适应任何领域工作的基本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学生经过设计课题的实践,不仅初步形成了对设计专业和设计师视角的认知,而且掌握了完善设计过程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助力今后的专业学习。以设计调研教学为例,国内设计院校至少在调研环节尚缺少成体系的教学模式。设计调研教学或缺少导向的多元化;或缺少与专业学习的互融性;或缺少教学系统的递进关系。本文以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将调研引导和设计思维融入设计教育全流程作为启示,旨在为国内设计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图片来源:

图2 、图3、图4:学生作业。

猜你喜欢

导师调研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V eraW an g
推荐一个设计师
导师榜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