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3-04周永来

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服务

周永来

(淮安市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299)

当前,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公共图书馆正面临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原有的以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为主的公共阅读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应用RFID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公共阅读服务越来越受到青睐。国家图书馆针对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新需求,提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理念和思路,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及各类信息重组提供了发展方向[1]。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化建设必然也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起步阶段,如何根据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差异进行合理布局,更好地将现有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分析并重新智慧化组合[2],减少重复投入,逐步融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成为当前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 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现状

1.1 国外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整合

智慧图书馆最早在欧美国家图书馆界被提出并进行了大量资源整合实践,一些发达国家也利用新技术开展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实践探索。在技术方面,美国Hoy M.B.提出了智能LED照明系统、能耗效率监测系统、基于移动设备的室内定位系统等智慧图书馆可行的应用技术[3],Sumeer Gul等列举了国外智慧图书馆常用的电子资源管理、物联网、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智能环境、区块链、增强现实技术等[4]。在实践方面,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图书馆开发了OSRUS系统,通过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整合补充信息资源,改进提升语义检索功能;西班牙马德里公共图书馆利用智能系统开展资源整合,打造了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服务中心;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化虚拟图书馆系统;德国马普数字图书馆与出版社等机构合作建立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存储系统等[5]。

从上述案例来看,国外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除了应用常用的新兴技术外,打造智慧化的信息集成系统是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与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国外图书馆虽然在智慧化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但仅限于单一业务方面的尝试,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及快速发展的公共阅读服务需求推动下,打造多元化智慧图书馆体系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实践。

1.2 国内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现状

1.2.1 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各类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政策法规,推动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飞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要构建统一标准、资源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8]。这些政策推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飞速发展,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信息重组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1.2.2 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是评价学科领域研究、关注、投入和影响的重要标准。截至2022年5月30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论文有1480余篇,但关于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话题的论文寥寥无几。黎思敏[9]研究表明,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关注度自2010年开始逐年提升,2018年高质量研究论文大量出现,核心作者独自研究及研究机构跨单位合作均较少,研究内容以智慧图书馆模式、服务、技术等为主。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在蓄势待发阶段,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信息重组理论研究正处于空白期,如何应用新技术加强信息资源智能化整合还需各方力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才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提供更多参考。

1.2.3 应用现状

笔者以省为单位,选取经济发达、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较成熟的江苏14家公共图书馆近5年来的智慧化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全省1个省级和13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2017年以前建成新馆的11家通过逐步采购增加了智能化设备,近5年内建成新馆的两家图书馆则直接在新馆建设中使用了智能标签、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从统计结果来看,公共图书馆基本已经完成RFID智能标签改造,但智慧化信息集成和应用程度总体不高,受制于各图书馆实际情况,新技术及多元数据集成仅在部分基础较好的图书馆的单个业务上使用,如南京图书馆利用大数据统计电子资源使用情况,金陵图书馆与第三方合作实现线上有偿借阅服务,苏州图书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智能立体书库,常州市图书馆实现刷脸借阅服务等,缺乏更全面的智慧化信息重组实践。

2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困境

2.1 基础建设薄弱

在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及公共图书馆法规中均未提及智慧图书馆建设,国家也暂未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各级政府相关意识淡薄,整体投入不足,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信息重组面临无信息整合的窘境。各地投入偏向基础馆舍等硬件建设,无序化的重复开展低效的数字化建设,或者直接购买成本相对较低的商业数据资源开展公共数字阅读服务,投入大、见效慢的智能化项目涉及不多;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数字化模式,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智慧化升级,新技术得不到很快应用。智慧图书馆建设最核心问题是图书馆员能力[10],当前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及智能化技能提升也还需进一步制度优化和加强投入。

2.2 存在信息壁垒

化柏林[11]认为,智慧化图书馆要实现核心要素之间、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政府社会职能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政府部门以及涉及国计民生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强化信息资源保护和管理,在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同时,确保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12],在没有明确具体措施时,网络安全成为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的一道门槛;信息共享主体对自身信息安全也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动性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的发展。如长三角一体化正推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淮安市图书馆等正在开发社保卡借阅服务功能,未来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其他地市实现阅读服务数据共享,以及调取社保卡其他数据,还需从信息安全角度以及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3 缺乏统一标准

卢小宾等[13]认为,在全方位的智慧图书馆综合数据体系中,数据名目涉及智慧资源、智慧服务、智慧空间、智慧管理等领域。智慧资源中的图文声像数据,智慧服务中的图书流通数据,智慧空间中的馆舍温湿度、亮度数据等,均须通过不同的设备和系统采集、传输与存储,各主体使用的硬件参数及软件标准各不相同,这就导致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面临无序化发展,无统一标准进行更大范围的信息重组和共享。如南京图书馆打造的江苏公共图书馆云平台,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分站体系,为适应不同数据交互需求,开发了双模数据接口,即数据可通过推送或抓取两种方式传输交互,为基层图书馆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对接方式。但苏州、淮安等地市自建了智慧文旅平台,基层图书馆面临向省、市平台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导致重复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来进行信息重组,浪费了众多社会公共资源。

2.4 主流引导有待深入

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业内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众多学者和机构多涉足理论研究,对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以及信息重组研究的行业引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选取中国图书馆学会近5年智慧图书馆主题活动进行分析,截至2022年4月30日累计开展智慧图书馆主题活动18次,其中4次培训涉及新技术和服务应用,11次会议为宏观发展研讨,3次征文活动以分主题形式开展研究引领。初景利等[14]表示,智慧图书馆是集成物的智能和人的智慧,通过图书馆员智慧推动智能系统与人的智慧融合。大量的智能化集成实践才是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最需要的,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开展信息资源整合,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当前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以及信息重组问题仍缺乏国家、省级层面的智慧图书馆实践项目,并通过项目带动更多基层图书馆向智慧化图书馆转型发展和开展信息重组实践。

3 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策略

3.1 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成绩斐然,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2020年,国家图书馆提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打造便捷的智慧图书馆服务[6],明确了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宏观方向。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来推动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制度生态,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智慧服务的描述,出台智慧图书馆建设指导意见,在人、财、物以及新技术应用上给予更多的保障和引导。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印发的《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室)建设指南》,指导中小学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智慧图书馆(室)建设[15],对国家和各省市开展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及信息重组制度引导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3.2 构建多元数据框架

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相辅相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14]。可持续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构建“海纳百川”式的多元数据框架,把原有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进行智慧化整合利用,形成既独立又关联的数据重组体系。以利用敏捷开发框架为例,笔者构建出了智慧图书馆多元数据框架(见图1)。建立智慧云平台,采用敏捷开发框架构建智能系统,集成独立的图书馆业务子系统,智能硬件获取图书馆综合数据传输到智能系统的子系统中,智能系统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反馈,并通过智慧云平台与其他智慧图书馆实现数据共享。随着智慧图书馆需求的不断进化,利用迭代技术,循序渐进地对独立运行的子系统进行开发,丝毫不影响整个智慧图书馆系统的运行,各类信息数据能实现不间断传输交互。如,淮安智慧文旅平台利用敏捷开发技术,整合辖区内景区、文物点、网吧等独立监控平台视频数据,以及基于移动大数据的全域旅游数据,通过迭代开发将逐步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实现区域文化和旅游数据的智慧化重组。

3.3 建立统一数据标准

卢小宾等[16]从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应用服务三个层级分析了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体系建设标准,提出资源、系统平台的交互操作标准。区块链等新技术遵从各行业标准,在技术应用上为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提供了研究方向。要在多元的智慧图书馆数据体系中,以上述技术标准为基础实现高效的信息重组,则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在所有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统一资源、服务、空间及管理等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规范,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打破壁垒。笔者构建了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接口模型(见图2),把原有数字图书馆元数据以及各类基础数据以行业数据标准进行收集整合,打造独立的智慧图书馆,建立统一的智慧数据API接口,可实现各智慧图书馆内部及相互间的各类信息重组,更加节约和便捷地融入智慧图书馆体系。此外,以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结合5G、大数据、VR等行业技术规范,还可以构建能适应所有数据需求的“元宇宙”图书馆,解决图书馆空间和数据的无限扩张等问题,模拟理想化的虚拟智慧图书馆,开展图书馆综合评估,推演发展进程,做好行业风险预警。

图2 智慧图书馆体系信息重组模型

3.4 打造智慧图书馆联盟

徐春等[17]表示,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以占多数的区域性联盟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为主,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文献传递等高效服务。智慧图书馆发展也应注重区域联盟建设,在技术上以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个体的信息与业务重组,再由点及面串联区域联盟单位,最终连接更大范围的智慧图书馆联盟,集成智慧图书馆大平台,最终形成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此举也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思路,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以联盟为单位,结合智慧图书馆建设实际,开展行业规范研究、业务优化提升、智能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将更有效地推动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工作开展。如,“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拥有40余家图书馆成员,通过开展研究培训、服务共享、数据标准、创新智慧服务、统计分析、知识服务等工作,推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创新与实践。“淮安市图书馆联盟”25家成员单位逐步实现纸质文献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总分馆联动等智慧图书馆联盟化创新与实践。行业也在期待国家继文化三大惠民工程之后推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工程”,在省级或条件较好的公共图书馆开展区域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试点,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及信息重组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引领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

4 结语

增进民生福祉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及信息重组研究与实践是图书馆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当前正面临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信息仍然是未来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人民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成熟应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信息重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从改善体验和便捷管理角度看,业界期盼机构和学者开展更多的实践研究,为智慧图书馆信息重组提供成功案例指导,打造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智慧宝库,让智慧图书馆体系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