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图书馆线上讲座的问题与对策
——以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为例

2024-03-04崔月强

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西城区讲师讲座

韩 芳 崔月强

(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北京 100053)

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秉承平等、公益、开放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推广、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线上讲座是指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在线讲座直播或发布讲座视频的阅读推广形式。线上讲座具有如下优势:不受时间、空间与人数的限制,运行成本低,推广速度快,覆盖面广;图书馆可以设置不同的网络直播场景,还可以对讲座视频内容进行录制存储,再传播分享到其他平台;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重复观看,还可由用户转变为传播主体,把讲座资源再传递给其他用户。但线上讲座也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方面,讲听双方因存在着一定距离而无法直面互动,讲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听讲者状况;另一方面,听讲者易受到注意力分散、网络卡顿、视力疲劳、环境干扰、自控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保障听讲质量与效果。如何调整并适应线上讲座方式,让线上讲座如何更完善、更有效地开展,是基层公共图书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西城区图书馆线上讲座开展概况

目前,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以下简称“西城区图书馆”)拥有网站、微信、微博3种新媒体平台。2021年底,西城区图书馆新媒体平台用户数总计10.7万人(网站会员13403人、微信用户82468人、微博用户11520人),新媒体平台访问量总计291万人次(网站133930人次、微信190735人次、微博259.02万人次)。

1.1 讲座场次与参与人次

西城区图书馆公益讲座以“西图讲坛”命名。2021年以来“西图讲坛”开展情况如下(见图1):2021年共开展公益讲座196场,其中线上讲座154场、平均每场302人次参与;2022年1月至10月,共开展公益讲座147场,其中线上讲座143场、平均每场383人次参与。就场均参与人次来说,线上远超线下,且2022年要高于2021年。在馆员的努力下,线上讲座的优势日益明显。

图1 2021年以来“西图讲坛”开展情况

1.2 参与人次多的讲座分析

两场主题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题讲座参与人次遥遥领先,这与讲座面向全区党员干部和政府的助力密切相关。主题为“绿色办奥的新智慧与新畅想”和“名人之后话名人——我的外祖父母红色摄影家高粮与李祖慧的传奇人生”的两场讲座,分别有3075与2656人次参与。有关冬奥会讲座参与人次多的原因,主要是紧扣时事热点话题,提前为北京冬奥会预热;运用拥有5亿用户的付费直播平台“微赞”;讲师陈晓桐是北京冬奥组委奥林匹克大课堂主讲人,自带流量并助力宣传;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京津冀消息通”搜狐号助力宣传(三十余万人关注)。“名人之后话名人”系列讲座自2014年开展以来,以鲜明的地域文化、鲜活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富有亲情的讲述和先辈故事及其所处时代内容,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读者;“西城区图书馆”与“文化西城”两个微信公众平台都发布了讲座预告信息,馆员在个人朋友圈或微信群中阅读、转发、点赞;讲师高申参与宣传,他自建的微信公众号当时共有1.5万名用户关注;与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共享直播平台与用户资源,使本场讲座达到“1+1+1>3”的良好效果。总之,参与人次多的线上讲座,具有关注热点话题、讲师自带流量、引入社会力量、运用付费直播平台、传播途径广泛等特点。

2 西城区图书馆线上讲座面临的问题

2.1 线上讲座竞争激烈

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95亿,占网民整体规模的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网络视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全国范围来看,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准的视频资源或网络直播大量涌现,且更新速度快、周期短。相比之下,基层公共图书馆线上讲座几乎没有竞争优势。从北京中心城区内的图书馆来看,东城、朝阳、海淀、西城4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年均开展讲座200场左右,再加上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书店及机关单位等开展的讲座,北京中心城区每天讲座场次数极多。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空余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公众面对生活、工作带来的多重压力,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与讲座。

2.2 参与人次分布不均

从图2看,“西图讲坛”线上讲座参与人次存在较大差异。297场讲座中,参与人次超过1000的讲座仅有13场,而低于100人次的有70场(占整体23.5%),其中有几场仅十余人次参与。梳理分析低于100人次的讲座,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途径单一;讲座预告信息被其他信息淹没;选题缺乏吸引力;在图书馆用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些讲座与其他活动同时进行;讲师不为人熟知等。

图2 2021年以来“西图讲坛”线上讲座参与人次分布情况

2.3 讲师资源匮乏

2021年以来,西城区图书馆共举办讲座、培训、展览等各类线上阅读推广活动1619场,对讲师的需求量近六百人次,面临着讲师资源匮乏的问题。馆员靠个人努力聘请讲师,但缺乏认识更多更好讲师的机会与平台。不愿意做线上讲座的讲师往往有许多顾虑,如不适应线上讲座方式或认为图书馆平台水平不高、讲座费用太低、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即使讲师愿意做线上讲座,也要花费很长时间、付出很大精力去准备,然后在北京市各图书馆或街道社区轮流开讲,讲座题目和PPT课件变化不大。某些讲师甚至成了西城区图书馆的“常驻嘉宾”,被馆内各部(室)多次聘请,使读者缺乏新鲜感。

2.4 难以激发读者兴趣

一是讲座主题同质化,如北京地区历史文化主题是北京市各类型图书馆的必然选择,也是“西图讲坛”的常见主题。二是讲座选题偏于严肃,讲座形式封闭单一,讲师缺乏与读者的互动,讲解缺乏启发性和吸引力。三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讲师制作的PPT仅是文字、图片的展示,主办馆员不能熟练运用直播平台、不具备视频剪辑或上传能力等。四是馆内各部(室)都开展线上讲座,但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策划和反馈机制,缺少交流切磋的氛围。五是读者不熟悉新技术,不适应线上讲座模式。六是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经常出现读者随时退出直播平台或不完整观看讲座视频的情况。

2.5 宣传途径不够广泛

除“文化西城”微信公众号转发、合作方助力宣传外,多数讲座预告信息仅靠本馆微信公众号宣传,且呈现方式单一。西城区图书馆缺乏跟纸媒、电视台、电台、各大热门视频平台的合作,不能把信息分享到百度、今日头条、抖音、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主办馆员自觉宣传意识缺乏,极少主动在朋友圈、个人交际圈宣传发布,存在读者因不知道讲座信息而错过直播时间的现象。

2.6 讲座效果无法评估

评估讲座效果提升的显性标准有:参与人次提高,读者正向交流评价,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量和电子文献点击率的明显上升。如,读者可以在腾讯会议直播平台“聊天”框内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评价,但因为存在随意发言、乱发广告的情况,迫使主持人往往只能禁言、禁互动,导致不能及时掌握读者的意见、评价情况。评估讲座效果的隐性标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公众文化水平、群体知识结构和地区发展需求进行精细化研究,分析用户接触讲座服务后是否在能力、行为和观念上发生了改变。这种隐性标准很难量化或评估。

3 提升线上讲座服务效能的对策

结合“西图讲坛”的实践,参考国内公共图书馆线上讲座的成功经验,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从更新理念、精心策划选题、建立讲师交流机制、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开展形式、积极营销推广等方面低成本地提升线上讲座服务效能。

3.1 更新理念,增强开放融合意识

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有开阔的视野与宽广的胸怀,随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理念,强化开放、融合意识。首先,要把线上讲座融入全民阅读的时代大潮中,融入整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战略,不断吸收和融合先进思想文化,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要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大众、共谋发展”的原则,融合政府、各级各类图书馆、新闻媒体、社会力量等机构、群体或个人,进而反哺讲座事业。再次,应努力突破陈规旧律的约束,向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学习,向书店、报社、旅游等文化单位开展的特色活动学习,让讲座“火起来”。最后,要重视融合新技术,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分析读者的行为习惯、个人喜好、行为偏好、反馈意见等,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构建黏性用户群,不断提高线上讲座的服务实效。

3.2 精选主题,不断丰富讲座内容

主办馆员应强化内容设计,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主题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多元化上下功夫,使线下讲座的高人气延伸至线上。线上讲座的选题应贴近公众需求,要以市民普遍关注的知识性、实用性话题为主,抓住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注意规避敏感话题[2]。

3.2.1 把握社会热点话题,吸引公众关注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时事热点话题的关注度较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推出相关话题的讲座,既能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又能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热点事件。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与“北京冬奥”这两大社会热点话题,西城区图书馆分别以“初心如磐砥砺未来”和“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线上专题讲座,得到政府及其他机构的支持与帮助。如“北京冬奥冬残奥筹办进展及项目介绍”“格律诗词创作及迎冬奥诗词朗诵会”等线上讲座的参与人次都在两千左右。

3.2.2 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地方文化是某一地区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3],是一个地方的根基和灵魂。西城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营城建都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城区图书馆依托西城区以及北京地区文化资源,开展的如“北京城的起源与发展”“说说老城的胡同”“南城名人故居”等讲座,参与人次都在一千左右,既凸显了讲座的地域性、独特性、多样性、发展性,又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3.2.3 开展系列讲座服务,培养黏性读者

“西图讲坛”策划推出了“北京中轴线”“名人之后话名人”“外交官带你看世界”“行摄天下”“阅读体验行”等系列化、特色化讲座,提高讲座的辨识度,更容易被社会公众理解也更容易广泛传播[4]。如,“外交官带你看世界”系列讲座,讲师都是我国驻外大使,他们结合亲身经历,生动讲述所驻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与我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等,以其独特性、鲜活性、真实性激发了读者的参与兴趣。西城区图书馆还把讲座内容整理并编辑出版成图书《跟着大使看世界》,将该系列讲座向更广阔的领域推广延伸。

3.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青少年需求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图书馆等部门要与学校配合承担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青少年开始自觉自发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具有理解与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需求。西城区图书馆利用寒暑假,开展如“《论语》解读”“灯谜知识之象形法”“唐宋诗词鉴赏”“走进苏轼”等线上讲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受到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欢迎与好评。

3.3 争取支持,建立讲师交流机制

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建立讲座资源交流平台与讲师交流机制,让优秀讲师有更大范围的知晓度,便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共享优秀讲师资源。政府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讲座,以其权威性、前沿性增加读者的信任度与新鲜感。如,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教师王晨主讲的“漫步中国钢琴音乐”的讲座,吸引了1365人次参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建立讲座协调团队,增强研讨气氛,分享交流讲座服务中的得失,如怎样发现和聘请优秀讲师、怎样引入社会力量、怎样提高讲座参与人次等,在总结经验、参考借鉴中提高讲座服务水平。主办馆员要重视通过培养、包装、宣传和推广来成就本土优秀讲师,同时积极邀请优秀讲师或读者推荐的其他讲师。笔者曾在与来馆读者的沟通交流中发现一位叫高申的读者对北京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表达,于是请他作了一场题为“南城名人故居”的线上讲座。这是高申首次面向社会公众,也是首次在公共图书馆做公益讲座,高申因这场讲座的成功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来被北京其他文化单位多次邀请。如在《北京青年报》组织的“京城文化·北青路线”活动中,高申带领二十多位读者走访宣南,线上同步直播吸引43万人参与[5]。高申还推荐介绍了数位讲师,丰富了“西图讲坛”的讲师资源。可见,讲座与讲师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讲座因讲师而“誉”,一些线上讲座因讲师自带流量而吸引更多读者参与;讲师因讲座而“名”,讲师可以借助讲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许多讲师因为走上“百家讲坛”被大众所熟知[6]。

3.4 打造品牌,创新讲座开展形式

图书馆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系列化、特色化、差异化的讲座品牌,或在新媒体直播平台进行统一标识,发挥品牌效应,形成长效影响力。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首都图书馆的“乡土课堂”等,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线上讲座要改变单一的“你讲我听”的形式,增强互动性、实践性、鲜活性。西城区图书馆采取的创新做法主要有:联动朗诵会、展览、培训、馆藏文献推荐等阅读推广活动。如,题为“古典诗词写作技巧”的讲座联动北京市文化品牌“法源寺丁香诗会”;做好讲座资源的后期开发,如资源库、汇编本、文创产品、年度报告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现优质讲座资源的共享与推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交互功能,引导读者提问、讨论、转发;将传统的“一人讲”演化为“二人对讲”或“多人同讲”,如采用访谈、表演、问题解答与评价等方式,促进讲师与听讲者之间的互动[7];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如题为“后海名人往事”的讲座与题为“行走后海”的旅游相融合;在图书馆网站开通讲座视频资源在线播放或下载服务,把讲座视频进行剪辑加工后上传到官网或腾讯等视频创作平台,增加播放量。

3.5 营销推广,提高讲座知名度与美誉度

首先,要多渠道宣传推广,纸媒、网媒、个人媒体齐上阵。图书馆通过媒体报道、印制汇编本、海报、微信、微博、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化、全方位的营销推广,拓展讲座信息的传播途径。馆员应增强营销意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景和机会来推荐图书馆及其讲座资源,如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发布信息、请朋友帮助转发或评论等。馆员还应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如具备制作视频、运用抖音加强宣传等能力。

其次,合作共赢,扩大受众覆盖面。图书馆要加强与政府、社会、媒体及馆际间的合作,低成本、高效率地拓展讲座信息的传播途径,提升线上讲座的参与率与知名度。如各类出版社和书店经常会邀请作者以举办讲座、文化沙龙、签名售书等形式来介绍作品、阐述理念。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出版社、书店共同举办讲座,既能减少经费支出,又能赢得优秀讲师资源,还可以产生辐射面较广的社会影响力[8]。图书馆还可以与第三方直播平台开展跨界合作,利用其成熟的技术保障优势和平台稳定性,推进讲座资源合理流动。

最后,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读者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可以建立会员积分制,以参与讲座获得的积分兑换门票、图书等物品;可以组织积极参与的读者外出游览参观;可以开展讲座征文活动,鼓励读者写感想、评论等,以写促听。

4 结语

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线上讲座,规模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效果或显或隐,但也正因为有不同、有差异,才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自由、广泛的选择空间。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理念,把讲座服务融入全民阅读、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强化讲座主题的价值引领,丰富讲座内容与形式,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线上讲座服务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西城区讲师讲座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金牌讲师在哪里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数学小讲师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