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秀娥:“口腔卫士”的执着与坚守

2024-03-04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口腔医院口腔护士

□本刊记者 石海芹

从事护理工作40 载的李秀娥,心里永远装着患者,装着护理事业。她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主编、参编口腔护理专著30 余本,牵头和参与制定口腔行业规范和指南4 部,弥补了我国口腔护理教育和行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我国口腔护理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回顾40 年的护理工作生涯,李秀娥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

勇于挑战,“门外汉”开创口腔护理新局面

2004 年,39 岁的李秀娥从青岛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调至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工作。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专业,当过多年护士长、又有8 年急诊科护士长经验的她,从一名普通护士开始做起,开启了她的口腔护理生涯。

2005 年的一天,在北大口腔医院ICU 室,李秀娥被叫到患者身边。患者面色苍白、血压80/60mmHg,李秀娥赶紧把手搭在他的手腕处,脉搏120 次/分。她轻声问:“您感觉哪里不舒服吗?”“恶心、想吐……”休克?术后出血?一个个问号在李秀娥脑海浮现,她赶紧叫来主管医生和护士。医生查看病人后,调快了输液滴数,并给患者应用了麻黄碱,患者血压稍有好转但很快又降下来了。

为了查明血压控制不住的原因,医生急查了血色素,结果显示血色素不足6 克,进行紧急腹腔穿刺后发现有血性穿刺液,怀疑出现了术后内出血,需紧急二次手术。就在这时,患者突然丧失意识。情急之下,李秀娥赶紧呼叫,迅速用力把输液袋拧成麻花状来加快液体的输入速度,并迅速协助将患者推到手术室。正是这精准的判断和一连串紧急有效的处置,为患者争取了时间,挽回了生命。此时的李秀娥还只是一位普通的护士,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工作不足一年,此前的八年急诊科工作经验让她具备了这种训练有素、临危不乱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主要收治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除手术方式和护理要点外,其它护理内容跟综合医院相似,李秀娥很快便找到了契合点,将之前的护理经验与之融会贯通并迅速掌握。

因其丰富的综合医院护理管理经验,李秀娥受护理部的委托,承担起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的主要修订工作。因为白天工作任务重,时间零散,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修订任务,她在自己家里配上电脑和打印机,利用业余时间在家修订,高质、高效地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但口腔门诊的学习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专业划分细、器械种类繁多又细小,工作内容完全不同于病房护理工作等,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门诊的轮转学习,李秀娥将业余时间都“消耗”在了图书馆。凭着勤奋、钻研的韧劲,以及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她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就由一名口腔护理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一名地道的口腔护理专家。

2005 年9 月,李秀娥被聘为口腔颌面外科总护士长,2006 年3 月被聘为护理部副主任,同年9 月正式被聘为护理部主任。从此,她以打造“国内一流口腔护理品牌”为目标,从建章立制和提升护理队伍综合服务能力两方面抓起,带领北大口腔护理队伍砥砺前行。

李秀娥进行急救培训授课

口腔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口腔治疗过程中,每名医师均配备一名护士,医护均是坐位操作,二人共四手同时进行工作,护士平稳而迅速地为医师传递各种器械、材料及其他用品,称之为“四手操作”,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口腔护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李秀娥亲自带领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每一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总结,小到锉针的消毒处理,大到某类疾病全流程的护理配合,每项护理操作都有据可依,逐步实现150 项护理操作同质化。

传承创新,为口腔护理发展注入源动力

作为一家口腔医院,如何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无缝隙、专业便利的智慧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是李秀娥上任后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8 年,李秀娥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管理基金项目“知识模块化在口腔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广泛查阅文献后,她开始探索对新入职口腔护士开展模块化培训,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口腔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内容涵盖了口腔基础、急救、护患沟通、四手操作等口腔护士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了新护士的口腔护理水平,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2011 年和2012 年,医院规模较之前扩大,先后在朝阳区成立了第四、第五门诊部。考虑到5 个分支机构护理水平的差距和培训需求的增加,李秀娥要求分支机构的新护士统一参加总院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由总院进行统一管理,逐渐提高分支机构护士的口腔理论和操作水平,使口腔医院的护理水平逐步做到同质化。

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是李秀娥主抓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急诊出身的李秀娥一来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便发现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普遍较弱:口腔医生主要治疗口腔,缺乏对全身疾病辨别和急救的相关训练;医院发生抢救案例少,医护人员缺少实战训练,一旦发生抢救,往往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

凭借多年急诊工作经验,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常见抢救案例,李秀娥亲自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如每年选派1 至2 名护士到综合医院急诊科进修;组织3 至4 次院内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急救抢救案例讨论和查房等,并亲自承担起了急救培训授课任务。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北大口腔护士的急救水平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每当口腔门诊或病房遇到突发的抢救等,护士们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各司其职,呼叫、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她们与医生高效的急救配合让多位患者转危为安。

眼界高远,让口腔护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任何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的学历教育,口腔护理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专科。国家的职业大典里没有口腔护士专业,更无相关执业认证要求等,口腔护士多为护理专业教育背景,毕业生入院时的知识体系存在短板。为了扭转口腔护理高等学历教育的薄弱局面,李秀娥将在美国、日本等地学习的口腔辅助人员的设置、工作内容、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材等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结合,初步拟定了发展思路。

经过与学院领导多次协商,2012 年,《口腔护理学》作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一门选修课,正式对全部护理学生开放。通过这门课程,越来越多的护理学生了解了口腔护理的专业内涵和工作内容。目前,护理学院正计划在护理本科课程中增加一定学时的口腔护理模块课程,尝试为口腔诊疗机构订单式培养高学历的护理人才。

除了与护理学院的紧密合作外,李秀娥还积极组织编写口腔护理专著、培养并发展口腔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等,为推动口腔护理学历教育的发展储备力量。

2006 年,医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但是语言沟通障碍使护理人员很难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也严重限制了医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考虑医院将来的发展,李秀娥认真翻阅了所有护理人员的简历,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尽早进行护理梯队组建的顶层设计势在必行。

李秀娥积极与人事处沟通,从北京大学等211 院校选拔英语优异的优秀护理毕业生,组建了医院的护理英语队伍,现在这支队伍能轻松承担外宾接待、讲座口译、外文书籍翻译等任务;她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护士长参加青年教师讲课培训和比赛,提高护理教学技能,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操作过硬、授课水平高的护理师资队伍;她多次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和知名杂志主编来院进行科研培训,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目前,医院已发表13 篇护理SCI 论文,填补了医院护理SCI 论文的空白。

2015 年8 月12 日是我国口腔护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天,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李秀娥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届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口腔护理专委会终于在口腔科的大家庭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2020 年春节前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李秀娥毫不犹豫地取消了休假计划,带领全院护理人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第一时间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和水平。从理论授课到操作示范,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生怕有一点儿遗漏。与此同时,李秀娥坚持每天深入临床一线,实地查看临床工作开展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并听取护理人员意见建议,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有人劝她事务这么多,没必要每天下临床。她却说:“疫情是大事,临床护士很辛苦,看到我,她们会更安心些。”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李秀娥参与了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讨论和制定,参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口腔医疗机构防护手册》,为临床机构开展新冠肺炎防控提供参考。

目前,李秀娥正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调研并构建我国医疗机构口腔专业诊疗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评价指标,起草团体标准《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污染控制与管理》,组织编写口腔护理专著,制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筹备全国首届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士培训等,从而带动我国口腔护理的不断发展,逐渐缩小与国际的差距。

根据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发展需要,医院于2023年新成立门诊管理办公室,考虑到李秀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院领导班子决定由她担任门诊管理办公室主任。面对新任务、新征程,李秀娥始终不忘初心,将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转投到全新的工作领域。与此同时,她仍然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届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国内护理领域学术团体重要职务。李秀娥表示,将继续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带领全国口腔护理同仁砥砺奋斗,一起奔向我国口腔护理事业发展的未来。

猜你喜欢

口腔医院口腔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华西口腔医院医疗诊疗与操作常规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院门诊护患关系与沟通现况问卷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