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加固治理数值模拟研究
2024-03-04张国庆
张国庆
(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80)
0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不可避免会出现高大边坡。在自身重力、降雨、地震力等因素作用下,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可能小于剪切力,从而使剪切面的上下两部分土体产生相对位移,即滑坡现象。滑坡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破坏力极强,如果不能提前识别滑坡或选择的治理方案不合理,容易造成房屋坍塌、交通堵塞等灾害,严重的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抗滑桩具有承载能力强、抗滑效果好等优势,在滑坡治理中应用广泛。但设计人员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时,盲目参考其它项目图纸,不重视滑坡计算[1]。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进一步研究滑坡稳定性及抗滑桩加固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1 工程概况
该滑坡工程坡脚标高约1045m,坡顶标高约1078~1082m,相对高差约33.0~37.0m。滑坡后缘较陡,自然坡度约15°~35°。居民为了在边坡坡面上修建房屋,对边坡坡体进行了开挖,开挖后呈“阶梯状”。潜在滑动面沿泥岩顶,总面积约1.68×104m2,滑体厚度约15~25m,滑坡体积约26.6×104m3,主滑方向170°。在连续降雨天气下,滑坡坡面产生局部变形,出现张拉裂缝。为了避免滑坡进一步发育,拟对其进行加固处理[2]。
通过现场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该滑坡的滑体由粉土、粉质黏土组成,层厚分别为10~16m、2~8m;滑坡前缘局部上覆杂填土,厚2.5~5.0m;滑坡滑床岩性是泥岩,处于干燥状态,强度较高。该滑坡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滑坡体剖面图
滑坡所在区域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1.5°C,相对湿度在65%~70%,多年平均雨量为550mm,且降雨以短时强降雨为主,主要集中在6~9月份。
2 滑坡成因分析
经现场调研,发现该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滑坡前缘与后缘的相对高差较大,导致边坡后缘陡峭、前缘开阔,且滑体上覆的粉土结构松散,孔隙比大,垂直节理较发育,为雨水入渗创造了条件;
(2)边坡坡体中部及后部建设有房屋,增大了坡体的下滑荷载,同时房屋建设的扰动破坏了坡体内的应力平衡;
(3)连续降雨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因素。雨水深入坡体后一部分滞留在坡体浅表层,增大粉土的重度,从而增大坡体下滑力。另一部分雨水入渗补给滑坡地下水,加速了滑坡坡体蠕变。
3 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稳定性分析并不是简单的二维平面问题,而是复杂的三维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以便于更真实地模拟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其主要建模步骤为:导入CAD图纸建模→输入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初始地应力→定义降雨分析步→定义荷载→定义边界条件→划分网格→滑坡稳定系数计算→导出计算结果。
3.1 建立计算模型
3.1.1 本构模型
假设滑坡岩土体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在分析稳定性时选择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简称D—P模型)。D—P模型同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和静水压力对岩土体应力应变的影响[3]。
3.1.2 边界条件
滑坡模型底部可认为是固定端,x、y、z三个方向均约束,且为不透水边界;模型左右两侧、前后两侧分别约束y方向、x方向的位移;模型表面为自由边界,并根据降雨情况设置降雨边界条件。此外,滑坡孔隙水边界条件结合地下水位确定。经过现场详细勘察,该滑坡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是起伏的。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将起伏的地下水位简化成一个斜面。
3.1.3 网格划分
基于滑坡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建立滑坡三维模型,将CAD文件导入ABAQUS软件,生成滑坡三维部件,并划分地层。模型建好后,采用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C3D8RP单元),网格尺寸取1.0m,共划分出2698个单元,3316个节点,如图2所示。
图2 滑坡三维计算模型
3.1.4 降雨分析步
根据当地降雨统计资料,共设置5种降雨工况(工况1~工况5),降雨强度分别为10mm/d、20mm/d、40mm/d、80mm/d、120mm/d,对应的雨量等级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对应的降雨历时均为72h。滑坡渗流计算共有四个分析步:初始步、荷载分析步(滑坡稳态渗流计算)、降雨分析步(滑坡瞬态渗流计算)、折减分析步(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
3.2 滑坡稳定性计算
3.2.1 计算理论
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强度折减法,即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潜在滑动面上的剪应力(下滑力)等于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按某一系数折减后的抗剪强度,此时的强度折减系数就是滑坡稳定性系数Fs,计算公式如下[4]:
式中:
c、φ——滑坡土体折减前的抗剪强度参数;
cm、φm——滑坡土体折减后的抗剪强度参数。
强度折减法判断滑坡是否失稳有三种判据:迭代计算是否收敛及位移突变点、塑性区是否贯通,本文采用第三种判据来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
3.2.2 计算结果
经计算可知:滑坡体有效应力随着降雨持续不断减小,且降雨强度越大,其减小幅度越大。降雨入渗对滑坡坡脚的有效应力影响最大,不利于坡脚的稳定性。同时,滑坡坡脚处高程较低,距离地下水位近,孔隙水压力较小。
在连续降雨天气下,雨水在滑坡表面形成径流,通过滑坡表面的裂缝渗入岩土体内部,使得潜在滑动面以上的滑体含水率提高,重度和下滑力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滑坡经连续降雨后发生较大变形。工况1~工况5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系数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稳定性
由图3可知:工况1~工况5所对应的滑坡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08、1.286、1.255、1.186、1.177。由此可知,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越小。
4 抗滑桩加固滑坡的设计原则及参数优化
4.1 滑坡方案设计原则
结合上文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拟定该滑坡的治理方案为:抗滑桩支挡+截、排水工程+前缘抗滑挡土墙,其关键是抗滑桩的设计。在设计抗滑桩时,应遵循两大原则:
(1)抗滑桩位置要考虑施工可行性,不宜放置在施工机械难以进场或操作的路段;
(2)抗滑桩的桩长、桩间距等要在满足滑坡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优化,以保证治理方案的经济性[5]。
4.2 滑坡推力计算及抗滑桩参数选取
4.2.1 滑坡推力计算
由《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在设计滑坡治理方案时,其稳定系数与边坡类型和边坡安全等级有关。以一级边坡为例,永久边坡在一般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取1.35,永久边坡在地震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取1.15,临时边坡的安全系数取1.25。由于滑坡所处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地震力对滑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计算滑坡推力不必考虑地震作用。
该滑坡共划分了8个条块,每个条块的滑坡推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pi、pi-1——分别为第i个和第i-1个条块的滑坡推力;
ψi-1——滑坡推力传递系数;
r——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Ti——第i个条块的下滑力,kN/m;
Ri——第i个条块的抗滑力,kN/m。
滑坡各个条块的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滑坡各个条块的推力(单位:kN/m)
4.2.2 抗滑桩参数
抗滑桩是嵌入滑坡体内部发挥作用,依靠抗滑桩自身抗剪能力及嵌固层基岩、桩间土体所提供的被动土压力来抵挡滑坡推力。
滑坡在坡脚布置一排抗滑桩来抵抗滑坡推力,初步拟定的设计参数为:桩长24m、桩间距5m,横截面积为1.5m×2m,抗滑桩桩身材料为C30 钢筋混凝土,重度取24kN/m3,弹性模量E=30GPa,泊松比0.2。在模拟计算之前,将抗滑桩设置为弹性体,初始平衡地应力,再计算不同桩长、桩间距下的滑坡稳定性系数,以优化滑坡治理方案。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抗滑桩与滑坡岩土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会影响抗滑桩的加固效果。ABAQUS软件中内置了两种接触属性来模拟桩-土间接触,其中Node to Surface接触的“穿透现象”明显,计算精度较低,故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时建议采用Surface to Surface接触关系[6]。
4.3 抗滑桩治理边坡结果分析
4.3.1 桩间距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桩间距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土拱效应”,且直接影响滑坡治理方案的经济性。利用ABAQUS软件计算桩间距为5m、6m、7m、8m、9m时,滑坡在非天然工况I下的总位移和稳定性系数(见图4所示)。
图4 不同桩间距下滑坡稳定系数
当抗滑桩桩间距从5m增加至7m,桩后土体位移仅增加了5.6cm。说明抗滑桩引起的“土拱效应”逐渐开始发挥,抗滑桩能有效地抵挡滑坡推力;桩间距从7m增加至9m,桩后土体位移变化幅度大,增加了13.9cm,说明“土拱效应”减弱,抗滑桩对滑坡的加固效果也减弱。此外,在抗滑桩桩间距变化的过程中,桩前位移无明显变化。
图4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抗滑桩间距的增加,滑坡的稳定系数不断降低,但降低速率逐渐变缓。当抗滑桩间距从5m增加至9m,滑坡稳定系数分别降低了0.09、0.08、0.05、0.03。当抗滑桩桩间距≤7m,滑坡稳定系数呈骤降趋势;当抗滑桩桩间距超过7m,滑坡稳定系数变化不明显,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差。综上,建议该滑坡的抗滑桩间距不超过7m。
4.3.2 桩长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抗滑桩桩长也会直接影响滑坡治理工程的造价。为了提高滑坡治理方案的经济性,利用ABAQUS软件计算抗滑桩桩长为16m、18m、20m、22m、24m时,滑坡在非天然工况I下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其它设计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滑坡稳定系数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当抗滑桩桩长从16m 增加至24m,滑坡稳定系数分别提高了0.022、0.020、0.018、0.007。说明抗滑桩桩长>22m后,滑坡稳定系数变化不明显,在滑坡治理设计时不可盲目增加桩长。
5 结束语
本文依托某滑坡工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分析滑坡在连续降雨条件及抗滑桩加固前后的稳定性,得到以下结论:
(1)有限元法模拟滑坡工程的关键是设置本构模型、边界条件、网格划分、设置降雨分析步等;
(2)连续降雨会增大滑坡下滑力,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诱发滑坡失稳,且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滑坡稳定性越小;
(3)抗滑桩加固滑坡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并准确计算滑坡推力;
(4)在抗滑桩加固滑坡后,其稳定性明显提升,且桩间距越小、桩长越大,稳定性越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滑坡工程治理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