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深度交谈
2024-03-04丽贝卡罗兰谭新木王蕾
□文/丽贝卡·罗兰 译/谭新木 王蕾
我们经常过分强调有明显答案的问题,忽略了更复杂或答案不太明显的问题。要改变这种趋势,请从与孩子一起探索开始,说出你的想法和疑问,强调你的问题是受孩子启发而来的。由此开启谈话,然后退后一步,看看孩子会说什么。孩子们常常会因此很兴奋,因为他们意识到,有些事情成年人也不知道或还没有弄明白。
话虽如此,除了快速反应之外,你不会总是有精力进行完整的交谈。在另外一些场合,当你与另一位成年人交谈时,你的孩子问了一个问题,你可能没有时间回答。这种情况将有助于孩子学会在什么时候不说话。不过,当时机成熟,这些对话是至关重要的。每次进行这类谈话,你都在培养孩子们日后可以养成的习惯。
日常学习:探索因果关系
究其根本,这些习惯能让孩子了解世界。他们从年幼的时候起就有天生的学习动力。当年幼的孩子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研究表明,他们每天至少要问 93 个问题)时,可能听起来很烦人,但这是因为“问题”让他们的心头痒痒,因此他们通常只是在挠痒痒。当孩子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释时,他们再次发问的可能性是得到满意解答的两倍。孩子的问题经常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这看起来似乎是随机的。7 岁的索菲曾经问我:“我有三个问题:谁发明了‘停止’这个词?为什么会有星星?当你睡觉时,你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研究结论怎么说?
一项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孩子能更好地记住别人在回答他们问题时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在他们没有提问时所得到的信息。在另一个实验中,如果父亲问 2 岁的孩子“五个 W”问题[即“谁(who),什么(what),在哪里(where),什么时候 (when),为什么 (why)”]时,孩子们会使用更复杂的句子和更难的单词。如果父亲多问这类问题,一年之后,孩子的推理能力会变得更强。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必须知道答案。虽然很多问题几乎从来都与我们自身无关,我们却强行将这些问题与自己关联起来。当不知道如何正确回答时,我们会感到担忧,或者在无从回答时感到沮丧。其实,更简单、更吸引人的回答就是直说我们不敢肯定——比如在说“这是我的想法,你是怎么想的”之后,再解释你为什么这么想。当孩子听到你说出你的思维过程时,他们就学到了思考问题的范式。他们也会对自己并非无所不知而感到安心。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从解释因果关系、提出因果问题中受益。如“东西如何运作”和“事情为何发生”之类的问题,有助于孩子探索和理解世界,不管他是 2 岁还是 13 岁。
提出“为什么”和“怎样”这类问题,并深思熟虑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以“睡觉时你大脑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为例,你可能会说:“我想它会关机。”但是当你做梦的时候呢?它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在运作?说出你知道的,例如,也许你听说过梦可以帮助人梳理白天的事情。或者直说你不知道,那就试着在网上搜索“睡眠中的大脑”,或者问问孩子入睡是什么感觉,还记得他做过的梦吗?把你的理解说出来,即使你不确定答案正确。“我认为它不会关机,”你可能会说,“但可能会慢下来?让我们查一下。”
诚实回答问题,并开始与孩子交谈,有助于你与孩子建立联系,让他觉得你不是在控制他,而是对他做出积极回应。从日常互动开始,与其回避问题,不如尝试更深入地探讨。比如,你 4 岁的孩子注意到云朵在聚集,你问:“这些云意味着什么?”他说:“下雨或下雪。”带着他更进一步思考。假设现在温度是零下12 摄氏度,他认为会下雨还是下雪?为什么?他见过外面温暖的时候出现暴风雪吗?在孩子好奇心的浪潮中冲浪。如果可能的话,你自己也要保持好奇心。你的精力和好奇心会滋养孩子,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和学龄前儿童来说都是如此。
让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和一个年幼的孩子一起:
做出小调整:深入探索 1
第二个例子,与大一点的孩子一起:
做出小调整:深入探索 2
在这两个例子中,家长并非无所不知,也没有完美的答案。相反,家长把问题看作探索的机会,邀请孩子以新的方式拓展自己。这样的交谈教导孩子:每个人都会提出问题,不知道答案可能是一个机会,而不是耻辱。
你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类似的想法和问题。唯一的区别是,你的抽象程度和用词。就拿重力这样的“大概念”来说吧。即使是一个 3 岁或 4 岁的孩子也可以参与最基本的谈话。比如:“为什么物体总是朝下掉而永远不朝上掉?”大一点的孩子会想:“如果我们的重力变小了会怎样?是否所有的东西都会飘浮起来?还是朝向天空移动?”也可以讨论更微妙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物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地面。定期检验孩子对交谈中提到的问题的理解程度。除非你向孩子提问,否则你可能会认为孩子没有理解或已经理解——但你无法确定。
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提出这类问题也能让阅读变得有趣和吸引人——无论主题是什么。这一切都与互动有关,用书籍作为深入交谈的跳板。但我们却不是这么看待阅读的。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试着读尽可能多的书。或许你也听过这样的话:你应该每晚读 20 分钟,或者一周读两本书。在这种心态下,孩子应该安静地倾听。大一点的孩子则经常被告知要关注他们读了多少书,而不是关注他们理解了多少或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书。所有这些都很难让人持续保持动力,所以很多孩子会觉得阅读很有压力或枯燥乏味——尤其是当书的内容不容易读的时候。
“请不要打断我。”我听过父母在给孩子读书时这样说。但在阅读过程中插嘴其实是件好事,它表明孩子正投入其中并跟上了节奏。事实上,正如许多研究发现的,孩子的参与程度对他们的学习最为重要,而不是单纯与读了多少书有关。对话式阅读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进理解的方法,它意味着围绕一本书进行对话。首先要注意孩子被什么吸引,你对他的看法发表意见(评估),并鼓励他继续说(扩展)。你将他的话重新措辞,进行补充,然后重新开始。事实是,在阅读过程中会打断和提问的孩子,可以学到更多,最终也会更有动力和好奇心。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根据孩子不断发展的技能更换问题,注重和孩子的世界相关联的问题,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