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作简易日晷

2024-03-04张军

科学大众(中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卡槽日晷竹签

张军

农耕时代,为了不误农时,确定合适的节令非常重要。

约4 000年前,黄河流域就出现了圭表测影确定节气的方法。“表”是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的杆子或石柱,正午时分的表影会沿南北方向,投射到水平地面上;“圭”的本质是沿南北方向平躺在地面上的刻度尺,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图1)。每年太阳到最南方的那一天,黑夜最长,正午时圭尺上的影子也最长,那一天确定为冬至;每年太阳到最北方的那一天,黑夜最短,正午时圭尺上的影子也最短,那一天确定为夏至。两个夏至日或两个冬至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了。白天和黑夜时长相等的两天,分别为春分日、秋分日。这样通过圭表上日影的长短,就可以将时间量化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能用“一寸”来形容光阴就源于此,把计时器叫作“表”也源于此。后来,有的石柱计时功能淡化,逐漸演变为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矗立的装饰柱,上面刻有寓意丰富的精美图案,这就是华表了。

古人如何保证“表”是竖直立在地面上的呢?根据古籍可复原过程。将8根粗绳的一端都固定在表的顶部,把表插入坑里竖起来,让8根绳子分别在表的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垂下。当8根绳子都贴附在表面上时,表就处于竖直状态了。今天看来,这其实用到了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

表越高,圭尺越长,测量就越精确。河南登封观星台其实就是一套规模超大的圭表(图2)。高耸的城楼式建筑高度超过9米,相当于表。正午时分,阳光照射,表上部水平放置的铜横梁的影子便会落在圭上。圭则是一个南北走向、平躺在地面上的长堤形青石建筑,长度超过30米。石圭上表面有两股水道,水道里注入水流,即可检测圭面是否水平。我们也可以做个类似实验,在桌面上放个金属卡槽,在槽内注入水,根据卡槽边缘到水面距离相等,就可以判断卡槽上表面是水平的了(图3)。

观星台由元朝郭守敬主持设计建造。郭守敬团队推算的回归年为365.242 5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仅差几十秒,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日”当然指太阳,“晷”是太阳投射的影子。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是一个大圆盘子,通常用石头制作。晷针垂直穿过晷面中心,相当于“表”,通常用铜制作。日晷安放在石台上,晷面呈南高北低倾斜;晷针的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图4)。

当太阳从空中经过时,晷针落在晷面的影长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按道理,根据影长或方向都可以计时。家里如果有院子或开放的阳台,就可以体验一下影子计时了。找个平面,画个圆(相当于晷面),在圆心竖直固定一根竹签(相当于晷针)。每过1小时,用笔在平面上描出竹签影子,并标上对应的时刻。第二天再来描影子,看一下同一时刻的影子与上一天是否重合。你会发现,相邻的几天内,影子通常并无太大变化。但是,相等的时间内对应的影子夹角大小不相等。

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相邻影子之间的夹角相等呢?

把晷面抬起来,使其与赤道面平行,这时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由几何知识可知,晷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度数正好等于当地的纬度(图5)。这时,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晷针影子转过相同的角度,这样一来,晷盘上的时刻就可以等分了,这就是赤道式日晷的工作原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比较适合使用赤道式日晷。每年春分之后,晷针的影子落在晷盘的正面;秋分之后,晷针的影子则落在晷盘的背面。晷盘正面,晷针影子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晷盘背面,晷针影子则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然,日晷上也可以标出季节和月份。

可以先在纸上画出晷面正面(图6)与背面(图7)的时刻,然后剪下来贴到晷面上。晷盘可以用KT板、泡沫板制作,也可以用硬质的卡纸制作。晷针用竹签即可,但是,如何让晷针与晷盘保持垂直并且固定牢靠,大家就要多动点儿脑筋了。

注意:要让晷针下端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图8)。

制作完成以后,放在水平窗台上,中午12点时,微调晷面朝向,让晷针的影子与指向12点的刻度线重合,这个日晷就可以真正用来计时了。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地平式日晷和垂直式日晷的工作原理与制作方法。

(责任编辑:白玉磊)

猜你喜欢

卡槽日晷竹签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简易日晷
一种侧向插装型车牌架
电池拉环
竹签陀螺站起来
日晷的原理及制作
与“日晷”有关的地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