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收到过脑卒中“预告信”吗

2024-03-03薛雁

祝您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低密度心脑血管

薛雁

生活中您可能會发现,有些人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血脂”)数值很高,却没有心脑血管病,而有些人的低密度脂蛋白数值正常,却突然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脂蛋白(a)在“兴风作浪”。

脂蛋白(a)也是坏胆固醇,甚至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坏”。脂蛋白(a)高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主动脉瓣钙化和狭窄等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蛋白(a)和我们熟悉的“坏家伙”——低密度脂蛋白是兄弟关系,都富含胆固醇。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原料,斑块越多,越容易出现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简单来说,就像水管经过“风吹日晒”逐渐变硬、变脆,很容易破裂。

这些脂蛋白会折叠成各种形状,包裹着胆固醇和脂肪类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变硬),经过多年的潜伏,最终爆发,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还有研究发现,脂蛋白(a)可能会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体内形成血栓在临床上是非常凶险的。

有的人做完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其他血脂指标都正常,唯独脂蛋白高(a),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脂蛋白(a)水平与基因有关,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且有地域和种族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脂蛋白高的情况。它更让人头疼的是,即使你尝试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锻炼这些能降低胆固醇的手段,但对于降低脂蛋白(a)来说,可能也并不奏效,它比低密度脂蛋白“更坏”、更难对付!

另外,脂蛋白(a)增高还可见于各种炎症反应、妊娠和长期服用生长激素等。在排除以上情况后,脂蛋白(a)浓度增加才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能大家会说,既然脂蛋白高(a)是天生的,又没有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查它有什么用呢?成年人一生至少要检测1次脂蛋白(a),就像血糖、血压一样,它们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脂蛋白(a)还有指导血脂治疗的作用。

举个例子,患者在没有检测脂蛋白(a)前,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6毫摩/升,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检测脂蛋白(a)后发现异常升高,则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进一步降低到1.8毫摩/升才行。

脂蛋白(a),被医学科学家们定义为心脑血管病的精准指向标,若符合以下情况,建议进行检测。

(1)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2)中青年心脑血管病患者。

(3)血脂水平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者。

(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遗传性血脂异常者。

(5)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

(6)未确定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血脂项目正常者。

如果发现脂蛋白(a)大于900毫克/升,家族成员中其他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目前将300毫克/升作为脂蛋白(a)的风险临界值,即小于300毫克/升为良好水平,140—300毫克/升为临界水平,大于300毫克/升为风险水平,大于500毫克/升为高风险水平。

当脂蛋白(a)大于300毫克/升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者的3倍;脂蛋白(a)大于500毫克/升时,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危险性可增加到4倍以上。

体检发现脂蛋白(a)高后,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定期监测。虽然脂蛋白(a)高的人,终生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但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连降胆固醇的“王牌药物”——他汀类药物,也对它束手无策。研究数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反而会使脂蛋白(a)水平升高10%—20%。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都高,那么这药还能吃吗?

当然能!并且要更积极地吃。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带来的获益,远远大于他汀类药物升高脂蛋白(a)导致的风险。不过大家也别着急,现在已有多个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效果均不错,相信不久后将造福人类。

这里有一些“武器”,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目前,高脂蛋白(a)治疗的核心原则有两条:一是尽可能把其他可控制的血脂指标控制好;二是更加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

(1)每天保证摄入充足的水。

(2)保持心情愉悦。

(3)主食要多掺杂粗粮,每餐七八分饱。

(4)平时多吃玉米、燕麦、大豆、菌类、茄子、桑葚、苹果、猕猴桃、坚果等这些含膳食纤维比较多的新鲜蔬果和谷物,有助于抑制胆固醇的产生。

(5)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鱿鱼、墨鱼、生蚝等海鲜,其胆固醇含量也较高。

(6)少吃夜宵,尤其是火锅、羊汤等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进入体内会转化成甘油三酯,间接升高胆固醇。

(7)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奶油蛋糕、零食等,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害。

(8)避免久坐,特别是上班族,每隔一段时间要起来活动一下。

(9)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通讯员    王坚连)(编辑    周逸宁)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低密度心脑血管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