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石墨烯养护鼻罩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2024-03-02张丽净刘南仙赵辉明陈月华
张丽净,刘南仙,赵辉明,陈月华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石家庄 050000)
变应性鼻炎属于过敏性疾病,也称“过敏性鼻炎”,主要指易感人群暴露于尘螨、霉菌、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时,产生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鼻黏膜免疫性疾病[1-2]。变应性鼻炎影响着全球约4 亿人口,发病率为30%;我国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达38%,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及学习,需及时给予患者治疗措施[3-4]。针刺是变应性鼻炎常用治疗方式,可调节患者经络,能驱邪、宣通鼻窍,但单一治疗疗效不甚理想。变应性鼻炎发病与吸入过敏原密切相关,石墨烯养护鼻罩纳米材料化学及物理性能良好,利于改造,可改造为养护鼻罩用于鼻炎患者,平衡鼻腔与外部环境压,防尘抑菌。故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配合石墨烯养护鼻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4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为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患者,根据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编号201911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变应性鼻炎[5]的诊断标准,属于轻度变应性鼻炎;中医诊断符合相关标准[6];年龄20~60 岁,性别不限;治疗前7 d 内未给予相关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病、免疫系统病、血液系统疾病、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者;合并鼻部其他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者;近3 个月内使用过抗鼻炎、激素药物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针灸治疗禁忌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嘱咐患者避免接触变应源,鼻腔内局部给予抗组胺药或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每晚8 点给予患者石墨稀养护鼻罩(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开启及佩戴石墨稀养护鼻罩,开启USB 温控线,调控至患者舒适温度,设置好加热时间,加热60 min。连续治疗8 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取印堂和迎香穴。清涕加双侧脾俞和肺俞穴;怕冷和畏风加双侧风池穴以及大椎穴;鼻塞重加双侧合谷和上迎香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印堂和迎香穴要求快速进针,随后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配穴进行针刺治疗,所有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治疗5 d 后休息2 d,连续治疗8 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血液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 特 应 性 免 疫 球 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 IL-5)、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水平,试剂盒厂家为上海继锦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let-7e 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 (aquaporin 1, AQP1)水平,试剂盒厂家为上海彩佑实业有限公司;采用BeamCyte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辅助性T 细胞2(helper T cell 2,Th2),仪器生产厂家为常州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2 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通过鼻前庭无菌培养管采集鼻腔分泌物,95%乙醇固定,染色,100 倍镜下检测EOS。
3.1.3 鼻腔菌群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将灭菌试纸缓缓插入鼻窦,提取鼻腔分泌物,经培养基培养后,将菌落固定、染色,内镜下检测需氧菌/真菌情况。
3.1.4 过敏性鼻炎鼻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和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过敏性鼻炎TNSS 和TNNSS进行评分。TNSS 评价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情况,总分16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TNNSS 评价患者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眼部或鼻部瘙痒、口腔上颌部或鼻疼痛、头痛等症状,总分5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
3.1.5 发作次数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年内鼻炎发作次数。
3.1.6 生活质量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RQLQ 包含情感、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睡眠、活动等 7 个项目,总分168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3.2 疗效标准[7]
显效:鼻塞、鼻痒、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消失,3 个月无复发。
好转:鼻塞、鼻痒、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好转,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 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
由表3 可见,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液指标(MCP-1、cAMP、IgE、SIL-2R、IL-5、cGMP、IFN-γ、let-7e、AQP1 和Th1/Th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CP-1、IgE、SIL-2R、IL-5、cGMP和 AQP1 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AMP、IFN-γ、let-7e 和Th1/Th2 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MCP-1、IgE、SIL-2R、IL-5、cGMP 和AQP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AMP、IFN-γ、let-7e 和Th1/Th2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项目 治疗组(47 例) 对照组(47 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MCP-1/(pg·mL-1) 87.19±10.21 61.71±5.251)2) 87.63±10.65 72.11±7.341)cAMP/(ng·L-1) 15.32±2.30 20.05±2.011)2) 15.55±2.45 18.14±2.191)IgE/(IU·L-1) 25.65±2.16 11.77±1.051)2) 25.79±2.33 13.02±1.191)SIL-2R/(ng·mL-1) 334.29±22.51 149.58±17.111)2) 335.63±23.35 164.16±20.041)IL-5/(ng·L-1) 45.15±11.20 22.45±6.141)2) 45.86±11.14 30.32±8.731)cGMP/(ng·L-1) 9.83±1.26 8.05±0.841)2) 9.74±1.21 8.96±1.081)IFN-γ/(pg·mL-1) 1.35±0.28 3.09±0.761)2) 1.41±0.32 2.11±0.521)let-7e/(g·L-1) 0.55±0.14 0.98±0.251)2) 0.53±0.13 0.73±0.211)AQP1/(pg·mL-1) 51.25±4.72 40.33±3.161)2) 51.41±4.92 45.12±4.021)Th1/Th2 11.76±2.08 15.25±3.041)2) 11.91±2.13 13.52±2.291)
3.4.3 两组治疗前后EOS 水平、需氧菌/真菌及1 年内发作次数比较
由表4 可见,两组治疗前EOS 水平、需氧菌/真菌及1 年内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OS 水平及1 年内发作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EOS 水平及1 年内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需氧菌/真菌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OS 水平、需氧菌/真菌及1 年内发作次数比较
3.4.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由表5 可见,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TNSS、TNNSS和RQLQ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NSS 评分 TNNSS 评分 RQLQ 评分治疗组 47 治疗前 11.59±2.25 3.20±0.85 115.61±20.35治疗后 5.18±1.141)2) 1.06±0.211)2) 72.23±12.511)2)对照组 47 治疗前 11.44±2.32 3.13±0.83 116.15±20.87治疗后 6.37±1.261) 1.61±0.321) 89.18±15.831)
4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属于慢性非感染性炎症。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有2 个阶段,分别为致敏阶段和激发阶段。在致敏阶段,当外来变应原初次接触和刺激鼻腔黏膜,鼻黏膜下的抗原摄取变应原,信号传递至辅助性T 细胞,对其产生刺激作用,促进辅助性T 细胞分化为Th2 细胞,Th2 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B 细胞产生特异性IgE,在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表面结合高亲和力的受体,此阶段为激发阶段作准备;当变应原再次接触鼻腔黏膜,可立即结合特异性IgE,介导免疫活性细胞、多种炎症因子,促进炎性介质释放,产生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产生病理改变,引发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诱发疾病[8-12]。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多由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所致。肺为娇脏,开窍于鼻,若其先天禀赋不足,卫表不固,易受风、热等外邪侵袭,伏于肺部,损伤肺气,肺气虚则鼻腔壅塞,化为涕,风、热邪气无泄,循经上犯鼻窍,进而诱发疾病[13-14]。
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给予相应穴位刺激治疗疾病。本研究治疗所用印堂穴属督脉,可通鼻开窍;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散风热,通利鼻窍,调气血;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可补虚清热,补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可疏风温经散寒;大椎穴属督脉,是足三阳经和手三阳经的交汇处,可通督行气,疏通经络;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风清热,活络;上迎香穴属于经外奇穴,可清利鼻窍,活络止痛,宣络通窍,疏风清热。诸穴合用,共达疏风散热、活络、宣通鼻窍之功。针刺可调节机体IgE表达,通过TSLP-OX40L通路调节Th1/Th2平衡,减少炎性因子分泌及EOS 浸润,改善鼻炎患者临床症状[15-16]。
石墨烯养护鼻罩纳米材料具有较好化学及物理性能,人体自身的远红外频谱集中在4~14 µm,与石墨烯养护鼻罩发热时释放的远红外几乎一致,作用于人体可渗透机体,引起细胞中分子及原子共振,非常有利于人体吸收,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激活人体细胞传导,促进淋巴回流,松弛肌肉,扩张血管,血流量随之增加,利于炎症介质代谢,产生调节免疫系统、消肿、抗炎的作用;石墨烯养护鼻罩加热鼻罩运用于变应性鼻炎可降低患者鼻部肌张力,对患者感觉神经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密闭加热可产生物理隔绝,平衡外部环境和鼻腔压差,防尘的同时具有超强的抑菌、抗螨、灭螨功能,减少变应性鼻炎发作,改善患者病情[17]。
变应性鼻炎患者多伴随Th1/Th2 平衡异常,变应原刺激可促进Th2 细胞分化,诱导炎症产生,打破Th1/Th2 平衡,IL-5 为Th2 产物,在变应性鼻炎中高表达,产生炎症状态;IFN-γ由Th1 分泌,可抑制机体炎症细胞,减少炎症反应;SIL-2R 是变应性鼻炎特应性指标,为T 淋巴激活产物,可用于观察患者病情[18];AQP1可加重炎症,促进腺体分泌,增加患者水样鼻涕症状[19];MCP-1 为趋化因子,当Th2 细胞过度表达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MCP-1,从而加重炎症[20];let-7e 属于miR-let-7 家族,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当机体存在炎症反应,let-7 呈低表达状态,利于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加重炎症损伤[21]。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Th1/Th2、IFN-γ、let-7e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5、MCP-1、AQP1、SIL-2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配合石墨烯养护鼻罩治疗可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状态,抑制机体炎症,提升let-7e 水平。过敏性鼻炎产生的核心机制是特应性IgE 介导的变态反应,EOS 水平呈升高趋势[22]。cAMP、cGMP 是细胞内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二者相互制约,调控正常生理状态,二者表达失衡,可导致机体免疫产生异常[23]。治疗组治疗后cAM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E、EOS、cGM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刺配合石墨烯养护鼻罩治疗可提升患者cAMP 含量,降低鼻腔分泌物EOS、IgE 水平。此外,治疗组患者1年内鼻炎发作次数及TNSS、TNNSS、RQLQ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需氧菌/真菌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7.2%),提示针刺配合石墨烯养护鼻罩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鼻腔菌群无明显影响,但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鼻炎发作次数,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