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素养框架研究

2024-03-02于浩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专业发展教育改革

摘 要:本研究专注于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素养框架,旨在揭示其内涵和要素,以及这一转变对教育改革的影响。考察了高校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角色变化,教师对技术使用的需求和挑战,以及技术如何为教育改革提供机遇。本文重点探讨了应对数字化转型,未来教师素养的概念、内涵、要素,包括技术素养、教学素养、生涯发展素养、伦理素养和情感素养。强调了自我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等关键要素。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对高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的建议,以及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结果为未来教师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未来教师素养,高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教育改革,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1-0048-09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正见证着教育方式的重大转变。美国OpenAI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仅一周内便吸引了超过100万用户体验,到2023年1月末,其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大关,引发了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这一现象是21世纪“数字时代”特征的体现,一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深刻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教育内容的传递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引导者、设计者和评估者。这种转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养,作为教师能力的集合,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数字时代,教师不仅需要保持传统的教师素养,还必须掌握新的技术技能,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学环境。因此,研究数字时代下的教师素养对于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和定义数字时代下高校教师的未来素养框架,以应对这一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一、数字时代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高校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角色变化

在数字时代,高等教育教师的角色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源于对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新认知,以及教育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出现,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和评估者。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2]。这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协同学习、反转课堂等新型教学策略。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成为了学习者。为了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有效地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新的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使学习更具互动性、生动性和个性化。教师需要理解和熟悉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同时具备数字技能、创新能力和数字领導力[3]。此外,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也成为了创新者。这种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使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如利用教育技术设计和实施基于游戏的学习、情景模拟、虚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这种创新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验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以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持续改进和发展。

然而,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整合技术到教学中。尽管有许多新的教育技术,但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仍是一个问题。教师的信念和态度、学校的支持、以及专业发展机会等都会影响他们整合技术到教学中的能力和意愿[5]。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他们需要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有效地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支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动力,是教育决策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教师对技术使用的需求和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对技术的使用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需求和挑战涉及教学、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多个方面,同时也受到个人、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在专业发展方面,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参与专业社区,以及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在学术研究中,技术的使用则关键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编写和发布,以及学术交流和合作。

然而,教师在使用技术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个人层面上,教师的技术能力、信念和态度是关键因素[6]。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但缺乏有效使用技术的信心和技能。此外,教师的信念和态度,如对技术可能威胁教学权威或增加工作压力的担忧,可能导致对技术的抵触感。组织层面上,学校的支持、资源和政策对教师技术使用的影响同样显著。如果学校能提供充足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定期的技术培训,以及鼓励技术使用的政策,将显著提升教师的技术使用水平[7]。然而,由于经费、人力和设备的限制,许多学校无法满足教师的技术需求。社会层面上,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技术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同时,评估和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技术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技术如何提供教育改革的机遇

在数字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机遇,这些机遇可以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管理四个方面来理解。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变得更加动态、互动和个性化,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和在线平台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学习工具的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水平[8]。技术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帮助他们掌握21世纪的关键技能和素养,如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技术素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协作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编程工具来查找信息、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数字社会的需求。对于教师而言,技术支持了他们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够持续学习、更新、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教学社区和微博等渠道获取新知识、分享经验、接受反馈,并利用学生反馈系统和教学分析工具来了解和改进教学效果。在教育管理方面,技术的应用使管理和决策过程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学校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系统、学习分析工具、教学评价系统和质量保证工具来追踪学生进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并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提供在线教育服务,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9]。

然而,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依赖于教师的技术素养、学校的技术环境以及社会的技术政策和文化。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改进学校的技术环境,以及推动社会的技术改革和发展。

二、应对数字化转型:未来教师素养概念、内涵、要素

(一)从传统到未来:教师素养的演变与发展

教师素养的发展从传统教师角色到未来教师素养的演变,体现了教育领域对教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多样化。

传统上,教师素养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对教师素养的传统理解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共识。按照传统观念,教师素养主要涵盖教学技能、课程知识、学生理解、教学计划与策略、教学评估、以及专业发展。教学技能涉及引导讨论、演示、问询、提供反馈等技术性技能,而课程知识包括学科内容和教育知识。学生理解则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特性。教学计划与策略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等,而教学评估则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专业发展则指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新教育知识的学习。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教师素养的定义也在发展。Ross等人研究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专业发展程序,该程序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成长领域进行选择。这种方法体现了未来教师素养的关键方面:自我驱动的学习和专业成长。这种自我驱动的专业发展体现了教师素养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和自我提升的转变[10]。此外,未来教师素养还包括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Li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将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整合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对新技术的适应和应用能力是未来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1]。Cazzol的研究强调了问题为本学习(PBL)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識,还要激发学生的信息搜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方法体现了未来教师素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12]。Mendonca的研究指出,当前大学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但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不足。他们提出,为了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工作,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策略来优化他们的反思和教学实践[13]。这表明,未来教师素养需要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创新。综上所述,教师素养的发展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利用能力,转变为包括自我驱动的学习、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这种转变反映了教育领域对教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多样化。

(二)未来教师素养的定义

未来教师素养的定义正在不断演变,以适应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变化。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正式发布,强调了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的重要性,以促进教育发展。这一标准认为,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即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来收集、处理、传播、管理和评估数据的能力,以及发掘、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挑战的能力。在数字化趋势下,教师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面对未来教育趋势,尤其是数字化教育环境时,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这不仅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还包括一系列的软技能[14]。Selwyn指出,未来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多地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掌握包括技术技能、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各种技能[15]。

此外,根据最近的研究,未来教师还需要具备跨学科技能、数字素养、批判性思考和论证能力、AI和ICT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近期的学术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Jang强调了STEM教育中跨学科技能的重要性,这表明未来教师需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16]。Hizam等人的研究则突出了数字素养在教育者素养中的重要性,包括技术素养、知识深化、呈现技能和专业技能[17]。Gaona强调了未来教师在使用技术工具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论证的能力[18]。Chan探讨了AI在教育中的潜力,强调了教师需要发展AI素养,并理解如何将AI与教学和学习有效结合[19]。Palagolla的研究显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教育中的有效整合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至关重要,这暗示了未来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ICT技能[20]。这些能力反映了教师在数字时代的多维素养,包括对数字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以及在其他各种教育技能上的高水平表现。

未来教师还应具备高度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以保持教育的前瞻性和领先性。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深远,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养,以应对这种影响。这包括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技术,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如何影响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调整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教育视野和创新精神。综上所述,未来教师素养的定义是多元且复杂的,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在数字时代,这种素养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将决定教师是否能有效地适应和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

(三)未来教师素养的内涵

随着教育方式的快速变化,未来教师素养的内涵也变得愈发丰富和多元。依据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 (P21) 的研究,将未来教师素养划分为技术素养、教学素养、生涯发展素养、伦理素养和情感素养等几个关键维度[21]。

1.技术素养

在数字化教育时代,未来教师的技术素养成为其核心素养之一,这不仅涉及对各类教育技术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还包括对这些工具本质及其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入理解。技术素养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对教育技术工具的熟练运用。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育技术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管理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元素。未来教师需要将这些工具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评估反馈等多个环节,例如,在教学设计阶段,利用这些工具为学生设计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在课堂实施阶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评估反馈阶段,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另一方面,技术素养还体现为对教育技术工具本质及其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入理解。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最佳应用场景,还要关注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例如,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智能教学助手、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估系统等[22]。这些新技术工具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理解和准备,以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工具的优势,同时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2.教学素养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教学素养成为了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这种素养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类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未来的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教学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超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更为创新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23]。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来主动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未来教师还需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类教学策略的能力。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工具来实施各类教学策略,如在线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24]。这些策略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风格。然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这些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决策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课程目标和教育环境,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动态调整。

3.生涯发展素养

生涯发展素养是指教师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能力,这对于应对新的教育挑战至关重要[25]。这一素养体现在对新教育理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學习与理解,以及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和改进。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师面临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不断更新,如新的教育技术、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如教师培训、学术研讨会和在线学习,以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和知识。此外,教师还需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寻找、筛选和消化教育资源,以满足自己的教学需求。同时,未来教师还需具备反思和改进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评估和调整的复杂过程。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从中识别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策略进行改进。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反思,还包括对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师角色的深入思考。此外,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过程也需要教师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和交流,以获取多元化的反馈和建议。这样的综合能力,使得生涯发展素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4.伦理素养

伦理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当前数字化教育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素养涉及理解和遵循数字伦理和法规,如学生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保障以及网络道德宣导,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道德行为,还涵盖对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培养。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遵守一系列伦理规范和法律要求,包括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教育技术,以及确保网络安全。这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技术的使用规则和风险,如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以防止教育数据滥用和网络攻击[26]。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并遵循教育技术使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如版权法、隐私法和儿童在线保护法。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遵守数字环境中的公民道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包括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和隐私、遵守网络规则,以及维护公平、公正、诚实和尊重的网络环境。教师不仅需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体验和反思网络道德,这是培养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重要环节。这种素养教育旨在教导学生如何在网络社会中负责任地行为、参与网络活动,并做出道德决策[27]。这样的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道德水平,也为构建更加健康和安全的数字社会做出了贡献。

5.情感素养

教师的情感素养,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尤显重要,它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情感素养涵盖了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理解与关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中的情绪反应。研究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这在数字化教学中尤为重要,要求教师通过线上互动和沟通,如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和视频通讯等,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数字环境中,学生常面临各种情绪反应,如愤怒、悲伤、恐惧和喜悦等。教师的情感素养在此扮演关键角色,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情绪,并引导他们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如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从而减少情绪困扰并提升学习效果和生活满意度[28]。此外,情感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情绪智慧至关重要。情绪智慧和心理韧性是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实现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通过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情绪智慧。同时,通过情绪支持和心理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坚韧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

总的来说,未来教师素养的内涵涵盖了多个关键维度,而这些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这些素养,以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四)未来教师素养的关键要素

对于21世纪的教师来说,教师素养的框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反映了教师在应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挑战时所需的关键能力。

1.自我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

在21世纪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面临着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技术的挑战。现代教师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持续学习者和创新者,以应对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这种持续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涉及对新的教育理念、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进修课程和学术会议来实现持续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获取新知识和分享经验的机会,还有助于扩大职业社交网络,提高专业认同感和满足感[29]。同时,这些活动使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趋势,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质量。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社区实现。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自我调节学习进度和深度,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30]。通过参与在线社区的交流和合作,教师能获得来自同行和专家的反馈和支持,提升教学效果和满意度。Hargreaves和Fullan指出,自我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提升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种发展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反思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应对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大价值[31]。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学术研究已经广泛确认,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属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2]。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如何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例如在线讨论区、即时通讯工具和虚拟课堂,来促进与学生的互动,成为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构建和分享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区和即时通讯工具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和反馈,通过虚拟课堂组织在线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知识共享。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如学习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追踪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以提供更精确和个性化的教学反馈和干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建立和维护与学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教师-学生关系理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33]。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在线互动,如个人消息、公开赞扬、在线辅导等,来展示关心和支持,增强学生的信任和连接感。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公正和透明的在线行为,如公开规则、公正评价、反对网络欺凌等,来维护在线环境的公正和尊重,保护学生的权益。

3.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互动和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个关系网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不仅需要有效地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还要与家长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效沟通是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教师需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从而提供更有效的家庭支持。在数字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学校网站等数字化工具进行实时沟通,定期发送学生的学习报告和课程信息,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校活动,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此外,教师需要与家长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机会。根据社区文化资本理论,社区资源和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作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社区资源和环境融入学校教育,例如,与家长和社区组织合作开展学校外的学习项目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区环境相连接。最后,教师需要借助家长和社区的支持来应对学生的学习挑战和困难。根据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影响。家庭中的冲突和贫困,社区中的犯罪和暴力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与家长和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34]。

三、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建议

(一)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素养的研究正受到日益增长的关注。尽管现有研究已经涉及了教师素养的多个关键方面,但对于这一领域的全面和深入解读仍有待提升。未來的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教师素养的多元性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素养作为一种综合性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多种素养。因此,实证研究在探究这些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次,研究还需深入探讨技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目前对于技术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尚不充分了解。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此外,研究还应关注教师素养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教师素养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留在教育领域的可能性以及职业发展。因此,未来研究应关注教师素养如何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综上所述,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深入探索教师素养在数字时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考察。这些研究方向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素养的理论框架,也将为教育实践提供实质性的指导。

(二)对高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的建议

在数字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面临着适应环境变化的挑战。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认识到数字化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教学的补充,而是可能根本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关键因素。教师应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方法,并将这些工具与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及教育目标相结合。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技术的使用,更关乎教师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教育决策者来说,他们需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努力,还依赖于教育环境的变革和支持。因此,决策者应提供开放、灵活且支持性的环境,鼓励教师尝试和创新数字化教学。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组织专业发展和培训活动、创建鼓励合作和分享的教育文化,以及建立公正激励的评价制度。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决策者,都需理解并接受数字化教学作为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充分利用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策略

在数字化教育的语境下,教师教育和专业發展策略的调整变得至关重要。首先,教师教育应更加重视数字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师教育通常集中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对数字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往往被边缘化。然而,数字化教育环境要求教师具备强大的数字技能和素养,因此,这些技能和素养应被纳入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和活动中。其次,教师教育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支持。研究显示,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中的理解和技能提升需要通过实践中的反馈和改进来实现。因此,教师教育应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教师能在真实教学环境中尝试和应用数字化教学方法和工具。此外,教师教育还应提供包括技术、理论和情感支持在内的必要帮助,以助教师克服实践中的挑战。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应与数字化教育的需求和发展紧密结合。这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和研讨会、建立教师学习社区、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方式实现。同时,专业发展活动还应关注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发展路径,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和教师的满意度。总的来说,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育环境,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索了数字时代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揭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和对技术使用的需求。这些变化不仅促成了新教学模式的形成,也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教师需适应技术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并增强自我学习与持续专业发展的能力。此外,应对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未来教师素养的概念、内涵与要素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未来教师的素养应超越传统的教学技能和知识,融入与技术、生涯发展、伦理和情感相关的元素,并增强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有效互动和沟通能力。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应进一步深化对教师素养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实际应用的理解,特别是在新兴的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环境中。教育决策者和高校教师需重视并投资于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以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在教育的新旅程中,教师素养的角色和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反映了教育变化与挑战,同时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角色和能力的期待。技术虽然是教育的重要趋势,但教师本人的素质和能力才是关键。

总体而言,期待未来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尤其是高校教师和教育决策者,从中获取灵感,深化对未来教师素养的理解,并推动教育的发展。同时,希望未来有更多实证研究来验证和丰富对未来教师素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于浩, 张文兰.ChatGPT是否该被学术禁用——关于教学的深度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2023(04):6-11+29.

[2]胡德鑫, 李琳璐.跨界与融合:在线教育与高等教育变革的联动机理与样态重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1):77-86.

[3]胡钦太,危妙, 陈颖珊.高等教育数字化:演进、挑战与转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4):20-26.

[4]符雪姣, 曾明星, 张友福. 人机协同精准教学整体框架与关键环节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2): 91-102.

[5]Ottenbreit-Leftwich, A. T., Glazewski, K. D., Newby, T. J., & Ertmer, P. A. Teacher value beliefs associated with using technology: Addressing 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needs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5(3): 1321-1335.

[6]高一波.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信念取向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123-130+150.

[7]Zhao, Y., & Frank, K. A. Factors affecting technology uses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3, 40(4): 807-840.

[8]袁振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11.

[9]吕杰昕,王洪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育公平与质量[J].比较教育学报,2020(06):15-30.

[10]Ross M, Van Dusen B, Sherman S, et al. Teacher-Driv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a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Inquiry [EB/OL]. https://arxiv.org/abs/1812.02312.

[11]Li Z, Ravichandran A, Fowlkes C, et al. Representation Consolidation for Training Expert Students[EB/OL]. https://arxiv.org/abs/2107.08039.

[12]Cazzola M.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cher training in mathematics[EB/OL].https://arxiv.org/abs/0805.4477.

[13]Mendonca E de F M de, Gomez-Galan J.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in Facult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 Brazil[EB/OL].https://arxiv.org/abs/1802.0685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化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科信函〔2022〕58號)[EB/OL].(2022-12-02)[2023-07-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15]Selwyn, N. Looking beyond learning: notes towards the critical stud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0(26): 65-73.

[16]Jang H. Identifying 21st century STEM competencies using workplace data[EB/OL]. https://arxiv.org/abs/1511.05858.

[17]Hizam S M, Akter H, Sentosa I, et al. Digital competency of educators in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EB/OL]. https://arxiv.org/abs/2105.08927.

[18]Gaona J, Menares R. Argumentación de futuros profesores de matemáticas en tareas sobre fracciones mediadas por un sistema de evaluación en línea con feedback automático[EB/OL]. https://arxiv.org/abs/2108.12496.

[19]Chan C K Y, Tsi L H Y. The AI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Will AI Replace or Assist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s://arxiv.org/abs/2305.01185.

[20]Palagolla W W N C K, Wickramarachchi A P R.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CT to facilitate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in Sri Lanka[EB/OL]. https://arxiv.org/abs/1901.00181.

[21]P21.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R]. P21, 2019.

[22]于浩.“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未来教师素养探讨[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3(06): 26-31.

[23]Fullan, M. Stratosphere: Integrating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change knowledge[M]. Pearson Canada, 2013.

[24]邬大光, 李文.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07): 1-30.

[25]程君青, 闫亚林, 颜欢.高职院校教师在线教学关键能力构建——基于学习者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35): 54-60.

[26]Sclater, N., Peasgood, A., & Mullan, J. Learning analytics in higher edu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6, 50(3): 1035-1048.

[27]苗逢春. 数字文明变局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J]. 电化教育研究, 2023, 44(02): 47-63+91.

[28]钟景迅, 钟怡清. “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情绪剖析与减负突围——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审视[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10(02): 25-37.

[29]于庆奎, 邓涛. 国际视野下教师“发展改进”素养的培育路径与现实困境[J]. 比较教育学报, 2023(01): 118-132.

[30]朱永新, 杨帆.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机遇、挑战以及未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07): 1-14.

[31]Hargreaves, A., & Fullan, M. Professional capital: Transforming teaching in every school[M].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12.

[32]Baker, C. The impact of instructor immediacy and presence for online student affective learning,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J]. Journal of Educators Online, 2010, 7(1): 1-30.

[33]Roorda, D. L., Koomen, H. M. Y., Spilt, J. L., & Oort, F. J. 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on students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A meta-analytic approach[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1, 81(4): 493-529.

[34]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4): 370-396.

A Study on the Frame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Yu Hao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rame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aiming to unveil its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is transformation on educational reform. It examines the role chang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digital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needs and challenges of teachers for technology use, and how technology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aper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future teacher literacy in response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literacy, teaching literacy, career development literacy, ethical literacy, and emotional literacy. It emphasizes key elements such as self-learning and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ers,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uture teacher literacy.

Keywords:Future Teacher Literacy, University Teacher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领航人才培养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研究”(LHRCCX23121).

作者简介:于浩,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项目式学习等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专业发展教育改革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