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求真务实 规范创新 开创“全要素 多资源”产权交易新格局
2024-03-02周业军
三十六年前,常修泽教授创新提出《建立企业产权市场和经营权市场的构想》,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诞生、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最近,常教授再次研究提出《“全要素 多资源”:产权交易市场新构想——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实践考察之后的思考》,为产权交易市场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新背景下,如何按照“大交易逻辑”开拓要素和资源市场新格局指引了方向。结合实践,谈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明确目标。
常教授《新构想》对产权交易市场“全要素 多资源”发展提出了三种设想,主张按照理想目标“全要素+公共资源+科创+金融”推进。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方式是完全可行的。近几年,全国许多产权交易机构已走上多元化、生态化、集团化发展道路,除了常教授重点调研的黑龙江交易集团外,北京开展的金融资产与绿色资源交易、上海推进的“长三角”要素资源市场一体化发展、广州及深圳的全区域全要素覆盖、山东的交易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等成效显著。这些创新,既有交易品种的扩展,也有服务链条的延伸,更有运营模式的重构,为全国产权交易市场“大市场逻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成立二十年来,努力克服地处西南、可供交易的资产规模不大等不利因素,学习借鉴兄弟机构经验做法,持续完善市场功能,推动市场创新发展,交易品种也由最初的企业国有资产发展到涵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要素资源,初步形成以交易服务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服务、金融配套服务、数据服务为支撑的“交易+科技+金融+数据”多元化、集团化发展格局。
二是求真务实。
常教授的《新构想》,对“全要素 多资源”市场称谓持开放包容态度,强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实质”。由于历史原因,全国分类分级建立了产权交易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等众多要素资源交易市场,曾经一段时间,业内对不同市场还存在一些门户之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融合发展。无论是产权交易市场,还是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都是中国特有的话语表达。其产生、发展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相关,都具有政策性、公共性、市场性、经济性、金融性等特征,由政府主导或批准建立,纳入监管范围,其市场功能、交易品种(特别是涉及公有资产、公共資源)取决于授权或许可范围,并无高低贵贱、此长彼短之分。重庆、江西、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的发展实践,为不同要素资源交易市场整合共享、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
三是规范创新。
规范与创新是国务院国资委对产权交易市场的一贯要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应用之义。常教授在《新构想》中指出,各地产权交易市场都面临向全方位“全要素市场”转型的任务,可按“物本型”“人本型”和 “人与物混合型”三类要素,分线拓展。同时,特别提醒注意把握“非连续性”,以及“非标资本市场”交易主体企业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位规模等相关规定。体现了规范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回顾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由于是在探索中前行,特别是在初期相关制度规则、监管力量建设相对滞后,曾出现一些机构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上盲目创新,从而引发了较大的风险。为此,国家在1994年、1998年、2011年先后开展大规模清理整顿,专门建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一度造成行业性发展停滞,其教训非常深刻。可见产权交易市场的创新发展,务必建立在阳光规范基础之上。
21世纪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和产权协会引导下,全国产权交易市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交易服务范围已由传统的企业国有产权发展到资产股权、金融资产、自然资源、环境权益、招标采购和数据要素等六大类近30个品种,年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新时期,全国产权交易市场在常教授《新构想》引领下,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
(周业军,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