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年轻人:非必要,不工作

2024-03-02范一骥

看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第欧根尼欧洲人躺平

范一骥

丹麦电影《酒精计划》剧照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是2021年,百度贴吧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

随着这篇帖子的走红,“躺平”一词也开始在中文世界走红。如果你仔细查看这篇帖子,你会发现,无论是第欧根尼还是赫拉克利特,他们都是欧洲人。

作为“躺平文化”发源地的欧洲,在“内卷”席卷全球的今天,欧洲年轻人又是如何传承老祖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呢?

人生下来时是躺着的,老了是躺着的,欧洲人的一生则都是躺着的。

2023年是我来欧洲的第二年,我参加了新的课程项目。上课前我查看了班上同學的名字,一个学期过后,班里的同学从来没有一次全员到齐。大家请假的理由形形色色,感冒发烧流鼻涕,心情不好要搬家。按照学校的书面规定,“非必要,不请假”,但教授们的做法是“非必要,不考核”。

鉴于大家稀稀落落的出勤,老师也会尽量把上课内容上传网络,同时将笔记发到系统中。另外一门课程要求每组四位同学完成一本名著阅读。在来自“卷国”的我的极力敦促下,展示课上我才见到了其他成员。同组的一位欧洲同学说:“当初我觉得这个项目对我的工作可能有帮助所以报名了,上了两节课后发现可能用处不大,所以就不来了。”正如英文选择专业时对应的单词“programme(项目或者节目)”这个词的意思一样,对于欧洲人来说,上大学、考试、毕业,这些可以有,但不是必须有。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体制让大部分人在高中以后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尽管欧洲看似每年接纳了大量外来移民,但本土人并未感到太多危机,他们依然“无恃无恐”摸鱼。“小范,你学历高,能不能帮我研究一下怎么解雇公司的那些老外?”一位华人老板曾问到我。

2023年9月13日,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移民们坐在街头的长椅上

“你工作以后咱们的税后工资,还不如我单独工作你报失业我们拿的钱多。”

他抱怨道,单位里有几个当地人,不好好上班、不干活,但他又不敢轻易开除他们,怕惹麻烦。在欧洲,解雇员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员工出了问题,老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慰问与安抚。“Lucy,你最近家里面是不是出现什么状况了?”“Izra,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吗?”好言相劝还不起作用的话,老板就要为员工找一位心灵导师,为这位“躺平”的员工提供技术或心灵上的支持,做技术培训,为他提供社工服务,让他“站起来”。

如果他还是选择躺平,老板则要责令其直系领导进行督导和纠正,再无效后,才告诉员工的不足。上面的流程都走完,老板才能理直气壮地解雇员工。至于如何赔偿这位“躺平族”,则又涉及法律、工会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说,工作不给力可以安慰自己是给“黑心的资本家”打工,那么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要上点心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数据,自1964年(有数据的第一年)以来,欧盟的结婚率相对下降了50%以上,总生育率从1950年的2.75降至2022年的1.49。有钱尽量自己花,养娃不如养猫的想法,在年轻人一代中十分盛行,而随着欧洲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让合法同居和婚姻关系为近乎等效,年轻人结婚意愿就越来越低。

在欧洲,结婚日益被看作是一件“宗教意义”十足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的男友突然跪在面前跟我求婚,我的天啊,求求你了,千万别这样。”既然结不结在法律上没啥区别,那就不结了吧。婚都不结了,对于欧洲当代青年,买房也不再成为必要。即使有孩子,除非在巴黎、柏林这样的大都会,大部分城市也不会涉及“学区房”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就是背债。

从生到死,从上学到毕业,从结婚到生子,欧洲的态度是,可以努力,但没必要。

如果你翻看历史就会发现,欧洲人喜欢躺平、善于躺平、并且自古以来躺平。古典时期有躺在木桶里晒太阳的第欧根尼,中世纪卡尔米纳·布拉纳的《无业游民之歌》记录了欧洲的“三和大神们”,近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主人公大部分也是“流氓无产者”。

2023年7月30日,比利时博姆,TomorrowLand音乐节

造成欧洲人久躺不起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是历史惯性。

古代欧洲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社会等级和无法流动的阶层,让富人不必担心沦为草芥,也让穷人无须奢望一夜暴富。安心过好眼前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人们对财富、权力、声望的欲望,也维持低水平线上。比起假期去学英语、课余时间学“编程”,让欧洲人真正的“充电”是参加Tomorrow Land音乐节、是在初夏从走完朝圣之旅、是不断编出各种理由滞留在异国他乡不去上班、是参加一场罢工游行提高一下自己的“政治觉悟”。

但其实,欧洲年轻人也会抱怨找工作很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欧洲才是地地道道的“人情社会”,熟人教授的推荐信远比你天花乱坠的简历重要。欧洲的社会结构层层戒备,人民的态度则是顺其自然、放下戒备。

今时今日,在二战后,能促成欧洲年轻人放弃星辰大海、甘当躺平一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制度。出生有嬰儿金、生病有病金、度假有度假金,政府还会给你发放家政券,为你雇佣家政保姆进行报销。与此同时,挣得越多税越高,也让欧洲社会贫富差距始终无法拉大。

本着非必要不离家的原则,她会尽全力让领导允许她居家线上工作。

比利时的工人党(PVDA)就旗帜鲜明地喊出了“纳富人的税”的口号。既然干多干少都一样,那还是少干为好。有些青年夫妻就会吵架说到:“你工作以后咱们的税后工资,还不如我单独工作你报失业我们拿的钱多。”虽然这在技术上很难实现,但也确实反映了大部分西欧国家的重税问题。对于高税收,西欧的很多人是支持的。我的同学Camille说,“钱应该到需要钱的人的口袋里去”,我们学校的教授们也一致认为,“高税收有助于社会的团结”。

2021年开始,欧洲各国青年也广泛地加入了“antiwork movement(反工作运动)”的活动中,他们强调完成单位的工作以后,就可以离开工作场所,进一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在声势浩大运动之下,德国开始实行了上4休3制,比利时作为欧洲通胀率最低的国家,也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线上工作也更受青年喜爱。我的朋友Lucyna作为公司的出纳,一周本来需要工作四天,但她每个月都会想办法把病假用完,同时本着非必要不离家的原则,她会尽全力让领导允许她居家线上工作。早晨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的她,依然在抱怨着工资低、工作时间太长等问题。国内的躺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化所导致的大量无业流动人口,欧洲的躺平则是后城市化时代青年不断解构旧有的社会秩序的表现。

尼古拉斯·蒙西奥的画作中,躺在木桶里晒太阳的第欧根尼

提供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的机构VDAB

求求你们努努力吧!

面对躺平青年,欧洲各国政府则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工作。在比利时,有著名的VDAB,他们大量的免费职业培训课程,很多课程还可以直接对接就业单位,接受培训无需付费,全部由国家报销。即使如此,年轻人还是觉得:“嗯,好像没有合适的工作,再等等吧。”为了给大家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利时还有一个机构叫Duo For a Job,他们会派专人指导,给每一个报名的成员选派一名求职导师,帮他们修改简历、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政府为了为大家找到工作,可谓是绞尽脑汁。

事实上,欧洲15~29岁的人口中,未接受教育培训和失业率目前为11.9%。相比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一比率并不算高。欧洲青年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努力”。为了让大家努力,政府资助了形形色色的工作坊,为了让大家关注未来,欧洲很多国家都强制要求公民去参加选举投票,不到场会被罚款。为了让大家生孩子,政府就是对新生儿“大撒币”。为了让人们买房子,政府规定,在政府廉租房租够一定年限以后,你可以以“社会价”购买这所房子。

然而,即便如此,年轻人依旧不为所动,久躺不站。

一个标配欧洲美术专业毕业生的一周是: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租一间屋子,周一喝咖啡,周二周三去咖啡店打工,周四去写生,周五去遛狗,周六当家教,周日睡觉。

也许,欧洲人多个世纪不变的性格,也就如此了。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第欧根尼欧洲人躺平
第欧根尼的木桶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旅行的第欧根尼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