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四阶”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实践新范式
2024-03-02李翔
李翔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以“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规范化、常態化、长效化参与社区实践的途径。学院团委、骨干青马学员、各专业团支部分别与金华市开发区团工委、社区(村)团干部、乡镇街道团组织逐级开展合作,形成区校共建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制定“青匠向社区报到”实施流程图,逐步形成“搭建组织—人岗匹配—项目实施—评价评估”四个实施阶段,创新提出“三级四阶”全链条闭环式社区实践体系,引领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增长本领。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社区实践落细落实。由学院团委与金华市开发区团工委双向对接,基于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统筹布局,结合“社区青春行动”工作安排部署,制订方案。学院团委与周边西关街道、秋滨街道、三江街道、江南街道、苏孟乡5个乡镇、街道共10个社区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基地”结对授牌仪式,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任务对接会”,讨论具体工作任务、实施细则与问题反馈,不断完善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实践的管理机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发挥骨干作用,确保工作对接有序有章。综合考虑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量和志愿服务任务需求情况,安排1~3名左右“青马工程”骨干学员对接各个社区团干部,同时担任兼职乡镇街道团组织干部,实现“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对接。学员一方面参与“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的建设与维护,配合社工完成社区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团干部提出的要求做好服务对接,招募遴选志愿者参与各类社区实践活动。
凝聚支部力量,实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学院各班级团支部结合所学专业与支部团员青年自身技能优势,组建汽车保养、家电维修、理论宣讲、智慧助老等18支富有专业特色的青年实践服务队,根据社区实践项目拼组队伍申报活动。发挥班级团支部已有的红色研学、武术、广场舞等各类小组作用,与乡镇街道团支部结对开展活动。
搭建组织体系。学院团委组建了一支由学生党员和团员、学生骨干组成的队伍,制定实践管理对接表,结对社区团组织干部,结合劳作素养课程任务,推动全院青年学生全员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出台《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实施方案》《实践服务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优化岗位匹配。乡镇街道以社区“心愿墙”、微信塔群等方式提出社区居民需求,逐步形成“需求清单”;根据“需求清单”对接相关班级团支部,结合专业特色青年实践服务队实际与金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要求,形成“服务清单”;在“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基础上,与社区团干部商定最终形成“实践清单”。学院团委与开发区团工委通过共建“三张清单”将需求与资源进行有效对接,提升了服务的精度、帮扶的温度、执行的力度。
推动项目实施。村、社区根据提供的岗位组织开展不同的岗前培训,将志愿者分配至村社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场景中,为零工群体、“两新”青年等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学院团委通过开展“青匠便民大篷车”品牌活动,固定每月单周周末组织专业特色青年实践服务队将“便民大篷车”“开”进社区、村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民志愿服务。志愿者在参与社区实践过程中拍照记录并填报实践小结,通过劳作素养课程小程序上传存档,作为实践过程材料。
建立评估机制。学院团委制定《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考核评价细则》着力完善社区实践评估机制。按照工作出勤、活动频次、实践过程、服务成效与村社意见5个维度进行业绩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最终纳入学生劳作素养课程相关模块分值与学生综合测评,按照评价等级给予激励。此外,还定期选树先进典型开展“闪闪发光的匠造人生”经验分享,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服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团委自2022年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以来,服务范围已经从最初的1个试点社区扩展到学校周边全部社区。参与社区实践学生累计5600余人次,开展服务370余次,受益市民80000余人次,形成了“青春护车”“匠心助农”等一批特色实践品牌项目。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各类赛事,推进社区实践项目做实做深做细,扩大项目影响力和受益面,推动学院社区实践服务实现持续深入发展,也让青年学子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