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提升的逻辑与策略

2024-03-02杨龙文

传播与版权 2024年4期
关键词:逻辑策略质量

[摘要]文章从教材编辑的角度廓清新时代教材思政的价值内涵,探析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提升的策略。实践证明,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提升的策略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育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核心素养;创新内容形式,深化育人实效;多元协同共治,优化建设机制。

[关键词]教材思政;编研出版;质量;逻辑;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将教材建设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这都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核心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公民。因此,如何编好教材和提升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是当前教材出版单位的首要课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载体,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课程思政的研究深入,教材思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并逐步从课程思政的研究领域中独立出来,成为教材建设领域重要的研究话题[1]。教材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兼具政治性、思想性、教学性等多种属性,教材出版单位作为教材的编研出版第一责任主体,应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教材思政对教材建设的支撑作用。文章从教材编辑的角度廓清新时代教材思政的价值内涵,探析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編研出版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教材思政的价值内涵

教材建设是铸魂工程,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价值观念。新时代高质量的教材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材建设。教材思政指教材建设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念,对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它强调教材出版单位在教材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引,是建立新时代学科教材话语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教材思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实践指引

新时代高质量教材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其内容应该底色鲜明、培根铸魂[2]。教材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政治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体现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具体而言,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材编辑应根据各类教材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入;在教材审查过程中,各审查单位应重点审查教材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如教材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教材出版单位应在确保教材意识形态正确的基础上,做好主流价值的宣传引导;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发挥教材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核心支撑优势,以教材思政推动课程思政的纵深发展。

(二)教材思政是构建新时代学科教材话语体系的根本要求

我国构建新时代学科教材话语体系,应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3]。因此,我国构建新时代学科教材话语体系,其关键是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教材思政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此外,近几年有关部门印发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进教材的文件,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进教材,是教材思政的重要研究范畴,进什么、为什么进、怎么进是教材思政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教材思政是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选择

课程思政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理念。随着课程思政的研究深入,教材思政逐步从课程思政的研究领域中独立出来,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并成为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教材思政则为课程思政在教材建设方向上的重要表现形式[4]。其次,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最后,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与教材思政的建设是课程与教材的共性与联系所决定的,课程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在相关战略部署中也经常要求将课程与教材一体化推进,如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相关文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教材思政理念下高质量教材编研出版的逻辑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集中体现我国的意识形态,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反映国家社会政治制度性质,承载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传递主流和权威知识与价值,兼顾不同地域和学段学科的差异[5]。教材思政则为教材建设落实国家事权提供思想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学校座谈、给出版社教材编辑回信等方式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为新时代高质量教材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教材思政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相关理念,它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教材建设方向;服务教育教学需求,构建教材综合育人观;提升教材出版质量,激发教材建设活力三个方面支撑高质量教材编研出版实践。

(一)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引领教材建设方向

在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教材建设发展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能够为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正确的思想保证和价值指引。首先,教材思政坚守思想政治立场。教材的编研出版要重点把关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对政治导向上出现差错的教材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其次,教材思政宣传思想政治主张。教材的编研出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革命文化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这些元素系统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材。

(二)服务教育教学需求,构建教材综合育人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这决定了教材编研工作者依据什么教育内容编写教材,选择什么知识进入教材。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可以说,学校有什么样的教材,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教材直接关系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材育人观经历了从培育“知识人”“能力人”“三维整体发展的人”到“指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转变。教材思政强调把道德与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教材建设的主阵地,坚持以德育为引领,将教材思政有机融入各类教材建设,深入研究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教材与思政资源的融合逻辑,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材中增强德育引领功能,满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政需求,凸显教材德育引领下的综合育人观。

(三)提升教材出版质量,激发教材建设活力

教材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第一,教材思政在教材内容质量上提供了政治保障。教材的政治性是教材的首要属性。教材思政要求教材编研出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执行“一个坚持,五个体现”的政治标准,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上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第二,教材思政在教材图文叙事中激发了教材活力[6]。教材思政为教材内容中的图文叙事提供了大量的思想政治资源,如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坚定文化自信和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这些资源在不同学科话语和思想政治话语中进行融合,在有机统一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创新教材表达形式和载体形式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极大地激发了教材建设的活力。

三、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提升的策略

教材出版单位作为教材编研出版的第一责任主体,提升教材编研出版质量是其落实主体责任的一项重大课题。教材思政对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教材实现内容优化、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在具体实践层面,文章结合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进教材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策略供教材编研工作者参考:首先,在教材编写目标上,教材编研工作者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思想政治维度下的育人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教材编研工作者要始终秉承系统观念,使教材结构支架最终聚焦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再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表现形式上,教材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跟思政内容的编排和表现形式直接相关,教材编研工作者要善于创新内容编排和表现形式,真正深化育人实效;最后,在教材建设机制上,教材编研工作者迫切需要在教材思政理念下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推动教材高质量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育人目标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统一而准确的认识直接影响教材思政的进度和效能。第一,教材编研工作者要明确教材思政是教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理念。教材思政实践是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要求,也是当前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教材编研工作者要正确处理教材思政和思政教材的关系。思政教材是教材思政建设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教材编研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各级各类教材的思政育人价值,与思政教材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助力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明确育人目标是教材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教材思政理念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教材编研工作者要针對各类教材的内容特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精神谱系、文化内核等角度入手,将思想政治维度的育人目标融入不同学科的育人目标体系。以笔者在地方教材编辑出版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例:乡土历史文化类教材应培植学生的精神家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综合实践类教材应着力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创意物化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担当意识;体育与健康类教材应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积极的体育品格等。

(二)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核心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7]。教材思政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系统性;二是教材中体现思政育人价值的内容具有系统性。这为教材编研工作者做好教材思政工作提供了指南。一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属性,这要求教材编研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实际上国家相关部门已经从整体上规划了各类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进教材的路径。例如,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历史地位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高度凝练,对课程安排进行分类设计,并分学段提出了融入要

求[8]。二是统筹考虑各类教材的特征,教材编研工作者应将思想政治元素、观念融入教材,使教材结构最终聚焦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现象,使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鲜活的生活案例、具体的社会实践等方式,发挥学科育人实效。例如,在修订《信息技术》地方教材时,笔者将“嫦娥”揽月、“蛟龙”入海、“墨子”传信、“祝融”探火等体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信息科技成果案例以及移动支付、5G通信、人工智能等展现新面貌、新生活的信息科技生活情境案例融入其中,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科技自强意识、国家认同情感。

(三)创新内容形式,深化育人实效

教材思政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发挥其思政育人价值。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教材编研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形式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材编研工作者在信息科技类教材编研出版中应以项目式学习方式组织教材内容[9],要注重在项目案例引入时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反映信息社会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而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科技发展相关的科学创新精神、价值观念等;应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做信息社会中的合格公民。

教材思政要有合适的表达形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材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简单贴政治标签,更不能断章取义,强塞政治内容。小学阶段的教材应以讲故事、描述性文字为主,充分发挥以图叙事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达到传递价值认同的效果;中学阶段的教材则应以列举具体事实、真实生活案例为主,适时引入基本理念和基本观点,合理使用插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出版的新形态,如数字教材、数字课程,为教材思政创造了新的条件,在静态的叙事模式中增加了动态效果,但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也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多元协同共治,优化建设机制

教材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打造精品教材的重要力量和推进教材落实国家意志的权责主体来看,教材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行政主体、教材出版单位、其他社会相关主体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教育基层主体。多元主体分布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的编写、审查、出版、使用等不同环节,根据各自主张的利益诉求来影响教材建设的质量。构建各主体之间的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协同共治格局对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教材思政理念是构建这一格局的关键。它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打造精品教材等共同价值观念,成为教材建设多元主体同向而行的起点。

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是教材建设多元主体的共同需求。因此,教材建设多元主体在有效落实教材国家事权的过程中,要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提供实践土壤。2024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重要工作部署,要求明确部门、地方、學校、教材出版单位职责分工,健全教材使用监测、问题监督和处置、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可见,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是教材建设多元主体在教材思政理念下同向前行的共同需要,更是实现教材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友富.“课程思政”论域下“教材思政”演进逻辑与建构策略[J].出版科学,2022(05):25-32.

[2]王日春.新时代高质量教材的本质特征及其实现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3(07):24-29.

[3]王攀峰,邓文卓.我国学科教材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45-51.

[4]唐检云,卢瑞琳.课程思政理念下教材建设再思考[J].中国出版,2023(03):55-58.

[5]郝志军,王鑫.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三[J].教育研究,2022(03):4-14.

[6]刘艳.从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看教材出版新模式[J].传播与版权,2021(08):39-41.

[7]习近平:坚持系统观念[EB/OL].(2022-11-24)

[2023-12-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

1124/c1001-32573627.html.

[8]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7-21)[2023-12-2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8/25/content_5633152.htm.

[9]胡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出版中的立德树人建设[J].编辑学刊,2020(02):115-120.

[作者简介]杨龙文(1988—),男,湖南衡东人,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副主任。

猜你喜欢

逻辑策略质量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质量”知识巩固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