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绝缘套管的10 kV架空裸线接地故障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2024-03-01单知非姚荣华钱家阳范春丰郑永镪王腾飞马周怡魏业文方豪
单知非, 姚荣华, 钱家阳, 范春丰, 郑永镪,王腾飞, 马周怡, 魏业文, 方豪
(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桐庐县供电公司,浙江杭州 311500;2. 三峡大学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
0 引言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10 kV输电线路是输配电网实现电能传输的主体框架,主要承担着110 kV或35 kV变电站的电力输出,其安全运作事关大电网的稳定运行。输电线路跨越的区域和通道长度逐年增加,覆盖范围也日益广阔。由于不同地区地貌存在差异,输电线路不可避免地会途径山地和林区。一般而言,配电线路多用在农村、城镇、工厂的供电,覆盖地区范围广,其穿行的地区多有树木[1],而传统10 kV架空导线多为裸线,在树木生长茂盛区域易与树木的树枝交叉缠绕,引发短路或线路接地等问题,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如网损增大、人员伤亡、断线等,极大地威胁着中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随着配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10 kV输电线路跨越的地区和通道长度也在不断增加,穿越林区和山地的输电导线逐渐增多,线树矛盾日益突出,10 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频发,甚至引发相间短路,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制约输电效率。
针对树障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砍伐树障,即砍伐大量树木腾出输电走廊,但由于环境保护等要求,工作难以进行,即使砍伐树木,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二是对输电线路进行电缆改造,用电缆取代输电裸线,此法成本高,不易推广。考虑到树障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可以采用重点防治的方式。对树障区域进行绝缘套管改造,即安装绝缘套管,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够带电安装,改造方便,施工周期短,不会影响居民用电,易于推广。
绝缘套管有直筒式、缠绕式和热缩式等种类,这些套管在安装时不够简便,操作人员施工时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直筒式和热缩式绝缘套管还需停电安装,影响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选用卡扣式绝缘套管。卡扣式绝缘套管安装方便快捷,劳动强度低,能够带电安装。套管采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质,绝缘性能优秀,不易发生电场击穿。同时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树障树木对绝缘套管的磨损,防止输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发生。
我国10 kV配电网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当10 kV输电裸线通过树木接地时,配电系统会发出接地信号,此时线路线电压是两相对称状态,可以不立刻跳闸,继续运行1 h~2 h[2]。若不及时找出故障地点排除故障,因未发生故障的两相电压升高,很有可能会在线路绝缘薄弱的环节发生电场击穿,引发更为严重两相接地短路,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传统巡检树障隐患采用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下,且人力耗费巨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无人机巡检,巡检效率和采集数据质量高,但巡检人员需提前培训,前期投入较大。
针对配电网线树日益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投资较低、区域重点防止的方式,对树障所在区域的输电裸线安装绝缘套管。并且对目标线路的两端安装电力监测单元,监测绝缘套管可靠性和目标线路段,及时发现接地故障,以便及时排除故障,防止故障影响扩大。单相接地故障和两相接地故障占输电线路故障的85%,对树障区架空裸线的防护意义重大,能有效保障输电线路的运行效能和供电效率,提升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用户用电满意度。
1 架空裸导线树障接地机理分析
1.1 架空裸线接地故障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树木的高度能够满足电力线路的安全要求的间隙距离,就不会发生树闪的故障。但是,在气温较高,或线路覆冰较厚的情况下,导线弧垂增加,即使树木高度h不再增加,也可能发生树闪故障,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时,用电负荷达到高峰,进一步加剧了电线的温升,此时,电线的下垂程度比正常情况下大幅增加。图1为树闪故障示意图。当树木与电力线之间的间隙距离d小于空气临界击穿距离,就会发生树闪故障。电线弧垂的大小与电线的工作电流、环境温度、光线、风速等因素有关。导线弧垂的计算公式为:
图1 树闪故障示意图
式中,f为导线的最大弧垂,w为导线比载,l为档距,σ为导线最低点处的水平应力。
1.2 电弧数学模型
线路发生树闪时会产生电弧。目前关于电弧模型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3-6],但各种电弧模型都是在一定假定前提下简化后得到的,而电弧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电弧数学模型的普遍形式如下:
式中:g为单位长度电弧电导:e·i为单位长度电弧的输入功率;e为单位长度电弧电压,即弧柱中场强,i为电弧电流;τ为电弧的时间常数;p为单位长度电弧的耗散功率。而目前关于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模型的研究较少。
1.3 线路绝缘防护
输电裸线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线路的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ZL为线路阻抗,Rd为接地电阻。而线路阻抗是由输电线路本身决定的,要想减小故障电流,就需提高接地电阻的阻值,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树木的导电性增强,更加大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因此在不砍伐树障的情况下,需要对架空裸线安装绝缘套管,以起到防护作用,即使发生接地短路问题也能减小短路电流。
图2 单相接地故障等效图
2 绝缘套管设计与电流监测方案
2.1 绝缘套管设计
目前的输电导线绝缘套管有直筒式和卡扣式。传统直筒式绝缘套管由柔性材料制成,一般通过一次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直筒式绝缘套管安装时需将所要防护的架空导线的一端取下,将套管从一端套上,再将线路复原。这种绝缘套管使用时需要整体套设在导线上,然而由于导线为细长物,安装时非常不方便。当作业线路较长时,不仅操作难度增大,还需对输电线路停电,影响到配电网的稳定运行的同时,还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而卡扣式绝缘套管虽然无需拆装导线,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10 kV架空线路导线直径较小,与之配套的绝缘套管的直径以及卡扣的尺寸也都较小,操作较为精细。操作人员将一定长度的绝缘套管扣在输电导线上后,还要将绝缘套管的卡扣从一端到另一端手动捏合,不仅费时费力,也需停电作业,同样会对配电网造成影响。本研究设计的10 kV线路绝缘套管装置在传统绝缘套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业输电线路所在地区树木生长茂盛,交错缠绕树枝会对操作人员安装绝缘套管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一种便捷的安装方式,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套管安装后输电导线仍然会受到树木的刮擦,套管安装后应相对稳固。热缩式绝缘套管和套筒式绝缘套管的密封性好,安装后套管稳固,不易脱落。但热缩型套管安装时需操作人员另外配备热缩枪,在空中作业时十分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重。而且两者安装时都需要将作业线路停电,拆卸线路,从线路一头开始安装,不能做到带电作业。缠绕式绝缘套管操作过程更为繁琐,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不便安装。综上,卡扣式的安装方式更具优势。卡扣式绝缘套管的管体沿轴线方向开口,以实现带电作业,开口用卡扣和卡扣槽嵌合的方式实现套管的闭合。卡扣设计联结紧密,能使绝缘套管不会因为热胀冷缩、紫外线照射以及高温等情况而自行弹开,保证了套管良好的密封性。
穿越林区的输电线路往往长达数千米,套管不能一次性完成安装,可以分成数段分别安装。这样在每段套管间就会形成间隙,使输电线路出现绝缘薄弱的环节,影响套管整体的绝缘性能。在每段套管间设有连接套筒,以保证套管的绝缘性,加强了绝缘套管对架空裸线的防护。连接套筒采用的尼龙材料硬度大,有一定的韧性,能适应安装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套筒结构及安装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连接套筒结构及安装效果
2.2 10 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定位
10 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有利也有弊。针对故障难查找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当10 kV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虽然配电网会发出接地信号,但还是不易找出故障。线路故障会造成用户供电中断,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方法能缩短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因停电造成的损失。 故障定位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测量故障线路的阻抗为基础的阻抗法[7-8],另一类是以测量故障或人工产生的行波为基础的行波法[9-11]。单相接地故障可以利用接地选线装置和故障指示器来查找。变电站一般都安装了接地选线装置,可为人工拉闸提供技术参考,然后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以此指示接地故障。目前比较可靠的接地故障检测方法有信号源方法[12]、首半波法[13]或暂态分析法[14]。这些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率不高,实用性产品较少,效果也不理想。要提高输电线路的供电效率,就需要当配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快速地有效诊断故障类型,确定故障位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当树木与输电裸线接触,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经过树木导入大地,故障线路以故障点为中心,线路两端电流值因为植物的分流作用而呈现差异。因此对在易发生接地故障的树障地区的输电导线,可在线路两端加上电流检测单元,对输电导线实时电流监测,通过比较线路两端电流值,掌握树障区线路运行的输电导线运行状态。当线路两端电流差值超过预设值时,可判断其发生了接地故障,易于找到接地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查明树障地区是否出现阶段性恶化,同时考察绝缘套管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对各个不同的树障地区的输电线路段采用电流监测装置,以监测不同树障区域发生单相接地的情况。
2.3 带电流监测功能的绝缘套管
将绝缘套管的电流监测单元整合如图4所示。绝缘套管和电流监测装置相结合,相当于给输电线路加上了双重保险,绝缘套管对输电线路起到基础性防护作用,而电流监测装置也起到评估套管可靠性的作用,杜绝了树障隐患。电流监测单元封装在一个柱形套筒内,卡装在整段绝缘套管的两端,同时起到加固绝缘套管的作用。
图4 树障区10 kV架空线路防护整体方案图示
3 新型绝缘套管研制
3.1 绝缘材料选择
为比较不同绝缘材质的绝缘性能,对比了不同绝缘材质在5 mm、10 mm、15 mm距离下发生电压击穿时的电压。对各种固体绝缘材料的样品做了击穿试验,测试各种材料的绝缘性能。
图5为表面放电电极。为了模拟非均匀的高电场,表面放电的电极系统采用尖端角为60°的不锈钢三角形和平面结构。电极间的电介质选用变压器油,俗称方棚油。试验交流频率为50 Hz,最高电压100 kV,电压以2 kV/s速率逐渐升高,直至达到击穿电压。在相同的条件下,使试样出现表面放电电压15次。
图5 放电电极系统
分别测试了各种材料的绝缘性能,用固体绝缘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四氟乙烯、硅橡胶、芳香聚酰胺制成厚度相同的样本,电极间距分别设置为5 mm、10 mm、15 mm。各样本用干燥器进行干燥,以完全去除水分,然后用乙醇仔细清洗[15]。各种绝缘材料在不同电极间隙下的交流电压击穿特性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所有样品的电击穿电压相近。但是硅橡胶较其他的绝缘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在考虑经济因素时,可选用硅橡胶作为绝缘材料。
图6 各种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特性
在硅橡胶中,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在电气绝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一种常见的硅橡胶,简称乙烯基硅橡胶,许多其他的特种橡胶也由甲基乙烯基橡胶改良而制得。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由二甲基硅氧烷与少量乙烯基硅氧烷共聚而成,乙烯基含量一般为1%~5%。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能有效地防止树枝对架空输电导线的损害,与应用场景很好地契合。此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具有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可在-60 ℃~260 ℃范围内保持良好弹性,具有优良的耐寒性,所以一般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制作绝缘套管。
除此之外,乙烯基的含量也会影响甲基乙烯基橡胶的绝缘性能,图7为乙烯基相对含量对乙烯基硅橡胶绝缘性能的影响。由图7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乙烯基相对含量为3%时,能达到最佳的绝缘性能。所以选用乙烯基相对含量为3%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绝缘套管的制作材料。
图7 乙烯基相对含量对MVSR绝缘性能的影响
3.2 电流监测单元
电流检测装置采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该技术是IoT领域基于蜂窝窄带物联网的一种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称为低功耗广域网。
监测套管防护线路电流的监测单元由四个模块组成,如图8所示。首先用电流互感器从输电导线取得易于测量的直流小电流,再将从互感器流出的直流接入直流电流检测模块,将测得的电流数据输送到NB-IoT数据传输模块,NB-IoT模块再通过广域网的蜂窝数据将电流值发送给手机,实现电流数据的无线传输。手机可在应用软件上实时监测每相线路的电流数据,为判定线路故障提供依据,同时检测绝缘套管的可靠性。
图8 电流监测单元
电流检测模块和NB-IoT数据传输模块均采用12 V直流电源供电。考虑到带电安装的需求,采用卡扣式电流互感器。并且根据输电线路额定电流的大小选用合适变比的电流互感器。
此外,NB-IoT设备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很适合输电导线电流监测这类监测装置供能不易获取的应用场景。并且使用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复用的,间接地降低了线路改造的成本。
4 现场验证试验及应用案例
4.1 试验
为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在试验室搭建试验平台进行测试,如图9所示。利用两个铁塔模型搭建一条输电线路,在线路上铺设两段两米长绝缘套管,套管间安装连接套筒,整段套管两端装上电流监测装置,最后通过升流器(图10)输送大电流到线路上,模拟某相输电导线。监测结果如图11所示。
图9 电流监测试验图示
图10 电流监测试验所用升流器
图11 电流监测结果
4.2 应用场景的基本情况
桐庐县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四周群山耸峙,山地与平原间则丘陵错落,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配网线路经常要从林区穿过,线树矛盾突出,在阴雨天气较易发生线路接地故障,影响供电效率及居民用电满意度。
4.3 树障区改造后的效果
该装置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的某配电线路进行了试用,减少了对树障的砍伐工作,有效节省作业人员绝缘套管安装的时间。套管安装后,减少了配电网的年短路故障次数。
5 结论与展望
针对树障地区10 kV架空裸线频繁接地的问题,研制了新型绝缘套管。套管安装方便,能检测线路电流,及时发现线路接地故障,间接地加强了绝缘套管的防护性能,提高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除了上述优势,该装置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找到改进方法。本装置电流检测模块的电源采用蓄电池组,在电量用尽后,需要更换电池。未来可考虑与无线取能相结合,通过输电线路感应取电的方式给装置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