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矮小症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024-03-01王永霞蒋丽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家族史线图牛奶

王永霞, 陈 晓, 李 眉, 蒋丽军, 丁 卉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3)

目前,中国儿童矮小症患病率约为3%[1]。矮小症不仅受内分泌激素调节,还与生长环境和父母身高等因素有关。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多,矮小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调查[3]发现约90%的身材矮小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矮小症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4-5]。探讨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治疗矮小症至关重要[6]。目前,关于构建儿童矮小症发生的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分析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等辖区的儿童,每个区抽取10条街道,每条街道抽取2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7~12周岁的儿童25例。共抽取1 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有效问卷1 42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纳入标准: ① 符合《现代儿科内分泌学》[7]中儿童矮小症的诊断标准者; ② 四肢健全、无智力缺陷者; ③ 年龄3~12岁者; ④ 儿童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骨骼发育障碍者; ② 颅内肿瘤者; ③ 染色体疾病者; ④ 慢性全身性疾病者; ⑤ 严重营养不良者; ⑥ 接受过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资料收集

采用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出生时体质量指数(BMI)、矮小症家族史、母亲身高、父亲身高、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牛奶摄入情况、睡眠时间、腹泻情况、体育锻炼等。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儿童矮小症发生率

1 422例儿童中,矮小症71例,发生率为4.99%。

2.2 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矮小症发生情况将儿童分为正常组1 351例和矮小症组71例。矮小症组与正常组儿童在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出生体质量(实测值)、矮小症家族史(有=1, 无=0)、牛奶摄入情况(实测值)、体育锻炼(实测值)纳入自变量,是否发生矮小症纳入状态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均是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因素

2.4 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将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引入R软件,建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每降低1 kg, 评分相应增加4.4分; 牛奶摄入每降低40 mL/d, 评分增加8分; 体育锻炼每降低1 h/周,评分相应增加22分; 有矮小症家族史者,评分为10.8分。见图1。

图1 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2.5 列线图模型的验证

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 0.856~0.938), 区分度较好,见图2。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校准曲线斜率趋近于1, 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5.020,P=0.740, 一致性较好,见图3。

图2 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ROC曲线

图3 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校准曲线

3 讨 论

矮小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后天因素等影响[8-9]。以年龄、性别、种族相同的儿童为基准,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可以判定为儿童矮小症,其症状表现为生长缓慢、四肢短、身材矮小、头部较大等[10]。儿童矮小症的主要危害有影响最终身高、导致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自卑和自闭,严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11]。

本研究发现1 422例儿童中矮小症71例,发生率为4.99%, 提示扬州市矮小症发生的比率相对较高,家长应高度重视儿童身高状况。本研究还发现,矮小症组的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均是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 出生低体质量儿一般是因怀孕期间母亲营养不良、胎盘因素不能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所致,亦或是胎儿自身有一些疾病导致宫内发育迟缓。相较于正常体质量儿,出生低体质量儿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较差,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都比较脆弱,其在儿童期追赶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十分困难,导致身高、体质量增加缓慢,容易发生儿童矮小症[12-13]。

身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占比高达70%, 如果家族身高普遍矮小,儿童将来也矮小的可能性比较大,增加了儿童矮小症的发生风险[14], 这与杜娟等[15]研究结果一致。牛奶是重要的营养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所含的营养素较为全面,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最适合儿童、老人及患者食用。坚持饮用纯牛奶可以促进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使儿童不断长高。此外,纯牛奶还含有大量钙质,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可以逐渐沉积于骨骼部位,促进骨骼、骨骺不断生长,有利于儿童身高的增长[16-17]。体育锻炼的益处: ① 可以刺激儿童的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儿童的生长主要是靠生长激素调控,生长激素分泌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会矮。如果生长激素缺乏,那儿童就可能会出现矮小症这类的疾病。② 儿童时期的新陈代谢很好,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加强骨细胞的血液供应,促进儿童长骨的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骨的线性生长。③ 户外体育锻炼可以让儿童更长时间接触到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有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长高[18-19]。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研究基于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4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效能,其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提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不足: 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有所偏差,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并开展多中心研究; ②本研究并未对71例患儿进行病因诊断,仅对矮小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后续还需结合基础实验继续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较好,能够为临床拟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家族史线图牛奶
个体化预测结肠癌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送牛奶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基于箱线图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分析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东山头遗址采集石器线图
神奇的牛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