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山县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2024-03-01刘甲青

农业知识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面积大豆

摘 要: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是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旨在聚焦规模化生产,着力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提高作物单产水平。本文以梁山县为例,为提高大豆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目标,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阐述单产提升的有效途径,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大豆;大面积;提升单产

梁山县位于鲁西南平原腹地,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黄淮海地区重要的大豆种植基地,梁山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75万亩左右,居全市最高;玉米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大豆面积稳定在20万亩。随着近几年高产创建和绿色高质高效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梁山县大豆生产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仍面临大豆生产技术水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大豆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仍很大。

1 提高大豆作物单产提升的主要着力点和难点

1.1 主要着力点

1.1.1 完善大豆生产硬件设施

梁山县已建设高标准农田80.26万亩,未来将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打造全县大豆集中连片生产区,实现设施配套的区域化、规模化、农机化的生产格局,努力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效益。

1.1.2  探索适合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2022年,梁山县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4万亩,居济宁市第一位。经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实打测产,梁山县馆驿镇苏庄村复合种植玉米亩产达到671.59kg,创山东省最高纪录,其复合种植大豆亩产达到115.4kg,位列山东省第八。2023年,梁山县入选全国大豆100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名单。下一步通过与科研部门、院校、企业等单位合作,从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机具改进、除草药剂选择等多角度进行深入试验和筛选,尽快补齐短板、弥补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升产能提高效益做好技术储备。

1.1.3 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养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大豆扩种和增产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订单种植、土地流转等形式,多环节化解大豆生产风险,提升大豆生产效益,为实现“稳粮增油”目标积极努力。

1.2 主要难点

1.2.1 大豆补贴力度不足,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目前梁山县的大豆补贴是每亩200元,以复合种植形式发放,补贴力度不足。与种植玉米相比,玉米亩产大约在550kg左右,每亩收购价格是2.6元/kg,大豆亩产在200kg左右,每亩收购价格是6.6元/kg,每亩收益相差110元,此外大豆的生产成本也高于玉米,因此要想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加大种植补贴十分必要。

1.2.2 缺苗断垄情况突出

农户抢墒播种,整地质量粗放,播种质量较差,大豆出苗率不高。前茬作物小麦收获后,农户往往为了抢墒而播种,并没有过多关注整地质量,播种机械、种子下种的均匀程度都影响播种质量。

1.2.3 土壤肥力的影响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全县土壤分为潮土和褐土两个土类。潮土是梁山县的主要土壤类型,群众俗称“潮黄土”面积71315.1公顷,占农用土地面积的99.24%。部分类型的土壤保肥能力差,不利于作物高产。如:梁山县砂质潮土面积9698.1公顷,砂质潮土保肥能力弱,漏肥漏水,往往在作物后期出现脱肥现象,不利于高产。盐渍化土壤面积3768.4公顷,占土壤面积的5.24%,这类土壤盐分含量高,耕层盐碱较重,土壤理化性质差,产量水平低,对作物高产影响较大。

1.2.4 优良高产品种接受程度低

现阶段,多数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仅仅重视大豆种子的价格,依赖传统大豆品种,而没有结合实际的种植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对优良高产品种接受程度低,没有认识到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盲目追求低价,导致一些新品种推广难度大。

2 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实现路径

2.1 强化专家领衔

明确农业技术专家领衔,负责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等方面的全局性、战略性目标任务,明确大豆单产提升的主攻方向。依托大豆专家指导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组建专家团队,实行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

2.2 强化协同推进

将大豆单产提升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坚持大协作、大联合、大攻关,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要素整合,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各环节同向发力,形成推动单产提升的强大合力。

2.3 强化政策扶持

優化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与大豆生产直接相关的项目资金,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尽快见效。争取增量资金,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研究提出支持单产提升的政策、项目。

3 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技术路线

3.1 围绕“良田”,建设高标准大豆田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形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支持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高产能力。

3.2 改良盐碱地,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梁山县的盐碱地主要集中在马营镇、杨营镇,盐碱地大豆亩产只有120~160千克。落实中央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补助政策。争取国家政策,对种植户增施有机肥、施用酸性肥料的地块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尽快改良盐碱地,提升大豆单产水平。

3.3 围绕“良种”,推广优良品种

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和相关种业单位,重点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多抗、耐密宜机收大豆新品种,筛选耐荫耐密抗倒伏大豆品种,选育耐盐碱、抗寒、抗病、高产大豆品种。大豆主推品种有齐黄34号、菏豆33号、菏豆12号、中黄13号、郓豆1号、祥丰4号等。

3.4 围绕“良法”,加强高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遴选发布一批本土化大豆生产主推技术,加大根瘤菌剂和保花保荚剂等新产品应用,集成推广合理增密、免耕覆秸、肥水精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关键高产技术,形成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模式。主推技术重点推广一播全苗技术,着力抓好肥水管理。浇好播种水、开花结荚水、鼓粒水,做好培肥地力、鼓粒初期追肥、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等工作,在培育全苗、壮苗的基础上,满足大豆生长发育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有效提高大豆亩株数、单株结荚数、百粒重。

3.5 围绕“良机”,加快筛选推广工作

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引进、试验大豆耕种收,特别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型,推进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全程机械化,广泛开展机具演示和技术培训。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确保优机优补、应补尽补。集成技术模式重点是集成推广合理增密、免耕覆秸精播、根瘤菌接种、低损耗机收等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3.6 围绕“良制”,发展规模化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大豆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推动整村流转、粮食生产功能区整区流转,引导开展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扩大生产,引导村集体、龙头企业等统一组织经营;大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培育大豆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

4 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合理提高大豆收储价格,稳定大豆的最低收购价格,对国内大豆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大豆收益水平;适当提高大豆种植者补贴额度,充分调动种植者积极性;對达到一定规模的大豆种植者采取先进生产方式、使用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等给予适当物质补贴,进一步提高大豆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实现大豆种植规模效益。

4.2 加大配套推广高效专用机具的研发

以提升大豆机播、机收作业质量为重点,推进大豆生产农机装备补短板,完善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集成配置免耕或条耕清茬精量播种机、大豆收获机或大豆专用收获割台等适用的高性能机具装备,引导加装拖拉机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播种作业智能监测终端,推进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机优补”,强化农机作业队伍建设,保障大豆生产有好机用。

4.3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针对制约粮油单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田块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分区分类改良土壤,积极采取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有效措施,构建肥沃耕作层,夯实粮油单产提升基础。

4.4 选育、推广高油高产新品种

加强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全面挖掘大豆种质资源,做好品种收集、引进,加强优质新品种的开发培育,通过品种保育、研发、培训、示范、推广,打造省级以上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围绕“科技引领、数据赋能、标准生产、示范带动”四大建设理念,以申报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制种大县项目为契机,在示范展示新品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历年来筛选出抗性强、产量高、优质专用等符合市场需求和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通过网络平台、科技培训、重点项目落实等方式加大品种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高标准建设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支持种业企业基地进行研发、生产、加工设施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刘甲青,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大面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