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刍论
2024-03-01曾秀英
曾秀英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革命文化素材作为语文课本的重要构成,成为实现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将革命文化内容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注重革命文化与相关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渗透,分析以红色革命为题材教学活动的开展思路,逐步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建设活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语文课堂;革命文化;课文;教学策略;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61-04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在语文课堂中开展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能使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应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魅力,将革命文化活动引入课堂,让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革命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继承和弘扬优秀的革命传统,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教学观念及策略的更新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革命文化的由来及意义,根据语文课堂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对语文课堂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革命文化的由来
革命文化的历史来源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历程。相关文献指出,革命文化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一直到解放时所经历的28个春秋中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含着中国革命精神的一种传统文化[1]。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我国民族精神和灵魂不变的重要因素。
2.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而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评判体系尚未形成,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放大和突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幫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抵御不良思想的入侵,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第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青少年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彰显自己的个性,更好地成长成才。理想信念是人们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凝聚人民的向心力,众志成城,共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具备足够的恒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于弘扬革命文化、优良传统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第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具有极为丰富的革命文化精神内涵,教师可通过课文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人物的高尚思想与爱国情感,了解课文作者向广大青少年展示的革命先辈的价值取向。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具有正向引导性,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并及时纠正,使学生在不断自我纠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准则、思想境界不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因此很难真正体会到他们的情感,更不可能深入人物的心灵。此外,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道而轻文”的教学导向,常常把总结人物性格作为教学内容,却忽略了用具体的语言使学生感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物,使得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人物形象产生脸谱化的印象。
2.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得知儿子牺牲在战场上,毛泽东同志说的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刘伯承将军在做眼部手术的时候,为了降低对大脑的伤害,竟然不肯用麻醉药。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可能难以理解这些行为,常常觉得那些革命人物“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从而不能很好地学习他们的模范行为。
3.与学生存在一定距离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阅读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特殊年代人们的经历,也很难切身体会他们心中的情感。这是因为革命年代与当前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部分学生即便从文字上了解到特殊岁月的艰难,可能有时也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了奋不顾身的决定,所以他们很难真正领悟革命英雄身上永不言悔的革命奋斗精神[3]。例如,有的学生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虽然敬佩周总理有着伟大的理想目标,但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意义。时代的不同,让学生与革命年代人们的思想和认知存在一定的距离。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作为中华瑰宝的革命文化有时也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革命文化价值逐渐被弱化,革命文化的传承有时遇到困难。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革命文化的艺术价值、国家价值、情感价值,培养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塑造美的能力,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让学生逐渐形成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已经成为每个教师都应当深入探究的课题。革命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是校园,因此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传承革命文化意识的重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认识到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应该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前提下,合理融入革命文化教育内容,使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彩,还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利用革命文化数字化资源开展激趣教学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革命文化精神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探究,并参照图画对课文的大概内容进行讲述,使学生在看图后明白课文表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转换的能力。除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外,教师也可以搜集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同名影视作品中的精彩情节,使学生从直观的视频画面中感受战争年代的悲壮,了解当时五壮士面临的危急情况,理解当时五壮士的做法,体会五壮士的抗敌决心和爱国情感[4]。又如,在《灯光》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柳朝琦这位模范战地记者的纪实故事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战地记者的经历,使学生从战地记者的角度了解当时的革命历史,体会战地记者心中不灭的爱国之火。
2.挖掘革命文化中革命先贤的优秀传统
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有关革命文化的文献,其中有许多爱国前辈的感人事例,革命先辈们艰苦斗争的故事,以及革命英雄事迹。因此,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挖掘革命前辈的优秀传统入手,为相应的教育实践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长期的艰苦斗争涌现出了许多舍己为人、为国捐躯的革命前辈[5],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点,使教师在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时有所依托。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教师就可给学生播放毛泽东同志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同志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的艰难困苦,了解沙洲坝人民当时缺水喝的状况,使学生明白沙洲坝人民立碑是表达感谢与敬佩。此外,教师可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深入体会“饮水思源”的意思。相关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党、对祖国保持高度敬畏和热爱,而且可以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3.结合现代社会,寻找革命文化的现代表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革命文化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想要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教师就要依据教材,走出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寻找革命文化的现代表现,从而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例如,在《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建立革命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联系。这首诗写的是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克服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经历多次战斗,终于完成了长征这一革命壮举[6]。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往昔,还可结合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近年来,中国人民新的长征开始了,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正体现了长征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践行革命文化精神,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拓展课文故事,提升思想认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认知还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层面,学习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和学习思考都很浅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7]。例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当时红军所处的地形比较险峻,战士们每次去挑粮食都很辛苦。朱德作为当时的红四军军长,经常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食,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要整夜研究战斗布署。学生学习教材能初步领悟到朱德的身上的优秀品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把革命献礼电视剧中的一些片段截取出来,拿到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红军的伟大革命精神,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红军的英勇无畏,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剖析人物特点,领悟爱国情感
剖析人物特点是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重要的方法,能让学生站在文本人物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人物情感和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换位思考,不能设身处地理解人物为了自己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而做出的决定。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文本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资料,从各角度分析文本人物当时的语言、神态、行为、心理特点,使学生体会其中的革命文化[8]。例如,在《梅兰芳蓄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这位革命艺术家的事迹,剖析他身上具备的革命精神品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剖析人物,如:梅兰芳先生当时是什么身份?他為什么被迫藏身租界?为什么会深居简出?为什么做出了不再登台的决定?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不再演出、不再创作究竟意味着什么?梅兰芳先生做出不再登台的决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始终不改变决定的?你们能想象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想到了哪些借口吗?他没有了借口时,为什么会通过蓄须来明志?蓄须也没有打消敌人的念头时,他不惜让自己的身体染重病,你们心中是否产生了触动?梅兰芳先生在胜利到来之后,才恢复演出,你能用哪些精彩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爱国情感?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一步步深入分析梅兰芳先生,了解了梅兰芳先生“只为爱国,别无他想”的内心世界。我们甚至可以用“执念”这个词来形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行为,他为了不向敌人低头,为了自己深爱的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艺术和生命。这种层层深入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6.开展教学实践,领会革命精神
实践是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开展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时,应打破教室的局限,带领学生参观课本中所讲述主人公的纪念馆、博物馆。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时,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课本中主人公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9]。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主要讲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升华,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的鲜活生命力。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图片、物品深切地体会和感悟革命精神,从而提升思想境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访谈活动,通过带领学生访谈,了解课本中革命先辈的故事。在正式访谈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访谈问题,在访谈过程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
总之,革命文化题材文章是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远大理想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革命题材文章的时候,应利用革命文化数字化资源开展激趣教学,挖掘革命文化中革命先贤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社会,寻找革命文化的现代表现,拓展课文故事,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剖析人物特点,帮助学生领悟爱国情感,开展教学实践,使学生真正领会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蕾.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J].江西教育,2022(20):53-54.
[2]张艳明,关健.中华文化认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4):5-7.
[3]王迎春,王瑜.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问题与优化路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36(03):23-27.
[4]连忠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阅读教学策略———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12):34-38.
[5]朱雨楠.部编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传承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88-91.
[6]李泽华.点面结合:基于单元要素的革命文化课文实践学习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6):71-74.
[7]范国强.让革命文化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相得益彰———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J].福建教育,2020(01):27-30.
[8]陈巧新.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素材的设计与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42-44.
[9]叶淑洪.落实“文道统一”传承“红色基因”———统编教科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36-39.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me Texts in Chinese Classroom
Zeng Xiuying
(Quanquan Elementary School, Xiqu Town, Minqin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Wuwei733306,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volutionary cultural material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achieving the inheritanc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y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ultural confidence, lofty ideals, and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sm.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revolutionary culture content with curriculum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deep explo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relate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the theme of red revolution, gradual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ir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and cultivate their correct values and patriotic spirit.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classroom;revolutionaryculture; text; teachingstrategies;Chineselanguage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