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2024-02-29张连明刘文萍

新校园 2024年1期
关键词:表现性淄博跨学科

张连明 刘文萍

2017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确立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打破学科界限,鼓励跨学科学习,明确了博物馆参观作为活动方式之一,将研学旅行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新版方案指出,为落实“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需要遵循“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原则,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和实施中都提到了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博物馆研学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博物馆馆藏和展览特色设计研学主题,具有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综合性特点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博物馆研学是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跨学科学习落地的有效锚点。

一、跨学科视域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价值追寻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博物馆馆藏资源确定研学主题,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开展研学活动,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形成研学成果。

1.整合学习方式,指向持久理解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是特定主题下的、任务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依靠某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或者学科知识、方法的线性叠加,是无法顺利完成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也无法产生深入的跨学科的理解。基于跨学科立场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超越碎片化学科知识的堆砌,不同学科通过实践活动、真实任务和研学成果联系起来,整合各学科学习方式,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产生整合性、持久性、深入性的理解。

2.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博物馆研学活动不止于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看展品、听取馆藏讲解等这类单向接受式的活动方式,而更多的是在博物馆研学开启前,学生已对此次研学主题有一定认识了解和相关知识储备。在博物馆研学进行时,创设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研学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研学意愿。

同时,研学活动成果的完成工作,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完成研学作品,并展示分享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跨学科视野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设计路径与策略

1.规划博物馆研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实施框架

在宏观层面,跨学科视野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是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要求的课程实施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是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按照国家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而设计的校本课程,因此需要学校及教师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实施规划。明确博物馆研学活动在学校课程框架中的地位,积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特点和文化需求,结合本地博物馆资源特色,确定每一学段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目标,拟定博物馆研学活动内容,规划每学期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做好实施计划。

在微观层面,研究者将一次完整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根据到达博物馆开展研学的时间划分为“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在规划研学活动时,将研学前、中、后三个阶段都纳入考虑范围,并在各阶段与博物馆开展合作。研学前,即正式研学活动前的“预热”阶段,确立此次研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为学生提供研学准备资源,获得必要的研学知识基础或前概念,规划设计研学手册引导学生的博物馆研学活动。研学中,学生一方面带着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细致地观察、欣赏、体验展品,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投入,沉浸到博物館研学活动中的现场表现性任务中。博物馆研学活动是系统性的,学生离开博物馆,只是馆内的活动暂告一段落,并非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终结。研学后,学生完成其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后期成果,完成博物馆研学活动的整体评价,为改进该主题的博物馆研学活动提供资料和依据。

2.开展主题性的博物馆研学活动

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在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整合博物馆资源,即博物馆内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所展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确立研学活动的主题,改变以“资源为中心”的学习馆藏资源的定式,转向“以主题为中心”的用馆藏资源研学的形式。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主题的确立可以以文化议题为主,方便以大概念统整研学内容。同时在拟定研学主题时,可结合社会热点,设计研学情境。具身性、情境化主题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现实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设计整合性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任务群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围绕研学主题设计研学活动任务群,研学活动任务群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立场出发,综合考虑任务群涉及哪些学科知识和能力,关注这些学科间的联系,这些学科知识和能力可以统整起来作用于任务的完成,设计具有整合性特征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任务群。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任务设计要体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从浏览、搜集、整理资料的低阶思维到系统分析、创造设计等高阶思维。

4.树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成果导向”理念

开展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老师要清楚明白:学生经过博物馆研学活动后形成哪些研学成果,这些研学成果不仅仅指向任务完成后的最终结果,还要包括博物馆研学活动过程中的记录,体现学生浏览、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创造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参与、体验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痕迹材料,体现了学生研学过程中的素养发展,是研学活动的重要成果。

5.优化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表现性任务来实现。表现性任务主要是为了收集证据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评价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基于研学目标的,通过表现性任务的执行展现学生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素养。这也决定了博物馆研学活动任务群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科的整合性之外,还要注重以表现性任务为主。既学生通过创作作品或者是展示表现等方式来提供研学活动证据。运用表现性评价需要指定恰当的表现性任务的评价量表,在量表中运用描述性的语言确立评价等级。

三、跨学科视野下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实践案例

研究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内的馆藏资源,确立了研学活动主题“鱼儿盘中戏”,以此为例呈现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博物馆研学活动目标

该研学活动从人文积淀、审美情趣、学习素养、创新实践四个维度确立了研学目标(见表1)。

2.博物馆研学活动设置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有效利用当地的博物馆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开发设计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并规划了初中低年级(五四学制)课程安排表。六年级,博物馆研学活动规划为每周一课时;七年级,博物馆研学活动规划为每周二课时。“鱼儿盘中戏”主题研学活动为七年级学生的博物馆研学活动,研究者根据研学目标和研学体验,将研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规划整合研学内容和设计研学任务群。

研学任务情境:淄博是“北方瓷都”,青花鱼盘是“淄博窑”日用瓷的经典代表之作,一个盘子将鱼文化和陶瓷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那盘中的鱼儿,虽然勾勒线条简洁却呈现栩栩如生、跃动之态。同学们,“淄博烧烤”火出圈,成为淄博展现“齐文化”的一个契机,齐地迎接贵客的不只有串在签上的美食,還有盛在盘碟之上的佳肴,甚至这盛菜的盘子可能大有文化深意,承载着淄博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解、创作淄博青花鱼盘,并把它介绍给游淄的客人。

“研学前”博物馆研学活动阶段。活动目标:① 初识淄博鱼盘视觉形象。② 认识鱼盘与淄博饮食文化的关系。③ 增强对家乡鱼盘文化的自信与认同。④ 了解鱼文化内涵。课时安排为三课时。学生的活动安排:① 学生们搜集淄博青花鱼盘的实物或者是生活场景中的鱼盘图片,结合淄博的饮食文化,谈谈对鱼盘的功能认识。② 用四句话描绘搜集到的鱼盘中的鱼纹形象,集中在课堂上进行展示。③ 从鱼的民俗形象和鱼的文学形象理解其内涵,包括物质富足的象征,多子多福的寓意,鱼跃龙门的志向,爱情的歌咏,鱼雁传书的使者,庄子散文里逍遥自由的化身。

“研学中”博物馆研学活动阶段。活动目标:① 进一步欣赏淄博鱼盘的艺术;② 领悟淄博鱼盘“为生活而艺术”的审美追求;③ 进一步加强对家乡鱼盘文化的自信与认同;④ 学会简单的语文绘画。课时安排为二课时。研学内容为:① 学生前往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参观欣赏淄博大鱼盘。② 初步按照“三大笔,五要诀”的鱼盘技法(“三大笔”,即一笔画半圆,二笔出头脸,三笔鱼尾展;“五要诀”,即嘴为几条线,眼是圈与点,鳍翅如波浪,鳞开点线片,填景画圆满)练习画鱼盘。

“研学后”博物馆研学活动阶段。活动目标:根据自己对生活美的追求和自己对鱼文化的理解,设计创作自己的淄博鱼盘鱼纹。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表现性任务:① 学生基于自己对淄博鱼盘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鱼文化的理解,设计自己的鱼盘纹样,尝试将纹样画于盘上,所画鱼盘陈列展出。② 从淄博鱼盘与饮食文化的紧密关系、鱼盘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写作文字脚本,继而跨媒体表达,制作短视频,利用网络宣传淄博的青花大鱼盘。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研究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初中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2021JXY336)。

猜你喜欢

表现性淄博跨学科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