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支撑下 语文情境创设的“四自”策略

2024-02-29茆晓明

新校园 2024年1期
关键词:柳宗元选题创设

茆晓明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语言咀嚼、文本阅读、文化启迪、精神成长”等方面,其作为主线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语文情境教学需要围绕这条主线,统整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避免学科知识的板块化和学生思维的碎片化。

技术赋能是指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和线上学习平台(如腾讯会议、网课平台等),创设真实、具体和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效果。在技术赋能支撑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探究、实践、合作等方式,获得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此,本文以《小石潭记》为课例,着力探讨技术赋能支撑下语文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及前置学习

本课例设置两个教学目标。

1. 以项目化学习的形式,通过“选题、分组、汇报、总结”等流程,帮助学生对柳宗元的人格、价值、境界进行深度学习。

2. 创设学习情境,布置前置学习任务,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混合授课环境,努力使学习活动方式更加丰富。

本课例在课前挑选《小石潭记》、《柳宗元传》(节选)、《柳子厚墓志铭》(节选)、《柳侯祠》(有删改)等一组与柳宗元相关的古今文章,布置学生群文阅读,创设以“柳宗元和小石潭”为主题拍摄微视频的情境,设计编导组、摄影组、表演组、配音组等活动任务单。

二、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自由表达融入情境。

前置:围绕“我心目中的柳宗元”自由发言,通过共享屏幕的形式分享群文阅读后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的起点可以从阅读中产生,终点在写作中升华。本环节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制PPT并共享屏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立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阅读成果或作业展示可视化。本环节的核心在于自由表达,让学生融入情境,调动情绪,触发情感,使其产生一种积极表达、主动交流的冲动,继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

活动二:自助讨论聚焦情境。

1. 分组讨论。编导组在“柳宗元的傲气”的主题上产生了分歧,经投票,集中于“柳宗元的傲气”“柳宗元的价值”“柳宗元的境界”等选题。你更倾向哪一个选题?请结合《柳侯祠》,参照下表格式分组讨论。

2. 畅所欲言。学生联席主持陈述本组最终观点。

3. 全班投票。开启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人气选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试图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选题。自由发言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而总结选题旨在培养学生集中性思维。囿于技术赋能支撑下的授课环境,教师作为主持人无法同时参与两组研讨的情况,分组研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选定学生担任联席主持人,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始终处于“自助式”学习情境中,避免线下教学时出现分组研讨过于随意或相互干扰的情况。

活动三:自主评价创造情境。

1. 发弹幕完成镜头脚本的设计。

2. 設计柳宗元与刘禹锡一对好友久别重逢的场景。

① 聊天区完成场景脚本的设计;② 投票选出课本剧演员;③ 完成对课本剧演员的采访;④ 课本剧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固有的时空局限,体现技术赋能支撑下课堂教学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特点,促进以多元视角创造学习过程的自主评价的实施。例如发弹幕和在聊天区留言,如果教师设置诸多禁区,会使学生在融入情境上产生障碍,最终使学习氛围走向封闭。再如演前采访,意图让演员走进角色内心,把握柳宗元与刘禹锡两人的性格特征,而不是一味开放交互,最终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湮没于学生零碎性的个性解读中。

活动四:自我省视深化情境。

配音组打算在微视频最后结合画面和柳宗元的“二难选择”配一段画外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帮助柳宗元突围,最终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面对学生“柳宗元的离开是犹豫还是果断”“柳宗元表面快乐内心悲伤”“柳宗元面对朝廷诏书是去还是不去”“柳宗元是孤傲还是清醒”等诸多争辩与质疑,教师适时通过问卷收集同学们的想法,通过共享桌面遴选出最具深度思考的总结陈词。

三、教学反思与课例拓展

当下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缘“境”而学、缘“境”而教,甚至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都意在突出情境的重要作用。技术赋能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时空束缚,积极创设情境。一旦情境生成,教师应该角色让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情境,以更积极的状态融入情境,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来破除传统教学带来的隔阂感。

1. 以任务内驱擘画学习成果的自由。

情境创设不是把学生束缚在某一个框架中,而是激活学生学习的天性,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课的学习任务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确实极具挑战。首先,教材中编选的柳宗元的诗文并没有自成一个单元,而是分散于多个单元。其次,教材中对于柳宗元的介绍更多局限于文学常识,而没有从人物传记或者文化散文的角度进行介绍。所以,教师要提供阅读支架,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基于阅读写作的情境创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极度的张力,允许学生跳出桎梏,分享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

2. 以真实场景激活学习方式的自助。

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分组研讨活动,历来让教师束手无策。课堂教学中驾轻就熟的学习方式在技术赋能支撑下的教学环境中却无从施展,一方面是因为平台的限制,众多免费的直播平台只能设置为两组的分组研讨,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自身观念的束缚,认为流离教师视野之外的分组研讨都是令人不放心的。平台的分组研讨功能实际上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使教师转变为旁听者,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强化了自助式学习的达成。

3. 以多元视角创造学习过程的自评。

评价在语文情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赋能支撑下的评价与没有技术赋能支撑下的评价有着较大区别。一是评价方式的区别,没有技术赋能支撑下的评价更侧重由教师主导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而技术赋能支撑下的评价更注重由学生主导开展即时性评价,例如弹幕或在聊天区留言,学生的自评互评又往往带着网络性的语体风格,教师在授课时试图干预,无疑极不明智,不如因势利导鼓励更多学生加入自评互评的行列。二是评价功能的区别,没有技术赋能支撑的评价更侧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指导反馈的功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诊断激励作用,更趋于理性;技术赋能支撑的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情绪性表达,更趋于感性。

4. 以精神成长引发学习价值的自省。

某种意义上说,一切学习活动最终都指向学生成长;而学生的精神成长恰恰是最终的落脚点。和传统教学相比较,技术赋能支撑下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精神成长的情境。在虚拟空间里,学生思想更加活泼自由,学习方式更加开放多元,更易产生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情境创设不能停止于浅层次活动分享,更需要想方设法触发深度学习的契机。深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考和反省,产生批判性思维。一切学习都是有价值的,而在技术赋能支撑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始至终都在培育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积极乐观的学习品格,帮助学生促进精神成长,突显学习价值的丰满。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柳宗元选题创设
柳宗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江雪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