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2024-02-28蔡巧珍李丽莎高倩王盼盼张洁梁春利常维花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脂依从性

蔡巧珍,李丽莎,高倩,王盼盼,张洁,梁春利,常维花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高脂血症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疾病,极易引起冠心病、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高脂血症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宣教内容有限,多数患者为居家休养,但老年人记忆力减退,依从性不佳,且对疾病认知较差,严重影响血脂控制效果,严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2]。因此,如何提升高脂血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是临床的热点话题。常规护理仅在患者住院期间具有良好的效果,出院后的干预措施较少,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由态度、感知及整体规范主导,可通过对这3方面进行干预以达到促进患者行为转变的目的,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3];追踪护理模式是一种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追踪,建立疾病长期管理的新型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生活[4]。但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高脂血症患者,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4例高脂血症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试验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61.27±5.34)岁,病程2~11 a,平均(5.46±1.14)a,疾病分类:高胆固醇16例、高甘油三酯12例、低高密度脂蛋白7例、混合型12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1.52±5.46)岁,病程3~12 a,平均(5.53±1.16)a,疾病分类:高胆固醇15例、高甘油三酯14例、低高密度脂蛋白6例、混合型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研究对比,且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审批号:ZZUIRB2022-103)。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为住院患者;(2)认知功能良好,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且签订知情同意书;(4)能独自操作微信疾病语音聊天、视频功能或者有家属支持可正常进行微信操作。

1.2.2排除标准

(1)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2)存在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3)伴有恶性肿瘤,长期住院。

1.3 干预方法

两组均给予高脂血症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指导患者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嘱患者遵医用药,避免漏服;出院时给予其出院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并嘱患者定期检测血脂;出院后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持续关注患者用药状况,并解答患者疑问。

1.3.2试验组

接受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干预。组建计划行为追踪护理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及6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护士长组织并培训计划行为理论及追踪护理的相关内容,随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并制定护理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知识提升。纳入分组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建立微信群,家属及患者均拉入群内,将高脂血症注意事项、正确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锻炼等方面内容,整理成简单的视频,每个视频4~6 min,重点讲述健康生活习惯的益处,增强患者健康意识,并讲述相关临床案例刺激患者,引起患者重视。于每天上午或中午发送,每日1次,并要求能完成观看和签到,不会操作者可家属辅助下观看并签到。(2)观念行为转变。①护理人员采用电话方式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控制血脂及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视程度,对于重视程度不足者鼓励其共同参加健康宣教讲座,并指导家属监督、鼓励患者,促使患者维持健康生活。②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根据其心理问题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如音乐疗法、呼吸训练等,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共同遵循健康饮食习惯。③指导患者多与相同疾病病友分享经验,互相交流个人经历,取得共鸣,缓解其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烦闷感。(3)追踪反馈。每月开展1次免费检查血脂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对于控制效果不佳者可调整干预方案。同时指导患者每月来院复查1次,观察血脂、体重等动态变化,并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干预前(即签订同意书后)、干预6个月后(即干预6个月后入院复查时)发放评估问卷,并检测血脂水平。(1)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科室自制高脂血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用药、疾病一般知识等方面,共15个题目,采用1~4分级评分制,量表总分为60分,得分在55分及以上表示完全掌握、得分在45~54分表示部分掌握、得分在45分以下表示未掌握,掌握率为完全掌握率加部分掌握率。该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46,效度系数为0.815,表明具有良好信效度。(2)用药依从性: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8-item Morisky medicationadherence scale,MMAS-8)[6]评价两组用药依从性,MMAS-8含有8个问题,总分范围在0~8分,总分8分表示优、总分在6~7分表示中,总分在6分以下表示差。用药依从率为1减用药依从性差率。(3)血脂水平:检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4)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健康信念模型量表(the champion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CHBMS)[7]评分、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the rating scale of health self-management skill for adults,AHSMSRS)[8]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9]评分。CHBMS包含6个项目、36个指标(易感性5个、严重性7个、益处6个、障碍6个、健康动力7个、自我效能5个),每个指标采用1~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赞成”,5分表示“完全赞成”,总分36~18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健康信念越好。AHSMSRS包括3个部分,共38个条目(行为14个、认知14个、环境10个),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评分法(1~5分),总分范围为38~190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HPLP-Ⅱ含有6个维度(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精神成长、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别代表“从不、有时、经常、一定”,得分范围在52~208分,得分169~208分为优,130~168分为良好,91~129分为一般,52~90分为差,得分高低与患者健康行为成正比。(5)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10]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ief version,WHOQOL-BREF)[11]评分。PANAS含有正性与负性情绪两个部分,各含有10个问题,均采用1~5分的5级量表评分法,“几乎没有”记1分、“极多”记5分,正性/负性情绪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越快乐/痛苦。WHOQOL-BREF由6个方面、28个题目组成,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采用1~5分的Likert 5点量表评分法,总分范围为28~140分,得分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2 用药依从性

两组用药依从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2.3 血脂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TC、TG、LDL-C升高,HDL-C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比较

2.4 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6个月后CHBMS、AHSMSRS、HPLP-Ⅱ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CHBMS、AHSMSRS、HPLP-Ⅱ评分比较分)

2.5 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PANAS-正性、WHOQOL-BREF评分升高,PANAS-负性评分降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PANAS、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降低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12]。研究发现,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出现的高脂血症的重要发病因素[13]。高脂血症患者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不重视,认为其对健康影响不大,患者不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且其用药依从性较低,严重阻碍其病情好转[14]。因此,辅以有效护理措施帮助高脂血症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增强其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较为简单,缺乏护理延续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护理效果存在局限性。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是一种帮助患者改变自身行为模式,并不断追踪反馈效果,优化护理措施的新型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提升其生活质量[15]。丁艳萍等[16]研究证实,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护理改善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提示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可增强高脂血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实现护理的延续性,不断提高患者知识度,引起患者重视,同时通过观念行为转变等措施能增强患者健康信念;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控制血脂的重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帮助患者心理疏导并与病友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其烦闷情绪,增强积极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最后结合追踪反馈等措施能了解患者血脂控制现状,并根据控制效果持续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提供健康方案,侧面促使患者持续坚持健康行为。

相关研究证实,健康信念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7]。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生活质量、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可提升高脂血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健康行为,改善其血脂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试验组通过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干预措施,促使患者明白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纠正认知错误的患者或家属,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行为意识,促进其养成健康行为,进而有效增强患者对血脂控制行为;同时通过追踪护理的相关措施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帮助患者解答问题,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两者结合可增强护理效果,持续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对患者血脂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4 结论

将计划行为理论下的追踪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不仅可有效提升患者知识掌握度,增强其健康信念,而且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从而有效提升其健康行为及用药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对血脂的控制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但本研究多为住院期间的干预措施,高脂血症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恐难以全部实施,后期可多完善出院后的措施。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血脂依从性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