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部技术网络嵌入、知识重组能力与制造企业节能减排

2024-02-27蒋樟生赵梦馨怡

工业技术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规模污染

蒋樟生 赵梦馨怡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 学院),杭州 310018)

引 言

2012~2022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 万亿元增长到33.5 万亿元,连续13 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因此,践行“两山理论” 以确保“双碳目标” 的如期实现,这就促使制造业必须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路径逐步转变成开放式创新,这改变了企业间链接网络和知识传播形式,推动企业间形成日益密切、深入和复杂的外部技术网络空间联系。因此,外部技术网络在制造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网络中企业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与知识重组以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实现低碳智能绿色发展成为研究焦点。

在外部合作技术网络中,网络中企业会有意识地选择信息交互方式、知识重组资源、以及技术创新行为[1],以实现创新资源共享、降低检索新知识成本、横向拓宽发展方向,提升网络主体间的技术合作成效以实现绿色化发展。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外部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影响,认为创新活动通常嵌入于外部网络中,并深受其影响[2],研究视角如下:(1) 强弱关系视角,认为网络关系作为相互连接的信息桥,能为双方带来更为丰富的异质信息,联结企业数量越多,对创新促进作用就越大[3];(2) 结构洞视角,认为结构洞的占据者能迅速掌握核心资源,更易于发现创新机遇[4];(3) 社会资本视角,认为外部社会资本所带来的信息、资源更为丰富,能为组织内部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5]。但哪种关系联结和结构类型的外部技术网络能够有效发挥外部网络效应,促进网络中企业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与知识重组,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研究则较为匮乏。

鉴于此,本文从技术网络地位以及网络有效规模两个维度衡量外部技术网络嵌入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的直接效应,并探索知识重组能力在外部技术网络嵌入与制造企业节能减排之间的中介机制。进而按照污染程度和环保信息披露程度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为推动制造企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战略价值。

1 理论机制与假说提出

1.1 技术网络地位与企业节能减排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外部技术网络基于企业之间技术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知识与资源的吸收渠道,减少信息检索成本,从而提升创新效果。技术创新是破解“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存”难题的重要途径,能促进“三废” 利用率进而减少能源消耗,还能促使多方共同努力实现节能减排[2],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污染排放量减少两方面来实现企业节能减排[6]:(1) 运用于输入端的技术可以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利用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同时,技术创新能够对价格高昂的生产原料进行替换,从而减少能源消耗[7];(2) 运用于输出端的绿色技术能对制造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企业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因此,技术创新与以往生产使用投入不同,不仅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也能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改善[8]。

技术网络被认为是由技术上协同或互补的企业之间形成的组织状态与空间联系,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是技术创新网络的组成逻辑,各个节点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直接决定企业的资源与信息获取[9]。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创新主体彼此关联,构成技术网络,该网络记录着不同的组合关系,节点中心度越高,意味着该节点地位越高,表明其所连结的其他企业的数量越多,信息与知识沟通越活跃,进一步增强信息传递效率[10]。此外,不同企业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团队合作比企业个体检索信息的效率更高,知识在网络中的传播与迭代速度也更快,有助于加快企业内部知识与信息的更新速度[11]。因此,技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掌握的技术知识要素越多,信息更新速度也得到提升,基于此类技术的发明专利能引发更多、更深层次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促进节能减排。据此,提出假设:

H1:技术网络地位正向影响企业节能减排。

1.2 网络有效规模与企业节能减排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网络有效规模可以使个体处于不同社交群体之间,从而在信息传递时具备跨越性,有助于获取不同社交圈子中的独特信息,进而产生创新性思维。这使得那些能够高效利用网络有效规模的个体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企业在网络中占据一定大小的网络有效规模时,能在信息流动、资源获取和创新机会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更有能力建立广泛的联系[12],并运用该联系获取丰富的知识要素。知识流动的过程会增加企业内部与网络内部知识融合的可能性,促进网络成员进行知识吸收与知识创新[13]。企业是连接网络中双方所存在的互补信息或资源鸿沟的纽带,为技术网络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提供了知识、信息转移以及资源共享的平台[13]。企业并不是在自身资源约束下自由采取任何竞争行动,而是嵌入到影响其竞争行为的关系网络中,以此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研究表明,企业异质性资源的获取受企业占据的网络有效规模影响极大[14],占据网络有效规模数量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密度以及企业之间交流的频率,占据网络有效规模数量更多的企业能更高效地汲取、吸收和转化利用网络中的流动知识,知识流动速率的提高可以延伸知识检索的范围,促进技术网络中其他成员也能进行高效率地吸收、转化和利用流动的知识[15],同时企业管理者所受的内外部约束更少,更能自主地选择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刺激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16]。

当企业占据的网络有效规模较小时,建立的技术网络相对比较狭窄,且可能存在冗余联系,无法保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的提升。随着企业占据的网络有效规模逐步扩大,建立的技术网络相对比较广泛,且冗余联系较少,企业能自主选择加强与网络中其他有价值节点的联系,减弱与无价值节点的联系,甚至将其剔除,从而降低企业维护冗余联系的成本,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把规避风险、把握机会,提升企业资源利用与转化效率以实现节能减排。据此,提出假设:

H2:网络有效规模正向影响企业节能减排。

1.3 技术网络地位、知识重组能力与企业节能减排

知识重组是指企业已有的知识在自发组合、转换后无法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需要在与外部资源识别、整合、内化利用的资源编排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即企业对已掌握的内部知识与外部吸收的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从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17]。由此可知,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基于已有的知识架构,在研发过程中将知识要素进行重组利用,以此更新现有的知识储备,探索新的技术或对原有的技术组合进行重新配置,使其运用于新的场景。知识重组可以根据实现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再创造和再利用,其中,知识重组再创造是指企业对未被组合的知识要素进行探索,开拓现有知识储备边界,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而知识重组再利用是通过改进已有的知识要素或要素组合,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以此解决现有的难题[18]。

知识重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原有知识储备之外的知识要素,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网络中的企业信息交互是进行知识检索与重组的基础,企业作为创新产出的主要载体,其经验、知识与资源是知识重组的关键要素,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则是知识传播与交互的重要路径[19],要以整体视角和动态理念看待企业的知识[20],通过整合已有的知识元素,形成新的知识要素,并对其价值进行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机会主义的倾向[21]。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的复杂化,对资源的协调与整合越来越有必要,技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越有能力进行知识重组再创造和重组再利用。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利用技术网络内部的丰富知识资源,并与以往的研发经验相结合,进行知识整合与重新利用。技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知识储备量越多,在进行知识吸收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能力,有助于知识在网络内部整合流通,更有能力在技术网络的信息传递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企业的知识重组能力。同时,也更有能力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企业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两方面实现节能减排。综上,提出假设:

H3:知识重组能力在技术网络地位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1.4 网络有效规模、知识重组能力与企业节能减排

利用知识重组能力进行的创新既不是偶然,也不是盲目拼凑。由于个体认知有限,企业掌握的知识通常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质[22],同时,创新具有惯性,企业习惯于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相较于其他资源更为复杂,且更不易复刻,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23]。企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交换专业知识并进行重组创新,网络有效规模的嵌入有利于开发性创新,可以提升创新速度和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24]。

技术网络的形成使得知识资源的整合加工与传播更加高效,其内部的各种经验和知识资源相互融合,是实现企业知识重组的基础。企业依靠技术网络,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构与重组,同时,不断吸收网络中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在不断重组与融合的过程中丰富企业自身知识库[25]。而占据网络有效规模更大的企业拥有更多非冗余且异质性的知识资源,拥有更多知识接口,在获得与其他合作伙伴相关的互补信息时拥有更高的效率[26],能有效减少网络内部知识检索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促进企业知识的深入链接与传播。同时,可以利用整合信息和预测信息的能力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与自己建立联系,构建更高效的合作关系[27],并拓宽自身在技术网络中的覆盖面。企业在创新技术研发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知识接口数量的增加,促进企业知识的链接与传播,从而促进其重组知识。因此占据网络有效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能通过提升企业知识重组能力负向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以此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据此,提出假设:

H4:知识重组能力在网络有效规模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作用机制与模型构建

为验证外部技术网络嵌入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建立企业与时间双固定效应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i、t分别代表企业个体与年份;energyit代表企业i在t年的能源消耗;pollutionit代表企业i在t年的污染排放;technsit和structualit分别代表企业技术网络地位和网络有效规模;con⁃trolsit是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相关控制变量。

2.2 变量定义与指标说明

(1) 因变量-节能减排:主要以能源消耗(energy)和二氧化碳排放(pollution)两个指标加以衡量。节能减排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而且也能提升环境质量,对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两个维度衡量企业节能减排的效率。参考Bose 等[28]的做法,以CSMAR 数据库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根据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行业能源消耗、企业营业成本、企业营业利润对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和企业能源消耗进行了近似估算,公式如下:

(2) 自变量-外部网络嵌入:主要以技术网络地位(techns)和网络有效规模(structual)两个指标加以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主要通过节点中心度衡量,当网络密度逐渐增强时,网络中心度将会呈现出分散化、多中心的发展趋势。借鉴邓慧慧等[9]的方法,通过计算节点中心度来衡量技术网络地位。

其中,tnsi表示节点i的度中心度,Xij表示节点i与节点j的直接联系数。

网络有效规模有利于开发性创新,可以提升创新速度和创新能力,借鉴赵炎等[29]的做法,采用行动者个体网络规模减去网络冗余度得出的网络有效规模来衡量,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为目标企业点,j为与目标点i相连接的其他点,q为除了i和j之外的点,piq为i投入到q的关系比例强度,mjq为j到q的关系的边际强度。

(3) 中介变量-知识重组能力:主要以知识再创造能力(create)和知识再利用能力(reuse)两个指标加以衡量。知识重组能力分为再利用和再创造能力[30],可以通过专利IPC 分类号进行测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将企业在t-1、t-2、t-3、t-4年间专利数据设置为对照组,企业在t年申请的专利数据设置为实验组;②提取IPC 分类号“/”前的知识元素;③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知识元素,若实验组中的组合关系曾在对照组出现,则该知识元素为知识再利用,记为Kreuse;若实验组中的组合关系为第一次出现的知识元素,则该组合关系为知识再创造,记为Kcreate,通过计算Kreuse和Kcreate与知识组合总数Ktotal的比值来分别衡量,知识再创造能力create=Kcreate/Ktotal,知识再利用能力reuse=Kreuse/Ktotal。

(4) 控制变量:借鉴沈坤荣等[31]的研究,主要对企业财务状况(financial)、人口规模(popula⁃tion)、资本密集度(intensity)、环境管理信息披露(environma)、地方财政自主度(fiautonomy)进行控制。以上所有变量的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由于企业技术网络的结构具有具体的分布形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 软件计算技术网络地位与规模性,在探索技术网络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Stata 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分析。

企业和城市层面的财务数据、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他相关指标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 数据库。专利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该数据库提供了2010~2022 年关于企业创新专利相关信息较为详细的指标。最终整合得到关于企业创新合作专利、城市人口规模以及企业资本密集度的较为完整的数据。企业所在城市依据百度地图解析的企业经纬度进行补充和校正。

3 实证结果与机制分析

3.1 外部技术网络趋势分析

网络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是连结,而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间连结的基础,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流动的典型代表,而且是促使知识要素在更大范围的空间中传播的主要推动力[32]。以各年制造企业为节点,以进行发明专利合作次数为边的权重构建技术合作网络,从企业交互层面考察技术合作网络。图1 所示为股票代码000039 企业自2010 ~2022 年各年的技术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图2 展示了该企业合作网络中连结企业数量变化趋势,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合作网络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6 年稍有回落,究其原因,可能是2015 年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等政策,使得企业转变原有粗放型生产方式,改变原有网络中的合作企业,寻求新的合作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环保需要。同时此过程具有一定时滞性,故在2016 年技术网络中体现出合作企业数量稍有下降,2017 年恢复网络连结建设并逐步趋于稳定。

图1 2010~2022 年企业技术合作网络演化

图2 2010~2022 年000039 企业合作数量趋势图

3.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采用Stata16.0 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技术网络地位的均值为2.471,标准差为1.49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480 和0,说明不同企业在技术网络中的地位差异较大。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 基准回归结果

表3 列(1)、(2) 报告了技术网络地位对节能减排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技术网络地位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也均显著为负(-0.061和-0.030),且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技术网络地位对降低污染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即技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越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程度,从而提升节能减排,假设H1 得到验证。

表3 外部技术网络嵌入基准回归结果

表3 列(3)、(4) 报告了网络有效规模对节能减排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网络有效规模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均显著为负(-0.466和-0.400),且至少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网络有效规模对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即在技术网络中占据网络有效规模越大的企业越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从而提高节能减排成效,假设H2 得到验证。

3.4 中介机制和异质性分析

3.4.1 知识重组能力的中介机制

借鉴江艇[33]的两步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前4 列报告了知识重组能力在技术网络地位与制造企业节能减排之间的中介作用,后4 列报告了知识重组能力在网络有效规模与制造企业节能减排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技术网络地位和网络有效规模都能显著提升企业知识重组能力(知识再创造和知识再利用),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能,使得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更加显著,由此可知,假设H3 和H4 都成立,知识重组能力在外部技术网络嵌入(技术网络地位和网络有效规模)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中起中介效应。

表4 知识重组能力的中介机制检验

3.4.2 污染程度异质性分析

根据污染程度将样本分为重污染企业与轻污染企业,分别对两类制造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具体结果如表5 所示。技术网络地位越高,越能抑制重污染企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而对轻污染企业的能耗与排污不存在抑制作用;网络有效规模越大的企业不仅能抑制重污染企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而且能抑制轻污染企业的能耗与排污。说明外部技术网络嵌入能促进制造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的节能减排。

表5 污染程度的异质性检验

3.4.3 环保信息异质性分析

环保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对实现绿色发展做出的贡献,选择披露环保信息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据表6 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选择披露环保信息的企业中,技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越能抑制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网络有效规模越大的企业也更能提升节能减排。而对于选择不披露环保信息的企业,技术网络地位越高反而导致其能耗与排污增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络地位越高的企业获取信息资源越便利,企业更多倾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社会责任,忽略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从而导致能耗与排污增加。

表6 环保信息披露的异质性检验

4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1) 考虑到外部技术网络嵌入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时滞性特征,采用滞后1 期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7 的列(1)、(2) 结果显示,外部技术网络嵌入负向影响企业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与前文检验结果一致,支持研究假设。

表7 稳健性的检验结果

(2) 由于专利自受理起需要3~4 年才能获得授权,故剔除2021 年和2022 年的数据,得到10529 个观测样本,并重新进行回归,表7 的列(3)、(4) 回归结果显示,均支持研究假设。

(3) 参照李德辉等[34]内生性检验的方法,分别选取技术网络地位以及网络有效规模的滞后1期作为工具变量,重新估计,如表8 所示,回归结果均支持上述研究结论,假设H1 和H2 得到进一步验证。

表8 内生性的检验结果

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利用2010~2022 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相关数据构建外部技术网络,实证分析外部技术网络嵌入对制造企业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知识重组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技术网络地位和网络有效规模有利于显著降低制造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知识重组能力在外部网络嵌入对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中存在显著中介作用。

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利用技术网络促进制造企业节能减排,推动中国制造企业绿色化,在“双碳” 目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1) 对内营造良好的知识重组氛围,优化资源配置。在技术网络中营造和谐的合作创新氛围,加强思维、价值、经验等知识的交互,促进知识流动;同时在企业内部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对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不断地更新、丰富,同时增强外部信息吸收能力,将其他企业提供的知识要素与现有知识库结合,为技术创新提供资源基础;(2) 对外协调网络关系,鼓励进行合作创新。技术网络嵌入程度更深的企业有助于促进网络内部信息交流与知识吸收,而知识信息交互能力更强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嵌入程度提升。同时,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差异,能促进企业知识更新速率,加快企业内部知识迭代,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在“节能减排” 过程中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3) 打造开放式技术格局,实现高水平共享,推动中国制造业更快实现绿色治理和深层次发展。通过实施高水平开放,加强技术创新知识要素的流动,将开放开源的技术与企业知识储备库融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吸收与运用全球优质知识资源中,推动技术进步,加强制造业节能减排能力。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规模污染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