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密度办公建筑布局与设计分析

2024-02-27李昊轩项行鸿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2期
关键词:办公建筑低密度办公

李昊轩 项行鸿

1 集群办公建筑的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分散型公司出现,导致办公建筑的分散化趋势[1]。随着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归属感和舒适度,并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办公建筑的集群化发展[2]。集群办公建筑具有显著的特点:第1,具有高度集中的办公空间,容积率可达5 ~8,且功能齐全,涵盖娱乐、健身、餐饮、接待等多种服务。第2,具有低密度、分布式的办公空间,容积率可达0.5 ~2,功能更加丰富。在低密度办公园区,建筑物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它们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在我国,低密度办公区域通常都是开放的,这样可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低密度办公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室外环境的美观程度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以满足员工的办公需求。

2 低密度办公建筑布局模式

2.1 庭院式布局

在低密度的公共场所,庭院式布局是最受欢迎的设计方案。它可有效收集空间,但又不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系统。例如,硅谷谷歌公司就曾尝试过这种设计方案,通过把公共场所与私家花园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公共空间,让公众可尽情享受绿色空间,增强公共场所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

2.2 自由式布局

在不受场地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式布局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且可根据地形的特点进行灵活布局。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办公空间,从而达到最优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外部建设的成本[3]。

2.3 点式布局

点阵布置方法广泛应用于工厂。这些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将科学家、工人、商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习、交流和培训等,帮助工厂实现高效率运营,同时还可以满足工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类相关需求。

2.4 组合式布局

组合式布局是一种灵活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来实现多种不同的布局模式。例如,苏州国际科技园园区采用点式和庭院式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办公建筑群落,其中点式布局可以连接室内空间,并为室外区域增添景观效果。组合式布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型办公空间的方法,可以根据地形和企业需求进行调整,使得布局更加灵活。

3 低密度办公建筑布局的设计理念

3.1 设计原则

低密度办公楼的设计以建筑需求为基本原则,结合庭院布局特点,更多遵循欧式设计风格,处理精致的建筑公园。该建筑布局形式需要设计空间层次,提高办公园区的灵活性和标准化,使其活泼而不死板[4]。办公科技园区更加注重户外空间,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激发员工办公时间的灵感。在办公园区设计中,要注重根据地形条件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提高空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形成多元化的景观生态,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空间选择,方便交流,也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

3.2 空间布局设计

利用小尺度建筑,形成花园式网格布局。建筑群围绕中心建筑,便于各功能区的连接。每个网格保持连贯的设计,网格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和完整的空间系统,最终形成立体的三维空间层次结构。在景观美化方面,可以利用地形条件搭建落地或高架景观区,营造舞台效果。利用绿色植物打造浅滩,保证环境安静,满足人们交谈的需求。必要时可以在建筑上开洞,保证建筑群之间的关联性和建筑的独立性,同时保证建筑内外空间的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空间感。

3.3 景观设计

绿色景观作为线路与办公区域的纽带,可起到空间粘合剂的作用,让不同的功能区域协调连接[5]。中央庭院可设计水景,利用圆形水池、绿化庭院、建筑连廊和庭院路段,协同整合不同区域,形成整体公园。层次分明的景观可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交通线两侧种植灌木和绿化景观,可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欣赏风景,放松心情。

3.4 智能化设计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选择安装先进的楼宇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可靠的消防报警系统。特别是智能化的电源系统,可以尽可能为员工提供稳定的供暖。通过安装中央空调实行循环送风,既可以确保室内环境温馨宜人,又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实施节约型社区的目的,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 低密度办公建筑设计案例

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生产运营应急抢险中心建设项目为靖西一线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配套工程。项目西侧和西北侧紧邻秦华天然气城市门站以及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分公司)未央分输站,东侧为学府环路,南侧为空地,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约为13333.33 m2,如图1 所示。

图1 项目位置(来源:作者自绘)

4.1 使用人群分析

西安分公司现有116 人,其中机关70 人,未央站10 人,长安站7 人,小车班及后勤人员29 人;物资供应中心现有21 人。随着公司省际间管网及与国家干线的互联互通,以及潼白铜、榆西线、关环南北联络线等固投项目的建设,西安分公司和物资中心的业务及管理事项将进一步增加,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根据调研,当前西安分公司负责落实的事务类、业务类工作任务繁重,相关办公室均有增员需求。按照原先配套后勤人员17 名测算,新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加配套后勤保障人员数量。随着后续无人值守场站的推广,西安周边场站人员可依托分公司基地办公、生活,也将引起人员增加。天然气能量计量实验室的入驻,根据实验室定员要求预计增加17 人。应急抢险中心人口测算参考类似机构,完善的应急抢险组织机构一般设有应急值守、抢险调度指挥、信息处理、装备管理、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护等职责部门,预计共需60 人。本着满足需求、控制投资、适度超前的思路,同时兼顾充分利用地块、指标不宜偏离规划太多的要求,该项目对应的人口规模也不宜过大。

以当前基地总人口137 人为基数,按照年均增加2 人计算,预计10 a 后基地人数将增加至157 人,加上能量计量实验室17人、应急抢险中心60人,基地办公人数合计234 人。因此,以234 人为基准开展办公面积测算。

按照领导带班+常住人口+值班室考虑+单身住宿,其余人员在办公室临时午休的情况,住宿人数需按170 人开展住宿面积测算。按照基本满足日常办公人员同时就餐、会议期间分批就餐的思路,经测算餐厅面积按照180 人同时就餐进行设计较为合理。根据2017―2020 年的数据统计,年度会议参会人数为160 ~180 人,建议培训中心按照同时满足240 人的培训、会议需求设置场所。

4.2 办公园区庭院式布局方案

针对该项目,本次选取低密度庭院式布局,进行U 形布局、平行并列布局和L 形布局3 种不同形式的布局设计,如图2 所示。

图2 3 种庭院式布局思路图(来源:作者自绘)

4.2.1 U形布局

U 形布局主要从设计思路、防火分区、景观总体说明3 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为:

1)设计思路。办公楼作为展示面面向学府路,值班休息楼保持南北朝向。U 形布局形成半围合内院,达到屏蔽噪声的效果,其总平面图如图3 所示。庭院内部人车分离,保证活动场地的安静,维持了原建设方案的立面造型与总体布置,在满足测算面积的基础上优化了功能布局。根据测算人数、功能需求,维持原U 形布局,建筑层数调整为4 层。

图3 U 形布局总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2)防火分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5000 m2,属于Ⅲ类汽车车库。人防应建面积不少于建筑首层占地面积,约3000 m2。人防区域整体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 m2,分为2 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1 为防空专业队人员掩蔽部,防护单元2 为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设备用房划为一个防火分区。

3)景观总体说明。整体方案通过采用几何布局,与建筑整体风格协调统一,运用最简单的直线构图方式,使得景观稳中有序,又能很好地将功能与形式完美交织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一个充满个性的现代景观通廊,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欣赏到更多的自然风光。

4.2.2 平行并列布局

平行并列布局的设计思路及景观总体说明如下:

1)设计思路。办公楼及值班休息楼保持南北朝向,人员密集型大空间(实验及培训中心)单独布置,有利于消防疏散和结构布置。该布局的建筑层数也调整为4 层。防火分区设置与U 形布局相同。

2)景观总体说明。本方案整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式,中心绿地与广场主入口、建筑主体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中央铺设大面积的条纹铺砖,通行顺畅,以供大量员工集散,并辅以明黄、暗灰折线,连通广场出入口,指引员工通行。南北两侧设置4 块绿地,并由木制平台与中央广场相连,绿地种植乔灌草,设置景观座椅和水池等,为员工提供休憩、观赏的功能性空间。

4.2.3 L形布局

设计思路为:办公楼与值班休息楼离场地西北侧未央站和秦华门站距离较远,减少了噪声污染。该布局的建筑层数调整为5 层。

4.3 布局方案比选

3 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如表1 所示。结合表1 的结果,选取U 形布局方案作为西安生产运营应急抢险中心推荐方案,以开展进一步设计工作。

表1 方案优缺点比较

5 结语

总体来看,常见的低密度办公建筑布局方案有庭园型、自治型、点状型和组团型。在规划低密度建筑时,应清晰定义设计思想,科学安排空间,突出建筑特色,有效运用自然光线,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办公建筑低密度办公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疫情之下:现代办公建筑与办公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