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演示装置改进
2024-02-27刘永树徐光喜
刘永树 徐光喜
焦耳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学校实验室中演示焦耳定律的装置存在漏气、使用的电源电流较小等问题,故绝大多数学校弃之不用,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焦耳定律时面临无实验器材可用的情况,将鲜活的探究实验变成单纯地讲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改进已有的焦耳定律演示装置,使其“起死回生”呢?
教材中的焦耳定律实验
教材中焦耳定律演示装置的电阻置于密闭容器内,U形玻璃管连接密闭容器,如图1所示。空气吸热后体积增大、压强增大,从而推动U形玻璃管中的指示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高度反映电流通过电阻做功产生热量的多少。
基于教程初次改进装置
1.加强装置的气密性
焦耳定律演示装置对气密性要求很高。我们用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漏气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先卸下塑料盒面板上的螺钉,再卸下塑料盒与接线柱上的螺钉,然后在接线柱与塑料盒内打上热熔胶,迅速将接线柱和接线柱螺钉接上并旋紧,最后在接线柱与塑料盒相接处外面打上热熔胶密封。
之后,我们又用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直到装置不漏气为止,确保装置在焦耳定律实验教学时能正常使用。
2.选用优质发热电阻
发热电阻被密封在塑料盒内,如果发热电阻质量不过关,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被烧毁,导致整个装置报废。因此,选用优质电阻是改进装置的关键。
我们购买多个10 W水泥电阻,电阻为:R1=5Ω,R2=R3=R4=10Ω。将水泥电阻一一接入24 V电源,通电半分钟后,观察水泥电阻发热情况。如果水泥电阻没有裂开,也没有任何液体渗出,人手靠近电阻时能感受到温度,说明这些水泥电阻是符合要求的优质电阻。如果在加热时,电阻裂开或有油样液体渗出,应弃用这些水泥电阻,选择优质水泥电阻。
3.改装实验电路
如图2所示,我们将两个U形玻璃管、开关S2、电阻R4固定在塑料板上,用导线将各接线柱连接起来。用一个电路代替教材中的两个电路,如图3所示,让实验操作更简单。
4.增大电源电压
教材中焦耳定律演示装置使用的电源最高电压仅为12 V。在冬天进行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如果电阻发热功率太小,热辐射造成的热损失很大,U形玻璃管内液面几乎不上升,实验就会失败。
我们将12 V学生电源改为12 V蓄电池或24 V学生电源,完成探究实验只需1分钟左右,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實验演示:
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用注射器向U形玻璃管缓慢加水,使U形玻璃管两液面齐平。
用止水夹将橡皮管夹住,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R2所在的U形玻璃管两液面高度差比R1所在的U形玻璃管两液面高度差大,可见R2产生的热量比R1产生的热量多。这说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断开开关S1和S2,水位很快恢复至初始状态。用R3换下R1,闭合开关S1和S2,将R4连入电路。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R3所在的U形玻璃管两液面高度差比R2所在的U形玻璃管两液面高度差大,说明R3产生的热量比R2产生的热量多。
另辟蹊径再次改进装置
Bcw1-678规格的测温贴片在常温下颜色均为白色;当温度达到60 ℃时,左边测温贴片的颜色由白色变为黄色;当温度达到70 ℃时,中间测温贴片的颜色变为黄色;当温度达到80 ℃时,右边测温贴片的颜色变为红色。
我们用导线将3个水泥定值电阻(2个10Ω电阻、1个5Ω电阻)、24 V学生电源、秒表、开关等混联,把3张规格为Bcw1-678的测温贴片分别贴在3个水泥定值电阻的表面,如图5所示。
电阻通电后电阻的温度升高,电阻表面的测温贴片会随电阻温度的变化而变色,从而判断电阻温度升高的幅度,推测出电阻通电产生热量的多少。
实验演示:
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闭合开关通电,比较水泥电阻R2和R3上的测温贴片颜色变化程度(R2=R3=10 Ω)。我们发现:R3上的测温贴片颜色依次变为黄、绿、红;R2上的测温贴片颜色几乎没有变化,仍为白色。
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闭合开关通电,比较R1和R2上的测温贴片颜色变化程度(R1=5 Ω,R2=10 Ω)。我们发现:R2上的测温贴片颜色变黄变绿;R1的测温贴片颜色几乎没有变化,仍为白色。
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麦克斯韦曾说:“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种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复杂程度成反比。”改进后的焦耳定律实验装置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方便得出焦耳定律结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内容。此外,实验器材也容易获取,组装也很简单,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